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 2016 . 9 .16
展覽地點:Tabula Rasa畫廊 北京市朝陽區(qū)798藝術區(qū)706北三街
風景的概念既豐富又多元,其本身所代表的含義也在不斷變化之中,自古至今為中西方以風景作為對象的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了無盡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間。在藝術家運用攝影媒介的實踐中,風景在特定的外在和內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lián)碛辛艘环N意味深長的組織方式,表達出藝術家與世界、以及風景同藝術家自身之間的復雜關系。
中西方風景藝術在傳統(tǒng)上的差異為當下以“風景”為主題的攝影實踐和研究提供了更為開闊的創(chuàng)作和思考空間。中國文化中關于天地萬物互動的山水藝術,連同中國傳統(tǒng)哲學和精神思想對于一些年輕攝影藝術家作品創(chuàng)作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隱逸的靈境”以此作為討論的背景,選擇了陳蕭伊、林舒、盧彥鵬及徐浩這四位攝影藝術家的作品,意在觀看中國山水畫藝術的審美、傳統(tǒng)哲學和文學精神是如何在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景物的再現(xiàn)起到作用的。雖然四位參展攝影藝術家所采用的創(chuàng)作范式均有不同之處,卻共同體現(xiàn)出同時中國審美和西方媒介之間互相滲透的本質。展覽力求通過作品之間,以及圖像與不同的材料和裝置之間互動,將觀者引向“遠方”。
朱嵐清《山上的雅努斯》&蘇杰浩《瓦萊:日常圖景》雙個展
展覽地點: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北京市朝陽區(qū)草場地155A
瑞士FDDM基金會同三影堂合作的SMArt(Sustainable Mountain Art)特別展覽,由兩位青年藝術家朱嵐清及蘇杰浩分別呈現(xiàn)于瑞士駐地期間完成的《山上的雅努斯》及《瓦萊:日常圖景》項目。 朱嵐清的《山上的雅努斯》 以瑞士名勝阿爾卑斯雪山為切入點。在歷史與當下、想象和現(xiàn)實之間模糊了和重新定義了“野性”的邊界,以雪山作為投射人類想象和征服欲望的對象。蘇杰浩的《瓦萊:日常圖景》則受德國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影響,在瑞士瓦萊州時探訪了位于隆河邊上拉龍教堂的里爾克墓地,他在這一次短途旅行以及途中所感使他決定從個人的感受出發(fā),以一種直覺和主觀的敘事手法來探索瓦萊州的日常圖景。
《在視線交錯之處》(上)——楊圓圓個展
展覽地點:C空間
北京市朝陽區(qū)機場輔路草場地紅一號院F座
楊圓圓的藝術實踐包括多樣的媒介,以攝影為主,同時跨越文字、錄像、表演等形式。她的實踐通常以大量的歷史調研為基礎展開,她熱衷于探索視覺敘事的可能性,將真實與虛構的元素結合,探討記憶、歷史與時間等話題。此次展覽 “《在視線交錯之處》(上)” 的故事背景為巴西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以幾位在不同年代曾工作生活于此或短暫停留的攝影師為核心的調研線索,藝術家展開了一系列結合真實資料與虛構敘事的創(chuàng)作,通過對多個角色個體經(jīng)驗的研究與描述,意圖探索在攝影史的進程中,攝影師、照片、城市、記憶、遷徙等多個元素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 作品包含兩個主體部分:一本包含數(shù)個短篇故事的小說集,以及一系列與小說文本有著互文關系的、以攝影為主體的作品。
《己所不欲》攝影展
展覽地點:全攝影畫廊
上海莫干山路50號13幢2樓
在阿甘本看來,照片抓住了“神遣之日”,是一個終極的瞬間,他解釋說,“照片可以展示任何一張臉,任何一個對象或任何一個事件,無論它是什么?!?于是他講述了達蓋爾的一張題為《圣殿大道》的照片,“在正午一個繁忙的時刻,街上本該擠滿行人和車馬,但因為那個時期的相機需要極長的曝光時間,這些移動的人群根本無法在相片上被看到。什么也沒有,除了照片左下角邊墻上一個細小的黑色輪廓。當時,一名男子正停下來在那兒擦皮鞋,他一定筆直地站了好大一陣子,輕微地抬起腿,把腳放在擦鞋人的工具箱上?!边@個故事幫助他推衍得出結論,即攝影師是末日天使。那些生命被攝影天使挑選出來,俘獲并賜予永生?!霸谶@終極的瞬間,人,每個人,都被交付給他最微小,最日常的姿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