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白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羅素曾多次來到中國,在民間做細致而深刻的探訪。1914年,他游覽巴蜀圣地,秀美的風光讓他陶醉其中,而蜿蜒百轉(zhuǎn)的蜀道又令他望而卻步。在峨眉山腳下,他看到了當?shù)爻R姷闹褶I,這種竹轎是由兩個轎夫高高抬起,架在肩膀上,抬著游客上山,羅素懷著好奇的心情上了竹轎。
山路的陡峭出乎羅素的意料,正值盛夏,兩個轎夫走得非常艱難,不一會兒就累得渾身是汗。羅素看著那汗水一滴滴落在山石上,再也沒有心情欣賞美景,他的心思全在這幾個轎夫身上,他開始感嘆世事的不公,憐憫轎夫的辛苦,又從憐憫聯(lián)想到此刻他們的心情,他們一定在抱怨,或者悲從中來,嘆息為何有人坐轎而他們卻是辛苦的抬轎人。羅素越想越心酸,到了山路轉(zhuǎn)彎處,他趕緊招呼轎夫休息一下,自己跳下轎子,仔細觀察轎夫的表情,很想去安慰他們。
但是,他看到幾個轎夫坐在一起,拿出旱煙袋,有說有笑地抽起來,汗水隨著他們的笑聲很快風干了,他們悠閑自在說著笑話,絲毫沒有抱怨天氣和埋怨坐轎人的意思,其中一個轎夫還用竹筒灌了清甜的泉水給羅素喝。羅素喝著泉水,深受觸動,他的心中陡然升起一絲羞愧和自責:我為什么認為他們不幸福,又憑什么想去安慰他們?回到住處,羅素在本子上恭恭敬敬記下這樣一句話: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幸福或痛苦是錯誤的。這句話后來成為他的一個著名的人生觀點。
人們往往很容易通過表面的、自己看到的景象來判斷別人的幸福,繼而按照自己的判斷去安慰別人,并希冀對方給予相應的感激。轎夫的豁達和開朗讓羅素看到了自己的幼稚和可笑。自認為他人可憐,實際上是從心中看輕了他人,才會自覺高人一等。如果心懷平等,便不會悲從中來,這也是羅素后來為之羞愧和自責的原因。反之,這幾個轎夫在羅素面前沒有任何自卑,沒有羨慕更沒有嫉妒。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獨特的幸福。這些道理,轎夫可能說不出來,但他們卻用實際行動給大思想家上了一節(jié)生動的課。
責編/劉維笑
E-mail:blweixi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