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萬里老區(qū)金寨之行促其抓農村改革

      2016-10-20 16:51:07胡遵遠
      鐵軍 2016年7期
      關鍵詞:金寨老區(qū)安徽

      胡遵遠

      在一戶老紅軍家,萬里看見夫妻二人和兩個女兒,全家四口冬天只有一條棉褲,誰下床誰穿;

      在一戶農民家,萬里看見三個赤身裸體的孩子縮在灶膛里,靠燒過飯的鍋灶余熱御寒;

      萬里心如刀絞,淚流滿面:解放都快28年了,老區(qū)還這么窮,我們對不起老區(qū)人民?。?/p>

      “我已經(jīng)是第二次被打倒的人了,我不怕第三次被打倒!”

      2015年7月15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同志與世長辭了。今年12月是萬里誕生10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金寨人民更加懷念這位偉大的政治家、革命家。

      危難之時,受命來到安徽“救火”

      1977年6月21日,萬里出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安徽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和安徽省軍區(qū)第一政委。已經(jīng)61歲的萬里“空降”安徽,可以說是受命于危難之時!

      剛被“解放”出來的萬里,原本是派往湖北省工作的。臨行前他去看望鄧小平,當時鄧還處于半解放狀態(tài),尚未公開露面。他聽萬里說要去湖北,遲疑了一下,說:“你不要著急走,再等一兩天。”鄧小平隨即向華國鋒、葉劍英建議,安徽這個“老大難”要有個得力的干部去。于是,萬里轉而來到了安徽。

      當時全國各地都在清查與“四人幫”篡黨奪權有牽連的人和事,唯獨安徽還在捂蓋子。作為10年浩劫的重災區(qū),“四人幫”在安徽的代理人基本沒有被觸動。

      萬里到達合肥的第二天,就召開了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傳達了中央《關于解決安徽領導班子問題》的指示,果斷地改組了省領導班子。緊接著,他快刀斬亂麻,對那些派性嚴重而又不肯悔改的領導干部和造反派頭頭,調的調、撤的撤、抓的抓;同時為在“文革”期間受到打擊迫害的干部群眾平反昭雪。

      與此同時,許多縣市要求緊急調撥糧食的報告,接連不斷地送上來,反映逃荒要飯的人之多、事態(tài)之急,火燒眉毛!

      萬里這才發(fā)現(xiàn):安徽省的經(jīng)濟問題比政治問題還要嚴重。于是,他決定親自下去做一次農村調查。

      深入農村,調查走訪了解實情

      萬里指定王光宇和他一道下去。王光宇是新四軍老戰(zhàn)士,早在1955年就是安徽負責農口的副省長,1957年出任分管農業(yè)的省委書記處書記,10多年來,他一直在省委領導班子中主抓農業(yè)和農村工作。

      萬里的出行很簡單,他和王光宇各帶一輛小車,除去駕駛員、警衛(wèi)員就只有秘書。為了工作,他把王光宇請到自己車上。從淮北到皖中,再到江南,他事先不打招呼;每到一地,一竿子插到村、訪到戶。前后跑了20多個市縣,他一不開會、二不作指示,只是看、只是聽、只是問。

      萬里早就聽說安徽有個以討飯聞名的花鼓之鄉(xiāng)鳳陽縣,于是把這個縣作為他的一個重要調研點。在鳳陽縣的鐵路沿線,他親眼看到蓬頭垢面、拖兒帶女的農民,成群結隊在同攔截他們的干部“玩”著“老鼠和貓的游戲”,爭先恐后地扒車外流。他忍不住地對當?shù)仡I導發(fā)了火:“禁止人家出去要飯,你們就要想辦法讓大家吃飽飯呀!”

      有人說:“這里的農民有討飯的習慣?!比f里聽了,氣憤地說:“講這種話,立場站到哪里去了?是什么感情?我沒聽說過,討飯還有什么習慣!我不相信有糧食吃,有餃子吃,誰還愿意去討飯?種糧食的農民餓肚子,這說明我們的政策不對頭!”

      最讓萬里感到心驚的還是金寨之行!

      這年11月7日,萬里前往革命老區(qū)金寨縣調查走訪。

      “萬書記,金寨縣委書記帶著他的班子來迎接你了!”秘書提醒萬里。萬里回過頭去,只見縣委書記后面八九個人,風塵仆仆地向省委書記走來。

      金寨縣委書記接著向萬里逐一介紹身后的各位大員。萬里說:“我就隨便轉一轉、看一看,不需要這么多人來陪。金寨還有60萬人口,你們該干啥干啥去。給我一個縣辦主任當向導?!?/p>

      在立夏節(jié)起義舊址丁埠大王廟前,萬里認真聽取了黨史人員的講解;

      在革命歷史陳列室里,萬里認真地查看了件件血跡斑斑的文物;

      在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塔前,萬里向烈士們獻上了花籃、脫帽鞠躬;

      在縣城紅軍村干休所,萬里看望了離休老紅軍,召開了座談會……

      前面一座大山,擋住了萬里乘坐的北京吉普車的去路。他們不得不下車翻山前行。帶路的縣辦王主任說,山前有一個村莊,那里有十幾戶農民,其中七戶是紅軍家庭。

      翻過大山,佇立山頂,遠遠望去,幾幢房子,沒有規(guī)則地散落在向陽的山坡上。王主任用手一指,說:“前方靠近那棵大樹下面就是一家老紅軍。”

      這是一幢沒有院墻的土坯房,原是三間,年久失修塌陷了一間。房子左邊是新打來的柴草。一位老人躺在門口的地上曬太陽。王主任走上前去:“老人家,省里萬書記來看你了?!崩先四繜o表情,只是坐了起來。萬里也隨手拉了一把柴草墊在地上,與老人面對面坐著嘮起了家常。

      “你們村紅軍烈屬、軍屬有幾戶?”

      “7戶?!?/p>

      “你家是嗎?”

      “是。我爹死時才慘哩,我才13歲。收尸時他的一條大腿還被狗吃了。”

      “現(xiàn)在家里幾口人吃飯?”

      “四口,我和我屋里頭(愛人),還有兩個沒出嫁的閨女?!?/p>

      “生產隊里一年能分多少糧食?”

      老人伸出三個指頭:“每人每年不到300斤。”

      “這300斤糧食能吃多長時間?”

      “瓜菜一起吃、省著吃,頂多能吃九個月。

      “你家現(xiàn)在一天吃幾頓飯?”

      “一頓。”

      望著老人嚴重缺血的臉孔,萬里緩緩地站了起來。老人下意識地說,屋里坐吧?萬里說,我要看看你的家。

      老人推開了門,告訴家里人說有客人來了。

      萬里進了屋,兩眼一掃,只見家徒四壁。這邊是鍋,那邊是床。母親和兩個閨女在床上,縮坐在一起。旁邊的被子已露出了棉絮。

      老人說,“客人來了,燒鍋茶么!”母親正要起身,忽然想起自己和女兒沒穿褲子。原來他們全家只有一條褲子,穿在了老頭的身上。

      母親起身的一瞬間也讓萬里和同行人尷尬萬分。萬里借機轉到灶臺旁,他揭開鍋蓋,里面是菜粥,一股發(fā)了霉的味兒直沖鼻子。萬里緊鎖雙眉,從這家出來,他一言不發(fā)。

      “我們再看看另一家吧?”萬里向身旁的王主任提議。

      王主任又把萬里領到一家紅軍老戰(zhàn)士家。

      這家老紅軍姓陳。陳老先生14歲參加紅軍,膝下無兒無女,時下已經(jīng)71歲,與小他7歲的老伴相依為命。兩位老人骨瘦如柴,手臂上的青筋鼓得老高。

      老人對萬里說,“前些天不知吃了什么樹葉子,五天沒有大便,多虧老太婆用樹棍,硬是把石子般的糞蛋從肛門里一點一點地給摳出來,要不然今天還見不到你們哩!”

      老人嘆著氣說:“民國那時苦,也沒有我們現(xiàn)在苦哇!那時我們革國民黨的命,革日本鬼子的命,現(xiàn)在倒像革自己的命啦??偱沃@窮日子能過去,因為我相信黨,我本身也是黨員呵!你們都是上邊的人,給中央反映反映?!崩先苏f完眼眶中涌出一汪淚水……

      從這位老紅軍家里走出來,萬里又來到另外一戶農民家。屋中央,坐著一位衣著破爛的中年婦女。萬里便詢問她家的情況:

      “你家?guī)卓谌四???/p>

      “五口。夫妻倆,帶三個孩子?!?/p>

      “愛人呢?”

      “干活去了?!?/p>

      “那三個孩子呢?”

      “都出去玩了?!?/p>

      “請你把他們喊回來,讓我看看。”

      對方面有難色,不肯出門去找。

      萬里有些奇怪,在他再三催促下,中年婦女才徑直地向鍋灶走去,然后無可奈何地揭起鍋蓋。

      萬里這才發(fā)現(xiàn),三個赤身裸體的孩子,都縮在灶膛里!原來燒過飯的鍋灶,這時尚有余熱,三個沒有衣服穿的孩子正好擠在里面御寒。

      萬里走出這家茅屋,心如刀絞、淚流滿面。當晚,在金寨縣(擴大)會議上,他第一次摔掉了自己的帽子!他把自己全天的所見所聞一股腦地向大家兜出來,質問在座的知道不知道這個情況。從書記到縣長,他一個一個地挨著問,目光灼人。最后他長嘆一聲:“想想我們解放都快28年了,老區(qū)還是這樣窮,我們對不起老區(qū)人民?。∷目谌艘粭l褲子、食不果腹,我們何顏以待?問心有愧呀!過去只聽說大別山區(qū)還很貧窮,但是沒有想到竟然貧窮到這般地步!老是鶯歌燕舞,這個問題不解決,三年禁講鶯歌燕舞!我已經(jīng)是第二次被打倒的人了,我不怕第三次被打倒!你們立即調查,金寨究竟有多少人過不了冬,缺欠多少,如實上報,我來救濟!”

      在這次會議上,針對老區(qū)人民生活極其困難的實際,萬里說,你們山區(qū)竹子多、木材多,能不能搞一點竹木加工?不要搞大的,要搞小的,比如:筐子、籃子、搟面杖、洗衣板,等等。要打破束縛生產的條條框框。生產搞起來了,你們山區(qū)多余的勞動力就有事情干了,就能增加群眾收入、改善群眾生活,好處很多??!山區(qū)的水利資源充沛,可以多辦一些小型電站嘛。

      萬里說,金寨是老根據(jù)地,對革命貢獻大,老區(qū)人民在半個世紀以前就鬧革命,打出了一個新中國?,F(xiàn)在,全國人民都在向四個現(xiàn)代化進軍了,可是你們這里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衛(wèi)生都還很差,這就要你們努一把力。一是交通問題。要盡快地把全縣的公路都修通,公社要先通車,省里可以考慮支援你們一些交通工具。二是解決國家興修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占用你們10萬畝土地的問題。你們沒有大工業(yè),可以把小水電發(fā)展起來;要積極地辦一些社隊工業(yè)。中藥材光靠野生不行,要有計劃地種植一些。糧食問題,要努力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搞好科學種田,要在不破壞水土保持的前提下,造一部分農田、擴大耕地面積。

      萬里說,山區(qū)為什么癡呆多?主要是近婚、早婚造成的。山區(qū)的衛(wèi)生事業(yè)要搞好,要開展衛(wèi)生宣傳、普及衛(wèi)生知識;要提倡晚婚晚育,加強計劃生育方面的宣傳;文化教育事業(yè)也要發(fā)展起來,還有一個科學技術問題。萬里最后說,發(fā)展面臨的矛盾很多,你們要看準一個、解決一個。比如,水庫周圍的問題,或工或農、或漁或副,怎樣把經(jīng)濟發(fā)展起來?你們要想辦法,要盡快地把生產搞上去。

      一個星期后,金寨縣的救濟報告送到了省委,送到了萬里的桌上。萬里毫不猶豫地揮筆寫道:撥批金寨縣救濟金120萬元;救濟棉14.5萬斤;救濟棉布108萬尺;救濟糧50萬斤。

      消息傳到金寨,老區(qū)人民奔走相告。那位姓陳的老紅軍領到救濟糧時,才知道當時到他家做客的就是省委書記萬里,他激動地說,有這樣的好干部,我們黨有救了,安徽有希望啦!

      痛下決心,強力推進農村改革

      從金寨回到合肥,萬里當即主持召開了全省各市縣書記會議,他首先談到自己在金寨縣農村調查的感受,“大別山革命老區(qū)的人民,為了我們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那么大的貢獻,當年,老娘送兒子、媳婦送丈夫、弟弟送哥哥,參軍參戰(zhàn)、前仆后繼;一個當時只有20多萬人的金寨縣,當紅軍、犧牲掉的,就有10萬人!沒有他們,哪有我們的國家?哪有我們的今天?可是,解放以后那么多年了,老區(qū)的老百姓還是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十七八歲的姑娘連褲子也穿不上!我們有何顏面面對江東父老,問心有愧?。≈袊母锩菑霓r村起家的,是農民支持了我們;但是進了城,我們有些人就把農民這個母親給忘了,忘了娘了,忘了本了!”

      他說,他不能容忍一個農業(yè)大省的農民連自己的肚子也填不飽?!笆紫鹊孟朕k法讓農民有飯吃!否則,連肚子也吃不飽,一切都無從談起。”

      與此同時,他又召開省委常委會議,他沉痛地說:“原來農民的生活水平這么低啊,吃不飽、穿不暖,住的房子不像個房子??!我真沒料到,解放20多年了,不少農村還這么窮!我不能不問自己,這是什么原因?這能算社會主義嗎?……”

      他的聲音有些哽咽,幾次都說不下去了。

      “我們必須改弦更張,”他堅定地說,“我們要用新的政策、新的辦法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這些話,在今天聽來很平常,可在當時,他提出“必須改弦更張”,真的讓在座的常委們驚心動魄、熱血沸騰。

      就這樣,經(jīng)過了幾上幾下,安徽省委正式出臺了一個震驚全國的《中共安徽省委關于當前農村經(jīng)濟政策幾個問題的規(guī)定》,簡稱“六條”。這份文件針對當時農村政策方面存在的幾個嚴重問題,撥亂反正,做了新的具體規(guī)定,突破了許多禁區(qū)。

      它的主要內容是:搞好農村的經(jīng)營管理,允許生產隊根據(jù)農活建立不同的生產責任制,可以組織作業(yè)組,只需個別人完成的農活,也可以責任到人;尊重生產隊的自主權;減輕社隊和社員負擔;落實按勞分配政策,糧食分配要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的利益;允許和鼓勵社員經(jīng)營自留地和家庭副業(yè);干部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等。

      這些內容今天看起來似乎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在當時許多規(guī)定都涉及到“原則問題”,是禁區(qū)。比如,自留地和家庭副業(yè),過去是要割掉的“資本主義尾巴”,文件中卻規(guī)定不僅允許,還要“鼓勵”;過去一直是批判的“自由種植”,文件中卻規(guī)定要尊重生產隊自主權,等等。這些現(xiàn)在看來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在當時已是石破天驚!因為它的許多規(guī)定分明觸犯了“天條”。在粉碎“四人幫”后卻仍然處于迷茫徘徊的中國,它無疑是第一份突破“左”傾禁區(qū)的有關農業(yè)政策的開拓性文件;是它堅定有力地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偉大序幕!

      然而,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萬里在安徽主導的農村改革,好像與全國的形勢很不“協(xié)調”!一時間,金寨與大寨,構成了中國農村變革史上一個對立的“兩極”。

      山西的大寨與黑龍江的大慶,是當時中國農業(yè)和工業(yè)戰(zhàn)線上樹立的兩個典型。而萬里卻在安徽搞出的一個金寨與鳳陽,有人說:這無疑是與中央對著干。

      1978年1月4日至26日,國務院召開第三次全國農業(yè)學大寨機械化會議,要求省委一把手參加。萬里讓省委第三書記趙守一替他去。臨走前,萬里囑咐說:“你去了只聽只看,不發(fā)言、不吭氣。大寨這一套,安徽不能學,也學不起。當然,我們也不能公開反對,回來后也不必傳達?!?/p>

      1978年3月,萬里親自在《紅旗》雜志上撰文,題目是《認真落實黨的農村經(jīng)濟政策》,新華社隨即向全國轉發(fā),并鼓勵記者寫文章為落實生產隊的自主權“鼓與呼”。而與此同時,保守派們的動作要比萬里聲勢浩大得多。

      春節(jié)過后,他們組織駐昔陽、大寨的各新聞單位人員,寫文章進行反擊。

      當時在大寨有一個極為特別的新聞組織,就是中央、省地級通訊社、報社、電臺“駐大寨聯(lián)合記者組”,“不管你是哪一級、哪一家新聞單位,都用這個名義采訪、寫稿子?!?/p>

      但記者們大致了解這件事情的背景,知道這是沖著安徽的萬里去的,都感到有點為難。大家議了議,最后決定,只講大寨、昔陽的經(jīng)驗好,不講人家的不對,不交鋒、不罵人。

      但后來陸續(xù)發(fā)出的文章,依然可以嗅到濃烈的火藥味。有些文章甚至不點名地批判安徽省委和萬里。

      萬里回應說:“既然《人民日報》領導說我們也可以寫文章,我們就和他們擺事實、講道理,他們不點名地批評我們,我們也可以不點名批評他們,各說各的?!?/p>

      后來,遵照萬里的意見,安徽省委派張廣友等人到六安、滁縣地區(qū)了解廣大農民對《六條》的反應。

      12月中旬的一個晚上,張廣友等人到了六安縣三十里鋪公社的一個大隊,正趕上他們召開群眾大會宣講《六條》。張廣友問一名老漢:“這《六條》,哪一條你最高興?”老漢說:“我都高興,最高興的還是養(yǎng)雞、養(yǎng)鴨、養(yǎng)鵝不受限制了?!?/p>

      定遠縣嚴橋公社一些生產隊干部說:“《六條》規(guī)定實在好!我們最高興的是專門寫了一條尊重生產隊的自主權,明確規(guī)定了生產隊在保證完成上交任務的前提下,有權因地制宜地搞種植,任何人不得干涉。”

      1978年2月,《人民日報》在一版顯著位置以《一份省委文件的誕生》為題發(fā)表通訊、介紹《六條》。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出現(xiàn)了歷史罕見的大旱,大部分地區(qū)八九個月沒有下雨。這場大旱,讓不少地方秋季無收,秋種也難以進行。

      安徽省委經(jīng)過討論,果斷決定:凡是集體無法耕種的土地,都可以借給社員種麥子和油菜,并鼓勵社員在不影響水土保持的前提下,開荒多種,誰種誰收,國家不征公糧,不派統(tǒng)購任務。

      安徽省委做出的這一重大的政策性規(guī)定,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生產自救的積極性,各地秋種迅速超額完成了任務,大部分邊角地也種上了油菜、小麥和蠶豆。據(jù)統(tǒng)計,僅這一措施,安徽全省就增加秋種面積1000多萬畝。安徽1978年雖然遭遇了嚴重旱災,但是第二年夏收之后,形勢迅速好轉。

      安徽省委做出的“借地度荒”的決定,不僅激發(fā)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且激發(fā)了農民自我解縛的勇氣,不少地方由借地轉為包地,把全部小麥、油菜包到戶去種,由此引發(fā)了“包產到戶”。

      由于當時中央規(guī)定有兩個不準,即不許分田單干,也不要包產到戶。因此,在后來公開見報的稿件中,類似現(xiàn)象一律被稱為“包產到組、責任到人”或者“聯(lián)產計酬、責任到人”。

      1979年3月,“聯(lián)產計酬,責任到人”這個提法第一次上了《人民日報》。

      隨著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實施“聯(lián)產到組”、“聯(lián)產到勞”等舉措,有些地方開始實行“包產到戶”及“包干到戶”。

      “包產到戶”,即:在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堅持統(tǒng)一計劃、統(tǒng)一經(jīng)營、統(tǒng)一核算、統(tǒng)一分配的條件下,把耕地農作物和某些畜牧業(yè)、養(yǎng)殖業(yè)和副業(yè)生產任務承包給農戶負責,之后先將產量上繳給集體,然后再分配,超產獎勵、減產賠償。

      “包干到戶”,又稱大包干。合同中不規(guī)定生產費用限額和產量指標,由承包者自行安排生產活動,產品除向國家交納農業(yè)稅、向集體交納公共提留以外,完全歸承包者所有。即“交夠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包干到戶”的典型已經(jīng)為大家熟知,即安徽小崗村。

      “包產到戶”的典型,則是肥西縣的山南鎮(zhèn)。

      不過,由于“包產到戶”收了糧食后,還要交生產隊再分配,超產獎勵等,比較麻煩?!鞍傻綉簟北容^簡便,在群眾中實行起來也方便得多,更容易為農民所接受。所以,后來中央在推廣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時,大多數(shù)地方農民接受的都是“包干到戶”。

      從“尊重生產隊自主權”,到“借地度荒”,再到“聯(lián)產到組”、“聯(lián)產到勞”、“包產到戶”等一系列形式,直至最后形成的“大包干”,安徽的農村改革至此已呈現(xiàn)出具體輪廓。

      此后雖經(jīng)過多次反復及爭論,但改革的趨勢不可扭轉。1980年初,安徽省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包產到戶是農業(yè)生產責任制的一種形式,這使干部群眾期盼已久的包產到戶在省內有了“戶口”。

      1980年9月27日,中央印發(fā)文件指出:邊遠山區(qū)和貧困地區(qū)“可以包產到戶,也可以包干到戶,并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穩(wěn)定”。

      1982年1月,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肯定包產(干)到組、到戶等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jīng)濟的生產責任制……不論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眾不要求改變,就不要變動”。從此,“大包干”終于從安徽地方“戶口”變成了全國“戶口”。

      萬里在安徽期間,以非凡的政治膽識,大力支持、推廣的肥西縣山南鎮(zhèn)“包產到戶”和鳳陽縣小崗村“包干到戶”的做法,有力地推動了全省農業(yè)管理體制變革,為開辟中國農村改革的嶄新道路作出了重要貢獻。

      (責任編輯 李贊庭)

      猜你喜歡
      金寨老區(qū)安徽
      金寨翠眉茶品牌形象設計
      老區(qū)在努力奔跑
      紅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10
      堅決打贏打好老區(qū)脫貧攻堅戰(zhàn)
      紅土地(2018年9期)2018-02-16 07:37:56
      老區(qū)也需要一個節(jié)日
      采取超常規(guī)舉措 打贏老區(qū)脫貧攻堅戰(zhàn)
      紅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31
      金寨紅
      安徽文學(2016年10期)2016-11-23 10:23:54
      安徽醫(yī)改自我完善主動糾錯
      安徽藥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為什么選擇帶量采購
      甘德县| 云阳县| 赫章县| 六枝特区| 琼结县| 长沙市| 栾城县| 岢岚县| 台江县| 泗洪县| 兴安盟| 思南县| 特克斯县| 南召县| 阜新市| 新昌县| 伊宁市| 石棉县| 西华县| 道真| 枝江市| 海丰县| 磐石市| 三江| 西和县| 葫芦岛市| 绥阳县| 随州市| 红安县| 华坪县| 满城县| 南昌市| 南部县| 正定县| 水富县| 忻城县| 阿巴嘎旗| 拉孜县| 大庆市| 夏津县| 吴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