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焜
[摘 要]雖然霍爾巴赫的唯物主義哲學具有比較徹底的機械論色彩,但其中也夾雜著某些具有辯證法性質(zhì)的觀點。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事物的內(nèi)在普遍差異性在某一哲學家的學說中體現(xiàn)出來便是哲學家思想的自身差異性,甚至是自身矛盾性。
[關鍵詞]霍爾巴赫;機械唯物論;辯證法
[中圖分類號]B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6)06-0004-04
霍爾巴赫(Paul Henri DHolbach,1723-1789)是18世紀法國資產(chǎn)階級啟蒙運動中《百科全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哲學史上,他被稱為18世紀法國最徹底、最激進的唯物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他的最大貢獻是將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世界觀系統(tǒng)化,建立了一個嚴密的機械唯物主義體系。他的最重要的體系化的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他的《自然的體系》和《健全的思想》等著作中。
霍爾巴赫的學說和學術風格可以用幾個徹底性來予以描述:徹底的無神論、徹底的機械唯物主義的物質(zhì)運動觀、徹底的必然決定論。
一、徹底的無神論
霍爾巴赫的哲學已經(jīng)擺脫了自然神主義的束縛?熏他分析了宗教產(chǎn)生的根源,揭露了宗教的目的和危害,直接而明確地對宗教神學進行了比較徹底地揭露。
他認為無知和恐懼是宗教迷信的來源,而宗教迷惑人的手段便是欺騙。他說:“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懼;人之所以恐懼,只是由于無知”;“我們看到人民傳染上了各種迷信,這是他們的恐懼和無知的結果,無知和恐懼則是他們的種種苦難的真正原因”;基督教“所依靠的是欺騙、無知和輕信,它在任何時候都只是對一些存心欺騙人類的人有利;它從不間斷地為各個民族造成最大的災難,它根本不能給他們帶來它答應給他們的幸福,而只足以使人耽于狂暴,使人流血,使人陷入瘋狂的罪行,使人不認識自己真正的利益和最神圣的義務?!盵1]197-198、200
霍爾巴赫強調(diào):“宗教謬誤乃是一切謬誤中最有害的謬誤……因為它們使君主狂妄自大,使臣民卑躬屈節(jié),在各族人民中間激起種種瘋狂的行徑”;“虛構出宗教的唯一目的只是在于奴役人民和使人民處于專制政權的統(tǒng)治下”;“自古以來宗教的唯一作用就在于:它束縛了人的理性,使它無法認識人的一切正確的社會關系、真正的義務和實在的利益。只有驅(qū)散宗教的煙霧和怪影,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真理、理性和道德的泉源和應當促使我們?yōu)樯频膶嶋H動機?!盵1]233、202
為了揭露基督教的偽善,對宗教神學進行無情鞭撻,霍爾巴赫還特意寫了一本題為《袖珍神學——或簡明基督教辭典》,用詞條釋意的方式對基督教教義進行了最為辛辣的冷嘲熱諷。
二、徹底的機械唯物主義的物質(zhì)運動觀
霍爾巴赫建立了系統(tǒng)的機械唯物主義的物質(zhì)觀和運動觀。他把物質(zhì)和物質(zhì)的運動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和本質(zhì),強調(diào)“宇宙,這個一切存在物的總匯,到處提供給我們的只是物質(zhì)和運動。”“自然,從它最廣泛的意義來講,就是有不同的物質(zhì)、不同的組合,以及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不同的運動的集合而產(chǎn)生的一個大的整體?!薄叭耸亲匀坏漠a(chǎn)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從自然的法則,不能超越自然”。[2]9、10、3
據(jù)說霍爾巴赫是第一個從主客體關系的角度給出比較詳盡的物質(zhì)定義的人。他有兩段話可以證明這一點:“物質(zhì),一般地就是以任何一種方式刺激我們感官的東西;我們歸之于各種不同物質(zhì)的那些性質(zhì),是以物質(zhì)在我們內(nèi)心所造成的不同印象或變化為基礎的?!薄耙磺形镔|(zhì)的共同特性是廣延、可分性、不可入性,可具形狀性、可動性,或為某個物質(zhì)的運動所引動的性質(zhì)”。[2]28、29如果我們把霍爾巴赫的這一定義和列寧的物質(zhì)定義相比較,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定義方式和某些內(nèi)容都具有相似或相近的性質(zhì)。列寧是這樣定義物質(zhì)的:“物質(zhì)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物質(zhì)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觀實在,它存在于我們的意識之外。”[3]
霍爾巴赫看到了物質(zhì)運動的多樣性,并從不同的角度對物質(zhì)的運動進行了分類,如他曾分別論述了整體的運動和內(nèi)在的或隱藏的運動;獲得性運動和自發(fā)性運動;單純的運動和復雜的運動,等等。他強調(diào)說,在這諸多運動形式中,整體的運動和內(nèi)在的或隱藏的運動是最基本的兩種運動形式。所謂整體的運動是指“一個整個物體從一個地方移到另外一個地方”;而內(nèi)在的或隱藏的運動則指的是由“物體特有的能,或者說,有賴于構成物體的物質(zhì)之不可感覺到的分子的本質(zhì)、組合、作用與反作用”。他還把人的智能,思維、情感、意志等活動也歸入到了物體內(nèi)在運動的形式。然而,無論討論了多少種運動的形式,他對運動本質(zhì)的理解始終是機械的,因為他認為:“運動就是一種努力,由于這種努力,一個物體改變或傾向于改變位置,就是說,繼續(xù)不斷地對應于空間的各個不同部分,或是說相對于其他物體地改變著距離?!盵2]12-15
在運動觀上霍爾巴赫有兩個深刻的觀點:一是運動是物質(zhì)固有的本質(zhì)屬性;二是運動具有絕對性。
第一個觀點可以從他的如下論述中體現(xiàn)出來:“運動乃是存在的一種方式,它是從物質(zhì)的本質(zhì)中必然產(chǎn)生的;物質(zhì)由于它自己特有的能而活動;它的運動產(chǎn)生于它所固有的力;”“運動在物質(zhì)之內(nèi)是自行產(chǎn)生、自行增長、自行加速,并不需要任何外因的幫助……這個運動就是各種原素以及它們不同組合所固有的本質(zhì)和特性的不變法則的必然結果。”[2]19、21
第二個觀點可以從他的如下論述中體現(xiàn)出來:“在自然里,一切都是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自然的各個部分沒有一個是真正靜止著的;總之,自然就是一個活動著的整體,如果它不活動,或是在自然里沒有運動,什么也不能產(chǎn)生,什么也不能保存,什么也不能活動,那么,自然也就不成其為自然了。所以,在自然的觀念中必然包含運動的觀念。”“在宇宙中,一切都在運動。自然的本質(zhì)就是活動”;“一切存在物只是繼續(xù)不斷地,或快或慢地在產(chǎn)生、壯大、衰退和消亡。”[2]18-19、16endprint
霍爾巴赫在談論物質(zhì)時始終把運動結合于其中,這也是他的一大特色。在他看來,物質(zhì)和物質(zhì)的運動是統(tǒng)一的、不可分的。他寫道:“當人家要問,物質(zhì)是從哪里來的呢?那我們就要回答,它是一向存在的。如果人們問,在物質(zhì)中,運動是從哪兒來的呢?我們就要回答,正是出于同樣原因,它必須無始無終的運動,因為運動乃是物質(zhì)的存在、它的本質(zhì)、它的諸如廣延、重力、不可入性、形狀之類物質(zhì)原始屬性的必然結果。”[2]23然而,由于其對物質(zhì)特性的理解具有機械性特征,所以,當他用這些特征來說明運動時,他的運動觀也便相應具有了機械性的特征。
三、徹底的必然決定論
霍爾巴赫是一個徹底的決定論者,他把一切都歸結為嚴格的因果關系,又把必然性和因果關系等同起來,這樣,他便崇尚自然決定論、嚴格的秩序性和命定的必然性,而把偶然性、自由性和混亂的不確定性絕對地排斥在自然、人的精神和人的社會的全部領域之外。這樣,霍爾巴赫最終便從必然決定論的思維方式出發(fā)陷入了宿命論的境地。在他的相關著作中,有大量的篇幅涉及這一方面的學說。
首先,霍爾巴赫把宇宙中的一切都歸結為一個嚴格的因果之鏈,他反復強調(diào):“宇宙,這個一切存在物的總匯……不過是一條原因和結果的無盡而且沒有中斷的鎖鏈。”“自然不過是不斷互生的原因和結果結成的一條無限漫長的鎖鏈?!盵2]9、26
其次,霍爾巴赫又把這個嚴格的因果之鏈簡單歸結為必然性的聯(lián)系。他說:“在自然中一切都是必然的,自然中沒有任何東西能夠以別的方式活動”;“自然是一個活動著的或是有生命的整體,它的一切部分都必然地、不自覺地協(xié)力來維持活動、存在和生命。自然是必然存在和活動的,它所包容的一切,也都必然地共同協(xié)力來使自然這個活動著的東西達于永生?!闭恰斑@個必然性在宇宙中產(chǎn)生……那個由各種原因和結果相連而成的鎖鏈”;“永遠只是一些以事物本質(zhì)為根據(jù)的必然結果”;“如果我們從結果去判斷原因的話,那么在宇宙中就沒有任何原因是渺小的……沒有一粒原子不扮演著重大而必然的角色”。他還十分欣賞柏拉圖的這樣一句話:“物質(zhì)和必然性是一回事,而這個必然性乃是世界的母親。”[2]44、46、49、206。
從一切都是必然性的理念出發(fā),霍爾巴赫把人的思維、情感、意志,乃至人的社會的一切活動和文化成果都看成是自然必然性的產(chǎn)物,從而絕對否定了人的自由和自由意志的存在。他寫道:“我們的所做所思,以及我們現(xiàn)在怎樣和將來如何,都只不過是普遍的自然給我們不斷造成的;我們的一切觀念、意欲、活動,都是這個自然所賦予我們的本質(zhì)和特性的必然產(chǎn)物,也是自然強迫我們通過并且加以改善的那些環(huán)境的必然結果。一句話,藝術,也只是借助于自然本身所創(chuàng)造的種種工具而行動的那個必然而已?!薄霸谝磺卸际腔ハ嗦?lián)系的、一切原因都是一個個連接起來的這樣的世界里,不可能有獨立的和孤立的能或力。”“人在生存的每一瞬間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個被動的工具?!薄白匀挥脕硗苿泳袷澜绲拿孛芨軛U的,就是一些真實的原子,正是這些目力不能分辨的分子的意外然而必然的遇合,正是它們的聚結、組合、比例和發(fā)酵,才漸漸地、時常在人不知不覺之間而且也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就改變了人,使他思維、愿欲,并以一定的必然的方式活動”。“在一切都是彼此連接著的這個自然之中,沒有原因的結果是絕不存在的;而且,在物理世界中,一如在精神世界中,所有一切都是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本質(zhì)而活動的種種可見的或隱蔽的原因的必然結果。在人類而言,自由只不過是包含在人自身之內(nèi)的必然?!薄败浫醵摌s的人呵!你以為你是自由的;唉,難道你沒有看見那些把你捆綁著的繩子嗎?……難道你以為你那薄弱的心愿,就能強迫自然停止它永恒的進程,或是改變它的路徑嗎?”[2]4、63、206-207、183、210“人的任何行為舉止都是不自由的”;“人的自由意志也是一種純粹的幻想”;“人從生到死,沒有哪一個瞬間是自由的?!盵4]67-68
從一切都是必然性的理念出發(fā),霍爾巴赫把秩序和混亂僅僅看成是人們把握事物的兩種方式,而自然本身只能在必然性所支配的秩序中活動。由此,他排除了混亂和偶然性可能性、意義和價值。他寫道:“自然界的秩序和混亂其實是不存在的;我們是在適合于我們生存的一切事物中看到秩序,而在不利于我們生存的一切事物中看到混亂。不過,在自然里面,既然它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離開由它固有本質(zhì)引出的某些確定而必然的規(guī)律,那么,自然里的一切便都是在秩序之中?!薄按嬖谖锏囊磺羞\動,一切活動方式,都是只能在秩序之中……在一個政治社會里,秩序就是構成整個社會的人們的觀念、意志、活動之必然結果的產(chǎn)物?!薄芭既皇且粋€毫無意義的字眼”,“我們是把一切看不出與原因有聯(lián)系的結果歸之于偶然。所以,我們使用偶然這個字,不過是來掩蓋我們對于產(chǎn)生所見的那些結果的自然原因的無知罷了?!盵2]50、53、55“物質(zhì)的任何一個原子都不能任意地或偶然地和其他原子相遇;這種相遇是受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制約的,因為這些規(guī)律必然預先決定著每一個存在物的行為在特定條件下不可能以另一種方式活動?!盵4]33
對嚴格因果律的認同,把必然性絕對化,對完滿的秩序性的崇拜,對混亂、偶然和自由的絕對排斥最終導致霍爾巴赫的哲學走向了宿命論。他說:“我們所有的行動都是命定如此的,這種定命就像支配著整個宇宙那樣,也支配著我們這個特殊的體系;在我們身上,一如在自然中,沒有一個結果產(chǎn)生于偶然。偶然,如我們已證明過的,乃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字眼。在我們內(nèi)心發(fā)生的一切,或是通過我們而發(fā)生的一切,就像在自然中產(chǎn)生的一切,或我們歸之于自然的一切一樣,都應該歸因于一些必然的原因,這些原因按照若干必然的法則而活動并且產(chǎn)生一些必然的結果,而其他的一些結果又從這些結果中產(chǎn)生?!薄岸褪亲匀唤缂榷ǖ挠篮?,不變而必然的秩序,或者說,是起作用的原因與產(chǎn)生的結果之間必不可免的聯(lián)系?!薄叭藗兎Q為命運或宿命的,就是我們在這世界上所看到的那些未知的原因與結果之必然的聯(lián)系”[2]182、301。endprint
四、某些零散的辯證法觀點
可以把霍爾巴赫的哲學看成是他那個時代的機械唯物論的主要觀點的徹底機械化的典范。然而,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典型的機械唯物論的體系中仍然會或多或少地夾雜著某些具有辯證法性質(zhì)的觀點。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任何一位哲學家的思想都不可能達到完全純粹的性質(zhì)。事物的內(nèi)在普遍差異性在某一哲學家的學說中體現(xiàn)出來便是哲學家思想的自身差異性,甚至是自身矛盾性。
雖然,霍爾巴赫崇尚嚴格的因果律和絕對的必然性,就此而言他的哲學具有機械論的特色,然而,他由此推出的關于世界上的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的觀點卻是符合辯證法的。他強調(diào)說:“由于自然固有本質(zhì)的必然性,它使一切存在物以不同方式來協(xié)力完成它的總計劃,而這計劃只能是生命、活動、用部分的不斷變化來維持整體。”[2]45這樣的觀點不正是當代自組織理論中所闡釋的思想嗎?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霍爾巴赫還從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性中看到了類似于當代復雜性理論所揭示的“蝴蝶效應”的情景。他寫道:“如果在自然里一切都是聯(lián)系著的,如果一切運動都是互相派生的,那么,雖然它們的秘密交往常常不為我們所見,我們也應該相信,沒有什么微小的或遙遠的原因不會在我身上有時產(chǎn)生最大、最直接的結果。說不定一陣暴風雨的一些最初因素就是在利比亞干燥的平原里聚集起來的,這個暴風雨,被風卷著,向我們奔馳而來,加重了我們的大氣,影響到一個人的氣質(zhì)和情緒,而這個人的處境又能影響許多其他的人,并且依照著他的意志來決定許多民族的命運?!盵2]44
另外,霍爾巴赫還似乎看到了事物聯(lián)系的可能中介性,因為他說:“距離結果最遠的原因,無疑是通過一些中介的原因而活動的,由于這些中介的原因,我們就能夠追溯到那些最初的原因?!盵2]37
霍爾巴赫還強調(diào)了事物的多樣性和普遍差異性,并且認為這種多樣性和普遍差異性乃是物質(zhì)的本質(zhì),乃是物質(zhì)能夠具有運動能力的原因。他還強調(diào),這種事物的多樣性和普遍差異性不僅表現(xiàn)在物質(zhì)的組合方式、特性上,而且還表現(xiàn)在它們的存在方式、運動和活動方式上。他寫道:“物質(zhì)的運動是由于自己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物質(zhì)異類性的必然結果;物質(zhì)運動的多樣性,物質(zhì)活動表現(xiàn)的多樣性乃是自然界的多樣性的唯一原因”[4]28?!白匀徊荒懿皇顾囊磺凶髌繁舜擞袆e;本質(zhì)上不同的基本物質(zhì),必然由于它們的組合與特性,它們的存在方式與活動方式而形成各種不同的事物。在自然中,絕沒有,也不可能有兩個事物和兩種組合是數(shù)學地、嚴格地、一樣的,既然地點、環(huán)境、關系、比例、變動不同,那么,由此產(chǎn)生的東西,彼此就絕不能有完全的類似,即便在這些東西中我們以為發(fā)現(xiàn)了最大的一致,但它們的活動方式是必然有某些不同的?!盵2]99
雖然在大多數(shù)場合,霍爾巴赫都否認混亂和偶然性存在,并對嚴格的必然性的秩序大加推崇,但是,他有時候也談到了混亂和偶然性在事物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曾經(jīng)說過:“混亂,對于一個存在物來說,永遠只是意味著向一種新的秩序,一種新的生存方式的過渡。這個新的生存方式,必然會引出一系列有別于這個存在物以前所能具有的新的活動或運動?!盵2]48
霍爾巴赫還從物質(zhì)運動的本性中推論出世界以及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永恒變化、不斷生成和消亡的結論。他寫道:“呵,人呵!難道你永遠不會領悟到你不過是一個朝生暮死的動物嗎?宇宙里一切都在變化、自然里并沒有永恒不變的形態(tài)”。[2]73
參考文獻:
[1]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2][法]霍爾巴赫.自然的體系(上)[M].管士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3]列寧選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8、266.
[4][法]霍爾巴赫.健全的思想[M].王蔭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責任編輯 彭 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