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心久,楊洪澤,高衛(wèi)時,王燕飛(新疆農(nóng)業(yè)科學院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烏魯木齊830091)
種植密度對不同類型甜菜品種產(chǎn)質(zhì)量性狀的影響
董心久,楊洪澤,高衛(wèi)時,王燕飛*
(新疆農(nóng)業(yè)科學院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烏魯木齊830091)
通過對2種不同類型甜菜各設5個密度處理[多胚種行距50cm×(18cm、21cm、24cm、27cm和30cm);單胚種行距50cm×(12cm、15cm、18cm、21cm和24cm)]的11個生理性狀的測定分析,得出試驗研究結果:在新疆奇臺產(chǎn)區(qū),種植多胚種甜菜的最佳密度應該控制在94500株/hm2(株行距21cm× 50cm)左右;種植單胚種甜菜,密度控制在111000株/hm2(株行距18cm×50cm)左右可以獲得較高的產(chǎn)量和含糖率。
甜菜;種植密度;多胚種;單胚種;產(chǎn)質(zhì)量
甜菜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與群體結構關系密切。合理密植,群體結構動態(tài)合理,凈同化率、群體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干物質(zhì)和塊根糖分積累,達到高產(chǎn)高糖的目的[1]。通過調(diào)整甜菜的種植方式和種植密度,可以協(xié)調(diào)個體與群體關系,充分利用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光能利用率[2]。不同類型的甜菜品種對生長空間的要求因其本身的遺傳特性而異,一般多胚種甜菜個體較大,葉叢繁茂;而單胚種甜菜株形較緊湊,葉叢較小。因此,生產(chǎn)中應根據(jù)種植品種的特點確定適宜的株行配置。本文研究了種植密度與多胚種和單胚種甜菜產(chǎn)質(zhì)量及相關性狀的關系。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3年在新疆農(nóng)業(yè)科學院奇臺試驗站進行,奇臺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干旱半干旱氣候區(qū)。全年無霜期平均156d;生育期平均降水量152.2mm。試驗地土壤為壤土,含全氮1.05 g/kg、水解性氮68.0 mg/kg、有效磷12.7mg/kg、速效鉀113.0 mg/kg、有機質(zhì)13.8 g/kg。
1.2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分別為多胚品種新甜14號(JZ98-1)和丸衣化遺傳單胚種HI0936;秋耕冬灌,灌水量900m3/ hm2;4月10日采用2BMJ-2型甜菜播種機覆膜,地膜寬80cm,鋪膜后根據(jù)不同密度處理人工點播。
1.3試驗設計
兩個品種各設5個密度處理,50cm等行距,新甜14號株距為18cm、21cm、24cm、27cm和30cm,分別記為A1、A2、A3、A4和A5;HI0936株距為12cm、15cm、18cm、21cm和24cm,分別記為B1、B2、B3、B4和B5。試驗設3次重復,共30個小區(qū),6行區(qū)種植,行長7m,小區(qū)面積21m2,隨機區(qū)組排列,試驗面積630 m2。
1.4測定項目
收獲時分別測產(chǎn)量、單根重量、最大根徑、根體長度、葉片數(shù)、葉叢重量、根葉比、塊根含糖率等指標。
表1 密度對新甜14號生理性狀的影響
2.1種植密度與不同類型甜菜生物學性狀的關系
2.1.1種植密度對不同類型甜菜葉叢生長的影響隨著種植密度的提高,新甜14號綠葉片數(shù)、枯葉片數(shù)、葉片總數(shù)及葉叢重量均逐漸減少。方差分析表明,處理A1的綠葉片數(shù)顯著少于處理A5,其它處理間綠葉片數(shù)差異不顯著;處理A5的葉片總數(shù)顯著大于處理A2,極顯著大于處理A1葉片數(shù);處理A5的葉叢重量顯著高于處理A1和處理A2(表1)。
由表2看出,單胚品種HI0936枯葉片數(shù)、綠葉片數(shù)、葉片總數(shù)及葉叢重量均隨著種植密度增大而減少。不同處理間枯葉片數(shù)和葉片總數(shù)未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說明HI0936葉片數(shù)在本試驗設計的密度范圍內(nèi)主要決定于品種自身的遺傳特性。處理B1的綠葉片數(shù)顯著少于處理B3、B4和B5;處理B4和B5葉叢重量最高且顯著高于其它處理。
表2 不同密度下HI0936葉叢、塊根性狀比較
2.1.2密度對甜菜塊根性狀的影響由表1看出,隨著種植密度的提高,新甜14號單根重、塊根直徑和根葉比均呈現(xiàn)遞減趨勢。處理A5的單根重顯著大于處理A3,極顯著大于處理A1和A2;處理A5的根直徑顯著大于其余4個處理,極顯著大于處理A1、A2和A3;根體長度隨密度提高呈先增后減趨勢,處理A3的根體長度最大,且顯著大于處理A1;各處理間根葉比差異不顯著??梢婋S著種植密度的提高甜菜個體指標大都呈降低趨勢。
對于單胚品種HI0936而言,其塊根直徑、根體長度和單根重隨著種植株距的增大呈遞增趨勢,株距超過21cm以后,各指標基本不增加。處理B4和B5的塊根直徑及單根重最大且顯著大于其它處理,各處理間根體長度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表2)。根葉比、青頭重量及青頭高度也隨株距增大而增加,株距超過21cm,不再增加。處理B4根葉比最大為2.04,且顯著大于處理B1;處理B4和B5的青頭重量和青頭高度較大,并且顯著大于其它3個處理;各處理的青頭占根重的比例基本無差異(13%~14%)。
2.2密度對不同類型甜菜產(chǎn)質(zhì)量的影響
表3顯示,新甜14號塊根產(chǎn)量和產(chǎn)糖量均隨著種植密度提高呈先增后減的變化趨勢,其中處理A2和A3的產(chǎn)量表現(xiàn)最高,且顯著高于處理A1的產(chǎn)量;塊根含糖率隨種植密度提高而提高,處理A1含糖率最高為16.41%,顯著高于處理A5的含糖率;處理A2的產(chǎn)糖量最高為16014.8 kg/hm2,但不同密度處理之間甜菜產(chǎn)糖量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綜合產(chǎn)量、含糖率及產(chǎn)糖量來看,表現(xiàn)最好的處理是A2和A3。
表4顯示,隨著種植株距的增大,HI0936產(chǎn)量和產(chǎn)糖量呈先增后減的單峰變化,含糖率則隨株距的增大逐漸降低。處理B3的產(chǎn)量和產(chǎn)糖量均表現(xiàn)為最高,分別為103948.1 kg/hm2和14695.8 kg/hm2;但是各處理的含糖率整體偏低,只有處理B1的含糖率超過15%,這可能與該品種對白粉病抗性較低有關。
表3 密度對新甜14號產(chǎn)質(zhì)量的影響
表4 密度對HI0936產(chǎn)質(zhì)量的影響
3.1隨著種植密度的提高,新甜14號和HI0936的綠葉片數(shù)、枯葉片數(shù)、葉片總數(shù)及葉叢重量均逐漸減少。隨著種植密度的提高,新甜14號單根重、塊根直徑和根葉比均呈現(xiàn)遞減趨勢;對于單胚品種HI0936而言,其塊根直徑、根體長度和單根重隨著種植株距的增大呈遞增趨勢,株距超過21cm以后,各指標基本不增加??傮w而言,隨著種植密度的提高甜菜個體指標大都呈降低趨勢。
3.2兩個品種的塊根產(chǎn)量和產(chǎn)糖量均隨著種植密度提高呈先增后減的變化趨勢,塊根含糖率隨種植密度提高而提高;對于新甜14號,處理A2和A3的產(chǎn)量表現(xiàn)最高,處理A2的產(chǎn)糖量最高為16014.8 kg/hm2;而對于HI0936處理B3的產(chǎn)量和產(chǎn)糖量均表現(xiàn)為最高,分別為103948.1 kg/hm2和14695.8 kg/hm2。
3.3綜合個體性狀和群體產(chǎn)質(zhì)量來看,在奇臺產(chǎn)區(qū),種植多胚種甜菜的最佳密度應該控制在6300株/ 666.7m2(株行距21cm×50cm)左右;種植單胚種甜菜,密度控制在7400株/666.7m2(株行距18cm×50cm)左右可以獲得較高的產(chǎn)量和含糖率。密度過高甜菜個體生長空間有限,不能獲得高產(chǎn);密度過低雖然甜菜個體可以得到充分的生長空間,單株產(chǎn)量較高,但是群體數(shù)量得不到保障,同時因為產(chǎn)量和含糖率的負相關性,塊根含糖率大幅降低??梢?,合理密植是甜菜生產(chǎn)中至關重要的技術環(huán)節(jié)之一。
[1]危常州,劉日明,雷永雯,等.不同密度地膜甜菜光合與呼吸特性及與產(chǎn)質(zhì)量間的關系[J].中國糖料,1998,20(2):16-19.
[2]王建榮,張劍,張依東,蘇鳳成,賈毛仁.甜菜種植密度試驗[J].中國糖料,2005,27(2):37-38.
Effects of Planting Population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Different Type of Sugar Beet
DONG Xin-jiu,YANG Hong-ze,GAO Wei-shi,WANG Yan-fei*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s,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Urumchi 830091,China)
Eleve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ugar beet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under 5 density treatments[polygerm variety,rowledge 50 cm×(18 cm,21 cm,24 cm,27 cm and 30 cm);monogerm variety,rowledge 50 cm×(12 cm,15 cm,18 cm、21 cm and 24 cm)].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Qitai area optimum planting population of polyembryonic seeds was 94500 plants/ha(row and plant spacing 21 cm×50 cm).And the best planting population of monogerm seeds was 111000 plants/ha(row and plant spacing 18 cm×50 cm)in Xinjiang.High yield and sugar content could be obtained in this population.
sugar beet;planting population;polyembryonic seeds;monogerm seeds;yield and quality
S566.3
A
1007-2624(2016)05-0030-02
10.13570/j.cnki.scc.2016.05.011
2016-03-17
國家甜菜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西北栽培科學家崗位(CARS-210303)。
董心久(1980-),男,山東臨沂人,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甜菜栽培技術研究。E-mail:80416913@qq.com
王燕飛(1955-),女,江蘇啟東人,研究員,研究方向:甜菜栽培技術。E-mail:yanfeidj@xa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