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順江
1938年,傅抱石定居重慶,在中央大學(xué)任教不久,就一連幾次上班遲到。那天,校長看著他氣喘吁吁晚到的樣子說道:“先生,如果嫌距離遠,可以再換一個住的地方?!备当f:“住的地方倒不用換,只要給我找一個力氣大的同伴背我走就行。”校長很詫異,當(dāng)傅抱石將原因告訴他后,他馬上給傅抱石安排了一個校工。
原來,傅抱石自己說有恐水癥,上班途中要過一段條小河,他總要繞過小河。有了專人接送后,傅抱石再也沒有遲到過。他每次趴在校工的背上過河,總是緊閉雙眼。如果遇到下雨天,到了河邊,他會把正撐開的雨傘合上。校工不解其意,他說想體驗被雨淋的感覺。
多年后,傅抱石被邀請到大連去參加一個書畫論壇,開會之余,大家提出到海里游泳。到了海邊,好友們撲騰騰跳進海里暢游起來,他只是慢騰騰地脫了鞋子,站在幾厘米深的淺水里,眼睛緊閉一動不動。午飯時,一位朋友說:“我忘了先生有恐水癥,記得當(dāng)年您在重慶連條小河都不敢蹚過呢!”傅抱石笑道:“很多人說我有恐水癥,其實不是那回事,當(dāng)年是我故意說的?!迸笥洋@愕不已。傅抱石解釋,在重慶期間開始對水產(chǎn)生濃厚興趣,并有意識地將水作為繪畫表現(xiàn)的直接對象。讓人背著過河只是為了讓自己更放松地體驗“水意象”,每次過河閉上眼睛,腦海里就會浮現(xiàn)出不同形態(tài)的水的意象,每次都有新感覺,傅抱石回去后就拿起畫筆迅速描繪下來。那段時間,他探索了水在藝術(shù)表達上的多元性,畫出了很多以水為主題的繪畫作品。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