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趙嘏(gǔ)文采了得,詩寫得好,尤其是趙嘏寫的那句“長笛一聲人倚樓”詩,更是讓人為之傾倒,他因此還贏得了“趙倚樓”的美稱。而趙嘏的橫溢詩才,也引起了另一位詩人常建的注意。常建以寫山水田園詩為主,但他覺得自己的詩寫得不好,名氣也不如趙嘏大,于是就想找個機會與趙嘏以詩會師。
不久,機會還真來了。一次,趙嘏與家人欲到蘇州靈巖寺游玩。常建聽說后,搶先一步來到靈巖寺,他特意在寺中醒目的山墻上題詩兩句:“館娃宮伴千年寺,水闊云多客到稀。”——因為常建聽說趙嘏有題詩的習(xí)慣,便想用自己的兩句詩去“釣” 趙嘏的詩。不出所料,趙嘏來到寺中游覽時,一眼便看到了墻上的殘詩,頓時,他詩興大發(fā),要來筆墨,揮毫續(xù)了兩句:“聞?wù)f春來更惆悵,百花深處一僧歸?!边@首殘詩立刻完整且完美了。
公平地講,常建寫的前兩句確實不如趙嘏寫的后兩句好。人們便把常建這種做法稱為“拋磚引玉”——拋的是磚,引來的卻是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