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陜西商南縣城金福灣小區(qū)9號樓304室女住戶尹某,到家門口后發(fā)現(xiàn)未帶鑰匙,便找了杜某、樊某及樓上404室住戶簡某幫忙,并從樊某家找到兩塊舊窗簾布系成長繩,想從404室陽臺翻入自己家中。這三位幫忙者稱,他們對尹某進行了阻攔,但尹某堅持己見,當她懸在空中時,兩塊窗簾布忽然松開,她當即墜樓身亡。事發(fā)后,尹某家人將三人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對總損失346668元承擔30%的責任,即104000元。日前,商南縣法院審理了該案,將擇期判決。尹某墜樓身亡,三位幫忙者有過錯嗎,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正方:
大家都是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自己做出的決策與行為,自付成本,自擔風險,這是基本原則。身系窗簾布從樓上陽臺翻入自己家,是有風險的,當事人對這種風險應(yīng)該有預估。在杜某、樊某與簡某進行了攔阻與口頭提醒之后,尹某仍不為所動,一意孤行,那她的行為就是自己真實的意思表示,墜樓身亡乃是咎由自取。豈能因為她死了,她的家人還要賴上別人?
反方:
有些忙是不能幫的,三位鄰居的幫忙與尹某墜樓身亡具有事實上與法律上的因果關(guān)系:口頭阻止是做不得數(shù)的,如果三位幫忙者從行動上阻止,拒絕給尹某提供便利與幫助,尹某根本沒法實施計劃,也就不會有悲劇發(fā)生。事實上,樊某提供了舊窗簾布,簡某容許尹某從自己家陽臺翻下去,三位還協(xié)助尹某翻陽臺,后來尹某墜樓身亡,這三位幫忙者應(yīng)承擔一定責任。更何況,尹某的家人只要求三人共承擔30%的責任,并沒有獅子大開口,談不上賴上別人吧?
正方:
如果尹某是未成年人,不能認識對翻陽臺的風險后果,不具備行為能力,三位成年人提供便利,并協(xié)助尹某翻陽臺,那三位應(yīng)該承擔責任。但尹某是成年人,成年人就應(yīng)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既然已經(jīng)預見自己行為的風險后果,并且鄰居也提示了這種風險,如果一個成年人仍要鄰居協(xié)助自己執(zhí)行有風險的計劃,那不妨理解為雙方達成了一種默示合約:我一人做事一人當,鄰居為自己提供便利與協(xié)助是應(yīng)自己的要求,是好心,出了事是不會讓鄰居擔責的。
反方:
可惜,既往判例并不支持“給危險行為提供便利與協(xié)助的人應(yīng)當免責”的觀點。2012年11月4日,家住江蘇張家港某小區(qū)301室的高某下班回家,發(fā)現(xiàn)沒帶鑰匙。于是來到樓上401室全某家,稱想從全某家翻窗回家。全某和家人認為此舉具有危險性,作了提醒。但高某堅持。全某礙于情面,就讓高某借道。但高某不幸摔到一樓,當場身亡。事后,高某家屬起訴要求全某賠償40余萬。經(jīng)過法院調(diào)解,最終雙方達成協(xié)議,全某同意補償高某家屬12萬。
正方:
這種調(diào)解結(jié)果是說,有人向你借道翻陽臺、翻門窗墜樓身亡了,提供便利與協(xié)助的你也要承擔責任,只不過借道者承擔主要責任,提供便利者承擔次要責任。這個結(jié)果廣而告之的話,相信大家只好硬下心腸、不顧情面,斷然拒絕借道這樣的要求了。而且,給別人幫忙不一定有好報,要是別人出了事還有可能擔責,誰還敢隨隨便便幫助別人???各人自掃門前雪咯。
反方:
有些忙就是不能隨便幫。試想一下,你的鄰居忘了帶鑰匙,不愿意花一百塊錢請個開鎖匠無風險解決麻煩,而向你提出從你家借道、你提供便利與協(xié)助的要求,他冒生命危險,你擔驚受怕,你為什么不可以斷然拒絕呢?一個為了省一百塊錢就敢以身犯險的人,一個為了省一百塊錢就敢提過分要求、讓別人為難的人,真出事了,你指望他與他的家人講信用不賴上你?
【點評者說】大家要是遇到有鄰居忘了帶鑰匙向自己借道的要求,一定要嚴詞拒絕,不要抹不開情面,拍出上述判例就行了??戳伺欣螅嘈乓c臉面的人不會繼續(xù)糾纏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