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信
人老了,就特別愛惜身體。我70多歲了,還一直堅持鍛煉,身體一直保持的挺好。前幾天的一個早上,我起床后,發(fā)現(xiàn)肋關節(jié)處有種酸麻的感覺。一看,那地方紅紅的,還起了一個包。本沒拿這當回事,可這地方老木怔怔的,特不舒服。附近有家小診所,我就去取了些藥,又是吃又是擦的,過了兩天,那包不但沒有好轉,老伴的背處也出現(xiàn)了這么一個包,且癥狀跟我一模一樣。這可了不得了,我雖然不懂醫(yī),這病是否傳染也未可知,又想起了前段鬧得挺兇的傳染病,我不敢掉以輕心。不知這事怎么就傳到兒子女兒的耳朵里了,都趕來看我們。一看這情況,兒子說,干脆去大醫(yī)院,別誤事。
一進醫(yī)院,有掛號的,有陪護的,人挺多。一會兒,兒子說找了個專家,就領我們進了專家診室。那專家人很和氣,看了傷,又問了一些情況,就說:“是滑囊炎,吃點藥,打點消炎針,幾天就會好了?!笨瘁t(yī)生那副輕松的樣子,我倒覺得自己是虛驚一場了。
然而,藥吃了好幾天,針也打了好幾日,病不但沒有好,反而向四周蔓延。我原有的擔心又增加了,想這病突然出現(xiàn)可不是什么好病,心里頓時又緊張了起來。大概受心理的影響,我頓感這病嚴重了,渾身不得勁兒。以后的幾天,兒子每天都來電話問,可一連幾天不消腫,兒子也坐不住了,干脆一家人都住進我家,也好有個照料。
第二天一早,兒子就大喊道:“爸,你們的病因我找到了!”他手里抓著一只被掐死的蜈蚣,“就是它干的。震兒的身上也被它咬了,癥狀跟你們的一樣。幸虧讓我碰上了,不然,還不知要花多少冤枉錢呢?!?/p>
既然病因找到了,心里也輕松了許多。去看孫子的癥狀,跟我毫無兩樣。即使這樣,我們也不能讓其繼續(xù)發(fā)展。兒子和孫子去醫(yī)院,還找了那個專家,兒子說這傷是被蜈蚣咬的。恰巧專家旁邊有個實習生,說這種傷用醋沾紫金錠擦患處,一兩天就能好。兒子問專家,“在這之前,曾打過消炎針的,該不要緊吧?”專家很嚴肅地說:“這胡亂打針怎么行,這醫(yī)生怎么想出這么個餿主意。”兒子說:“病是在這里看的,醫(yī)生說是滑囊炎?!睂<衣犃?,若有所思地朝兒子看了看,“其實也沒啥,消消炎沒準還治了別的病呢,也不是什么壞事吧?!甭牭竭@回答,兒子怒又不是笑又不是,還是先拿方子取藥吧。
這方子的確好,我們用了兩天,癥狀消失,這樣,一場虛驚才告結束。可回頭想想,只相信專家的意見,把簡單的事搞復雜了,我們不也有責任嗎。
如今有許多專家,總覺得找他看的病都是大病,不往小病想,導致了專家看不好小病的窘境。通過這事,專家們是不是該好好地反思一下呢?小病小治,大病大治,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