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鋒
在今年的房企搶地大潮中,第一波是實力雄厚的央企和國企,此后則是來勢洶洶的民營企業(yè)。房企拿地態(tài)度如此堅決,當然和上半年銷售量暴增有關,為了保證銷售規(guī)模能夠持續(xù),房企賣出多少項目,也要同時補充地塊。但何以搶地現場如此激烈,價格被抬到那么高呢?歸根到底,還是一個賭字。融信拿下上海地王后就對媒體說:“我們沒有能力預判未來房價是否會大漲,但對我們來說,激進拿地可能會死,不拿地肯定會死。”
確實,在宏觀經濟不振的大環(huán)境下,房地產仍然一枝獨秀,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優(yōu)質土地,堪稱稀缺的增值資產。這導致房企在土地市場集中拿地,導致投資金額高。但隨之而來的,是房企的困境,首先是毛利潤的下降。二線城市雖然相對樂觀,但過多的豪宅項目,也逐漸影響了房企的去化速度。此外,地價透支了房企的利潤。
最近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就說,“比如我們的廈門院子,泰禾當時拿這塊地的時候是廈門高價地,花了三十幾個億,如果泰禾現在再去拿這塊地,再加一百億也拿不下來了。大家會感覺到泰禾可能賺了大錢,事實上我告訴大家,在這一百億增值里面,泰禾僅僅賺了20%?!边@已經是行業(yè)普遍現狀。中金公司在最近的一份房地產研究報告中稱,從2007年初到2016年第二季度,A股地產累計毛利率已從接近30%下降到21.1%。
利潤減少,畢竟這還是屬于房企能夠轉得動的時候,萬一連利潤都轉動來了呢?實際上,未來,高價地才是房企最大的風險。一塊地,拿地成本超過房價一半,甚至高于周邊房價,一旦房價進入調整周期,很可能房企面臨著巨大的銷售難題。
別忘了,如今,一線城市成交已經開始放緩,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價也已透支,如果調控政策升級,信貸政策寬松不能持續(xù),房地產市場的風險也將隨之爆發(fā)。
即使你可以說,樓市長遠看是穩(wěn)步增長的,房企終究有解套的那一天,問題是,目前拿了那么多高價地的房企,個個都能保證能熬至三五年解套之后嗎?別忘了,即使是當年的遠洋,也一度被那些地王逼得差點緩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