婁建華
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稱的天臺山,四面環(huán)山,是一個天然的小盆地,母親河始豐溪貫穿全境,大大小小數十條河流匯聚到始豐溪,盆地四周是黃蠟石原礦床,受雨水沖刷,河流搬運大量的黃蠟石進入始豐溪。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的浸染、沖洗以及水中的養(yǎng)護,形成了今天造型奇特、質地細膩、色彩亮麗、紋理復雜、品種多樣的天臺黃蠟石。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就有人在撿拾黃蠟石,剛開始撿一些雕料,后演變成今天以觀賞石為主的賞石新觀念。天臺黃蠟石以其獨特的魅力,優(yōu)美的姿態(tài)開始亮相了,向人們展示了形態(tài)美、質地優(yōu)、紋路多、品種繁、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大美蠟石。
形態(tài)美
天臺黃蠟石形態(tài)千奇百怪,以多孔洞著稱,有瘦、皺、漏、透等特點。有“云頭雨腳”欣賞點的抽象石,大多產自始豐溪上游,以及盆地四周山坑。也有具象的人物、動物和食品造型的黃蠟石,造型奇特,形象逼真,產自始豐溪的中游,城關至花桃鄉(xiāng)一帶。天臺黃蠟石以造型石見長,出畫面者比較少。特別是黃蠟石配置象形本地特色小吃,更受眾多石友的追棒。
質地優(yōu)
天臺黃蠟石結構致密,具有透光性好、玉質感強的特點,凍蠟和膠蠟更容易出人物、動物的石頭,也是雕刻的好材料;晶蠟多孔者,常出抽象的造型石。粗蠟也有人撿拾,作為盆景的配置和園林造景。
色澤鮮
顏色鮮亮、純正是天臺黃蠟石的又一特色,偏暗不亮麗的較少,特別是河流中段出產的色彩飽和度強,顏色多種多樣,黃色者居多,紅色次之,白色者也不少,黑色者則較少。
紋路美
黃蠟石的紋理五花八門,最常見的竹葉紋、斧劈紋、雞爪紋、蜂窩紋、魚籽紋、流云紋、珠狀紋以及金印等。好多具象的石頭都有上述的紋理。有時一方石頭產生四五種紋理,深受賞石者所喜愛。
品種繁
因盆地四周分布著許多火山口,很多黃蠟石都是變異的品種,天臺黃蠟石的品種較多,最受石友追捧的要數紅皮蠟石,既可作雕料又可作觀賞之用。而特有的肉形石更有特色:有皮、有筋、有骨、皮上還有毛孔;有形肖紅燒肉、蹄髈的,也有形肖五花肉、醬肉、臘肉的,讓人看了垂涎三尺,信以為真。由于地質等原因,其上復色形成色差、表面像鍍上一層金粉的石頭,時常有出水。到目前為止黃蠟石的變異品種有數十種之多,肉形石因有別于其他地區(qū)的肉形石而最具地方特色。
天臺黃蠟石目前只是本地石友之間在交流,很少與外界接觸,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只等賞識之人前來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