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洗菜去農殘不可靠
近日,一條廣告聲稱,使用一種超聲波洗菜機,整掛葡萄都不用分開就可以洗干凈,而且可去除90%以上的農藥殘留,使用的產品代言人是一名所謂的“呼吸科醫(yī)生”。簡而言之就是一名呼吸科醫(yī)生在廣告中提出,去除農藥殘留,才能優(yōu)生優(yōu)育,而使用這款產品就能辦到。
對此,專家表示,超聲波洗菜機在去污方面確實贊,因為它們在工作時,會將電能轉化為高頻震動,從而在水中制造出許多微小的空泡和氣泡,這些氣泡會隨著超聲波震動并吸收能量,不斷膨脹,隨后迅速形成微小的沖擊波。這些微小的沖擊波和高頻的震動就能將附著在果蔬表面的灰塵、泥土、肥料、腐殖質等臟東西剝離、擊碎,果蔬就洗干凈了。但專家同時指出,去污和去農藥殘留是兩個概念。首先,要想在降解農藥殘留時取得較好效果,就必須用大功率的超聲波將水果蔬菜清洗1-2小時。所以,這樣洗的話,別說農藥了,連果蔬都成渣了。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600瓦的超聲波清洗1個多小時后,蘋果上的有機氯農藥殘留僅僅降解了約60%;樂果和敵敵畏在超聲波處理5-10分鐘后,農藥殘留反而回升。這是因為超聲波損壞了果蔬表面的細胞,導致滲透性增強,農藥內吸所致。所以“5分鐘降解90%以上甚至99%的農藥殘留”,純屬忽悠。
有蟲眼的蔬菜更安全嗎?
蔬菜可以說是我們餐桌上的必需品,營養(yǎng)專家也經常要求人們,為了營養(yǎng)健康需要在日常的飲食中搭配蔬菜食用。但是近年來,網(wǎng)上開始流行“蔬菜上有蟲眼說明蔬菜沒有打農藥,這種蔬菜更安全”的消息,甚至家中老人也說有蟲眼的蔬菜吃著放心。還有人說洗菜時,菜心可以不洗,因為被包在里面的菜心沒有被污染。有類似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很多人不明狀況也在跟風。
其實,用蟲眼來鑒別農藥殘留是不科學的?!稗r藥殘留用肉眼看不出來,只能靠科學檢測?!睂<医忉專巳~上的洞有的并不是蟲眼,低溫等因素同樣可以在菜葉上留下痕跡。專家說菜葉上的農藥會通過縫隙進入菜心,而且菜心里的農藥不會輕易被雨水沖走,所以菜心還是需要認真清洗的。農業(yè)部門相關專家介紹,其實有蟲眼的蔬菜并不代表該類蔬菜沒有噴灑農藥,很有可能是該蔬菜沒有做好早期蟲害防治。農戶鑒于前期沒有做好蟲害安全防治,在后期很可能為了搶救蔬菜噴灑更多劑量對付蟲害,以期快速除蟲。很多人擔心農藥能毒死蟲子,那殘留的農藥也可能危害人體健康,其實現(xiàn)在農戶使用的都是高效低毒性的農藥,從噴灑農藥的比例上來說,蔬菜上的殘留農藥也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專家表示,蔬菜農藥殘留和農藥超標是有區(qū)別的,蔬菜中有農藥殘留是正常的,畢竟以現(xiàn)在的技術還根本做不到完全無農藥殘留,但如果農藥殘留超標了就不好了,其實根本沒必要談“農藥”色變。
魷魚里含甲醛:大多為天然本底
日前,浙江省海洋與漁業(yè)局和浙江省水產質量檢測中心對菜市場的水產品進行隨機抽檢。抽檢中,工作人員在魷魚中檢測出了2.58mg/kg的甲醛含量,屬于天然本底含量范圍。
對于魷魚中為什么含有甲醛,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品質量安全首席專家、國家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常務副主任翟毓秀研究員說,魷魚中的甲醛一般有兩種來源。一種是內源性甲醛,系魷魚本身產生的,含量一般不超過100mg/kg;另一種是人工添加的甲醛,為的是保鮮和防腐。如果是人工添加的甲醛,一般含量會在1000mg/kg左右,因為至少要達到幾百毫克/千克,方能起到防腐、保鮮效果。至于魷魚自身為何會產生甲醛,翟毓秀給出解釋,水產品肉中含一種叫“氧化三甲胺”的物質,會分解成甲醛。所以按照現(xiàn)有方法檢測,海產品中甲醛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那么,國際上有沒有關于食品中甲醛含量限量標準呢?據(jù)了解,2014年7月22日,國家衛(wèi)計委食品司在關于干制水產品中甲醛有關問題的復函中指出,禁止在食品生產經營中使用甲醛。但甲醛天然存在于蔬菜、水產品、肉、蛋、奶等多種食品中。
食品中甲醛的本底含量可隨著儲存條件、加工工藝、加工時間不同而動態(tài)變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等國際組織、其他國家和我國均未制定食品中甲醛限量標準。對食品中檢出甲醛,不能直接判定為違法添加,而要根據(jù)對其生產經營過程具體情況的調查,才能做出判定。
需科學理性看待生物刺激素
植物生物刺激素是一種包含某些成分和微生物的物質,這些成分和微生物在施用于植物或者周圍時,其功效是對植物的自然進程起到刺激作用,包括加強或有益于營養(yǎng)吸收、營養(yǎng)功效、非生物脅迫抗力及作物品質。近年來,以腐植酸、甲殼素、魚蛋白、海藻酸等為代表的生物刺激素類產品,在助力作物增產提質方面,以其“四兩撥千斤”的神奇作用越來越受到業(yè)界關注,對生物刺激素的研究和開發(fā)也掀起一陣熱潮。
據(jù)了解,生物刺激素目前尚沒有一個明確統(tǒng)一的定義,但“對植物具有生理活性、非肥料非農藥、對植物生長有益”這3點已成為業(yè)內對生物刺激素的共識。全國肥料和土壤調理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段路路博士認為,嚴格意義上講,生物刺激素既不完全屬于肥料也不完全屬于農藥。它處于肥料和農藥的邊緣,目前農藥中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板塊、肥料中的功能性肥料模塊都屬于生物刺激素。專家表示,雖然不是農藥也不是肥料,但生物刺激素可以解決肥料和農藥解決不了的問題,特別是當植物遇到非生物脅迫因素逆境所造成的“生理性病害”或“氣象災害”時。有關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使用生物刺激素的作物產量增幅最小為5%-10%,肥料利用率至少增加5%,農藥用量節(jié)省5%-10%。雖然良好的功效得到廣泛認同,但是對于生物刺激素的科學研究依然處于表層,作用機理不清、產品良莠不齊、缺乏行業(yè)規(guī)范和標準也是該類產品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中國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協(xié)會理事長白由路介紹,目前生物刺激素在我國是研究少、應用多,就如同中藥一樣,目前對其作用機理鮮有研究成果,到底是哪些成分發(fā)揮作用,還不太清楚,被忽略和沒有充分認知的生物刺激素還需要深入挖掘??茖W研究不足,也給登記管理和市場監(jiān)管造成了難題。
當前生物刺激素多作為肥料進行登記,農業(yè)部登記的1萬多個肥料產品中,與生物刺激素有關的為3000-4000個,占35%-40%。專家指出,在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勢在必行的今天,生物刺激素在我國也展現(xiàn)出了良好的發(fā)展前景。面對日漸升溫的生物刺激素市場,不少專家強調,生物刺激素不能取代肥料,在推廣應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科學認識,加強研究和應用,千萬不能概念炒作。專家建議,對這一類產品要加強作用機理和應用技術的研究,推進科學管理,切忌盲目跟風和炒作概念,以促進生物刺激素行業(yè)健康發(fā)展,使其更好地服務農業(yè)生產。
(本刊記者崔建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