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弟”溥任的百年滄桑
4月10日溥任病逝,享年97歲。對于世人來說,在社會活動中罕見露面的皇弟溥任,多少有一種神秘感。伴隨末代皇弟溥任的病逝,為愛新覺羅宗譜明確記載的末代皇族的醇親王載灃這一脈直系“溥”字輩,畫上了最后一個句號。
溥任外形酷似大哥溥儀,年紀卻比溥儀整?整小了一輪。溥任是溥儀的四弟,與溥儀、溥杰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新中國建立,溥任協(xié)助父親載灃帶頭支持新中國建設,積極認購國債,還分數(shù)次將醇親王府中珍藏多年的文物以及多部珍貴古籍,譬如珍貴的欽定殿本《二十四史》、《清實錄》、《大清實錄》、《大清會典》、《愛新覺羅宗譜》等上千冊原版古籍善本,無償捐獻給北大圖書館等部門,又把珍藏多年的醇親王金印,毅然獻給國家歷史博物館。
1951年,父親去世。溥任繼續(xù)以校長的身份,接辦競業(yè)小學。1957年公私合營時,溥任將競業(yè)小學連同所有房地產(chǎn)上交給國家。然而,他卻沒離開教育事業(yè),相繼在西板橋小學、廠橋小學教書,又曾一度兼任學校的財務人員,由此度過了近四十年教書育人的普通教師生涯。直到年近七十歲,溥任才戀戀不舍地在廠橋小學的工作崗位上光榮退休。
生活中一貫低調(diào)的皇弟溥任,向來閉口不談皇家往事。然而,退休后,竟癡迷于研讀史書,尤其遨游于晚清歷史研究之中,且屢有心得問世。歷經(jīng)數(shù)年考證,溥任精心整理了父親載灃所著《使德日記》,又先后在《燕都》等雜志發(fā)表了諸如《醇親王府回憶》、《清季王府于飲食醫(yī)療偏見》、《晚清皇子生活與讀書習武》等一系列頗有歷史價值的文史資料。
沿襲前輩所好,溥任素喜欣賞古玩、字畫,卻從沒參加過什么“拍賣”。溥任的山水繪畫,落筆大有古風,書法尤工楷書。
暮年的溥任用其書畫作品所籌善款建立了“友之獎學金”,以資助少數(shù)民族學校的貧困子女。
外人鮮知,溥任確有兩個“怪癖”。一是,出門騎車一趟,必到書店瀏覽一遍,買書之后才肯歸家,不然不算出門。二是,大凡走出街門遛彎兒,總低頭留意腳下,每見路上有石頭,無論什么樣必彎腰拾起,揣在手里琢磨沒完。
走進溥任所居住的舊式小院,就能見到墻邊擱著不少大小不一的普通石頭。如果走進他并不寬敞的北房居室,又會看到充斥各類清史古籍的間隙居然也擺放著各式石頭。
“任四爺”——這是附近街坊乃至京城人,對于溥任的一種親切稱呼。
多年來,溥任始終居住在京城一幢古老的舊宅,毗鄰什剎海。雖然小院分為兩進院落,院門的門樓卻因年久失修,顯得有些破舊簡陋,甚至邁進院內(nèi)便會看到荒蕪的衰草。前幾年,一位初識的友人夫婦前去做客,覺得實在看不過眼,便熱情資助修葺了這座舊門樓。
溥任遺照
無論從衣著打扮還是日常生活,絲毫看不出溥任跟鄰里街坊的任何區(qū)別。他性格內(nèi)斂,平常跟附近居民交往不算太多,但同住一個胡同生活的百姓,見面短不了彼此打招呼,從沒人把他看做與眾不同的“皇族”。一個厚道的老實人——這是街道鄰里公認的。
即使在夫妻關系上,溥任也十分禮讓賢內(nèi)助。其妻金瑜庭是原清末內(nèi)務府大臣世續(xù)的孫女,遺憾的是1971年不幸病逝,這使溥任一度異常孤獨。1975年,一位年過五旬卻仍然獨身的文雅女子張茂瀅,與他喜結良緣。實際兩家堪稱世交——張茂瀅之父乃天津著名收藏家張叔誠,其祖父張翼是光緒年間工部侍郎,清末時曾隨溥任之父載灃以參贊大臣身份出使德國?;楹螅蚱薅饲偕湍?,共同度過了20多年的恩愛時光。
親歷社會巨變的溥任,對于皇族的演化,看得很透。他常說,人不能落伍,要跟上社會的變化。日常,他喜歡騎著那輛舊自行車出門買菜、買報紙,過著跟普通街坊毫無兩樣的普通生活。在溥任看來,平平常常才是生活。實際上,這對于一位自幼鐘鳴鼎食的皇弟來說,自是不同尋常的一種人生修煉。
(轉載自《北京晚報》賈英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