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新穎
“佛祖保佑所有的痛苦都快遠離我吧,真的太痛苦太痛苦了?!边@是90后女演員徐婷推送的最后一條微博。2016年9月,徐婷因淋巴癌去世。很難否認,各類疾病越來越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從姚貝娜到徐婷,惡疾奪走了一個又一個年輕的生命,讓人扼腕嘆息。
另一方面,健康理念逐漸深入,健康險開始受人關注,很多人也開始有意識地配置健康險。那么投保人在購買健康險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地方?
健康險解決生病的“三重風險”
在杭州某國企工作的李女士最近經歷了一次大悲大喜。2016年8月,李女士的先生感到身體不適,到醫(yī)院檢查的過程中,被診斷為肺癌,后來輾轉到上海華山醫(yī)院復查,最終確診為肺癌早期,讓李女士稍稍地松了口氣。這一次波折,使李女士心有余悸,同時也令她深刻意識到購買健康險的必要性。
與壽險的保生死不同,健康險是以被保險人的身體為保險標的,當被保險人遭遇疾病或意外事故時,對費用或損失獲得補償的一種人身保險。健康險按照承保責任的不同分為:疾病保險、醫(yī)療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護理保險四種類型。
提到健康險,我們首先會想到的是疾病保險和醫(yī)療保險,這兩類保險最被人熟知,同時也是各大險企爭先搶占的“灘地”。然而大多數投保人對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和護理保險都會稍感陌生。失能收入損失保險是針對被保險人因疾病或意外傷害導致殘疾,喪失勞動能力而減少收入時的保障。護理保險則主要是為那些因年老、疾病或傷殘需要長期照顧的被保險人提供護理服務費用補償的保險。對于投保人而言,之所以有必要購買健康險,一方面是對未來風險的未雨綢繆,一方面也可以成為家庭資產配置中的重要一環(huán)。
中意人壽保險公司資深保險人麥云在接受《投資與理財》記者采訪時表示,購買健康險本質上解決的還是經濟問題,這一點對各個層次收入的家庭沒有例外。重大疾病和意外對家庭造成三重打擊:一重打擊是高昂的治療費用;如果高昂的費用可以解決生命的延續(xù),但患者很可能因為很難恢復到病前的狀態(tài)而喪失工作能力,造成經濟損失,這是二重打擊;而之后漫長康復期需要的不菲費用也同樣不容小覷,這是第三重打擊。健康險正是針對這三層風險,解決問題,只要出了險,保險公司就直接給一筆錢,可以用來治療,也能解決后續(xù)因為生病而不能工作期間的生活問題。
購買健康險“宜早不宜遲”
對于眾多投保人們而言,真正關注的地方還在怎么買更合適上。一般而言,健康保險的承保年齡多為3歲以上、60歲以下。相關專家建議,購買健康險,不妨分年齡段選擇,不過涉及健康的保障上,還是“宜早不宜遲”。
對于未成年人而言,因為年齡較小,無論是抵抗疾病還是躲避意外風險的能力都很有限,因此在選擇少兒險上,可以按照重大疾病和住院醫(yī)療的結構進行配置。記者登錄淘寶發(fā)現,目前在售的少兒重疾險的年繳保費多以幾百元的消費型為主,也有少數產品年繳保費在1000元以上,屬于返還型重疾保險。兩類保險的保障內容都涵蓋了常見的重大疾病,二者的保險額度均在30萬元左右。
對于重疾險,不少年輕人存在這樣的誤區(qū):正處于身強力壯階段,沒必要購買重疾險。這種想法顯然有誤,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很多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29~40歲人群罹患重大疾病的比例在日趨上升。因此年輕群體在健康方面的“未雨綢繆”并不多慮。
以眾安保險的一款名為“尊享e生”的健康險為例。這款保險的保障內容包括:住院醫(yī)療保險金和惡性腫瘤保險金,涵蓋了在二級以上醫(yī)院醫(yī)療過程中各類費用的賠付,保額覆蓋100萬到200萬元,100%給付。保費方面,“尊享e生”的最低保費為112元/年,31~35歲主力投保人群中有社保的被保險人保費需要349元。對于非惡性腫瘤的一般疾病,在扣除1萬元免賠額以后,最高保額達到100萬元;如果客戶不幸罹患惡性腫瘤,在1萬元以上的部分最高賠付200萬元。這是一款消費型的健康險。
而人到中老年后,一方面,經濟狀況優(yōu)于年輕階段,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步入了疾病高發(fā)的年齡段。因此在健康險的選擇上應側重于養(yǎng)老醫(yī)療上,在配置保險上,可以普通疾病保險搭配長期重大疾病險和護理保險為主,為自己的養(yǎng)老做好相應的準備。
“量體裁衣”選擇消費型或者返還型
目前,市場中的健康險按賠付方式分為給付型和補償型兩類。那么投保人對于給付型保險和補償型保險該如何選擇?購置健康險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保費方面來看,市場上消費給付型的健康險保費不高,每1年或5年續(xù)保一次,相對而言比較靈活;保障內容上,消費給付型的保險責任較少,主要包括:身故、全殘、重疾保障。補償返還型則有重疾、輕癥、身故、全殘等保障。所以,如果消費者考慮保障更全面并希望返還保費,保費預算比較充足,那可以選擇返還型補償保險;保障期限方面,消費型保險包括10、20、30年不等,返還型的保障期限選擇相對較少。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被保險人年齡的增長,出險的風險也會逐漸增大,不少險企推出的短期消費險的保費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甚至很多消費型保險不對年齡偏大的群體銷售。上文提到的眾安保險的尊享e生保費的確定標準就符合這種情況(如圖1),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不過具體的保費標準因是否設立社保而定。
以兩款產品為例,甲產品是一款消費型的重疾險,保費不到100元,保障額度為10萬元,保費較為低廉,附加全責保險責任。乙產品是返還型重疾險,其保險保障范圍包括42種大病和10種輕癥,根據保額到期后給付130%的生存金。此類產品的費率固定,投保以后每年續(xù)交的保費也是固定的,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由此可見,對于一些年齡稍大的群體而言,選擇返還型保險看上去更為劃算。
不過對于二者究竟孰優(yōu)孰劣,麥云表示,選擇保險不能根據保費的交納金額進行權衡。假如為一名5歲兒童買一份消費型重疾險,年交保費990元,交費10年,保障30萬元,保障期間為30年,交到第11年,共交了9900元;如果買一份返還型重疾險,年交費2370元,交費10年,保障30萬元,保障至25周歲,交到11年,共交費23700元。假設在第11年這名兒童發(fā)生風險,二者賠付金額都為30萬元,但消費型交了9900元,而返還型重疾交費23700元,看上去消費型保險更劃算。但是如果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安然無恙,則期滿后就會得到返還,結果不言而喻。
在健康險的配置方面,麥云建議投保人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最后根據家庭的經濟狀況和成員結構,“量體裁衣”購置健康險,需要確定家庭成員投保先后次序,及早為家庭支柱安排好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