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喜園
爬叉也叫“爬拉猴”,或者稱為“幼蟬猴”。它全身都是寶,被稱為“長在樹上的唐僧肉”,這不,我也體驗(yàn)了一次捉爬叉。
話說捉爬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可是勇氣與耐心的考驗(yàn)?zāi)?!終于,在幾個小時的煎熬下,彩霞落幕了,悄悄地拉開了夜幕。此時,月明星稀,天空中繁星無幾,玉盤般的月亮散發(fā)著柔和的月光,把大地照得熠熠生輝。我和伙伴們帶著瓶子,手上拿著手電筒,開始了捉爬叉之旅……
我們先選了一片樹林,發(fā)現(xiàn)此時此刻也有人在捉爬叉,那手電筒的亮光白悠悠、明晃晃的,如同空中精靈在夜幕中翩翩起舞;又如同KTV里的閃光燈,忽閃忽現(xiàn),忽遠(yuǎn)忽近,在夜幕的襯托下煞是美麗??粗@美麗的一幕,心也是醉了。同伴此起彼伏的聲音在樹林里響起了,有喊“又捉到一個”的,有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高叫“這有一個,這有一個的”。一向討厭草的我早按捺不住了,為了捉爬叉鼓足了勇氣,迫不及待地跳進(jìn)了草叢中,開始一棵樹一棵樹地找。由于爬叉在晚上要從洞中出來,爬上樹蛻變,所以要捉它得耐心地仔細(xì)尋找??沙晒Φ牡缆飞峡偸抢щy重重,蟲子喜歡光亮,不一會兒手電筒上便爬上了一些小蟲子,還時不時有幾個指甲蓋般大小的蟲子飛到腿上。身為一個女生,誰不怕蟲子呢?可為了爬叉,我拼了!
不知過了多久,一個同伴忽然喊道 :“爬叉!”我連忙湊了過去,仔細(xì)端詳了起來:它全身呈黃褐色,一對花籽般大小的眼睛,在燈光的照耀下黑得如同寶石般發(fā)亮;共有六條腿,靠近頭部的那一對最為鋒利,帶著倒鉤,我想是為了生存吧;身上黑得發(fā)亮,尾部似蜜蜂的肚子,一條一條黑色的環(huán)狀紋;爪子尖尖的,讓人不敢下手。在同伴的鼓勵下,我鼓足勇氣把它捏了起來,它的六條腿在空中奮力地蹬著,卻無法逃脫,就這樣成了我們的囊中之物了。
爬叉用油炸了之后,全身金黃,口感焦、香、酥,營養(yǎng)豐富,是一道不可多得的色香味俱全的野味美食。一盤做好的爬叉端上桌,光看成色就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至于你有沒有膽量吃,我就不知道了。
漸漸地,夜越來越深了,我們的收獲也越來越多。在依依不舍中,我們結(jié)束了這次捉爬叉行動。
點(diǎn)金石: “爬叉”,這個稱呼多么有意思。捉爬叉的行動也十分有趣。隨著作者的描寫,我們仿佛也經(jīng)歷了一場驚喜、刺激的夜行捉爬叉。場景描寫非常真實(shí),歷歷在目,比如“蟲子喜歡光亮,不一會兒手電筒上便爬上了一些小蟲子,還時不時有幾個指甲蓋般大的蟲子飛到腿上”這一句,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是寫不出來的。另外,文末對爬叉的描寫也很細(xì)膩。至此,爬叉和捉爬叉,已經(jīng)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吳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