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春
作為第一部規(guī)范黨的問責工作的基礎性法規(guī),《問責條例》中的問責,“是由黨組織按照職責權限,追究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yè)中失職失責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的主體責任、監(jiān)督責任和領導責任”,最終目的是讓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受到警示,強化擔當精神,肩負起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督促領導干部踐行忠誠干凈擔當,自覺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只有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問責條例》的黨規(guī)黨紀特色核心要義,才能更好地遵規(guī)守矩,更好地貫徹執(zhí)行,更好地履職盡責,切實將忠誠品質、責任意識、擔當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傮w上講,《問責條例》的黨規(guī)黨紀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突出尊崇黨章,問責目的聚焦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總依據和總遵循。問責是黨章賦予的重要職責,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證。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是各級黨組織尤其是黨的領導干部要擔當責任,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為黨盡責?!秵栘煑l例》就是以黨章為根本遵循,以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作為強化問責工作的核心思想,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根本任務,把責任落實到各級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分解到組織、宣傳、統(tǒng)戰(zhàn)、政法等工作部門。通過規(guī)范和強化問責工作,一方面要落實黨組織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另一方面要督促黨的領導干部踐行忠誠干凈擔當。
二是緊扣依規(guī)治黨,問責定位體現紀法分開理念。不論是對黨組織的問責方式,還是對黨的領導干部的問責方式,《問責條例》都呈現由輕到重的“懲戒階梯”式分布。緊扣“黨”字,抓住“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yè)”中“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明確責任,拉出負面清單;緊扣“紀”字,落實依規(guī)管黨要求,采用黨言黨語、紀言紀語,對行政問責不作規(guī)定,對引咎辭職、涉嫌犯罪移交司法機關等已有明確規(guī)定的方式和程序不再作重復規(guī)定,不套用問責啟動、問責調查等法律性流程,對黨內法規(guī)中有關處置措施,如申訴方式、問責影響期等已有明確規(guī)定的不再重復,突出解決“誰來問、問什么、怎么問”等關鍵問題,體現了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于法的理念,具有鮮明的黨紀特色。
三是注重抓早抓小,問責初衷體現治病救人方針。懲是為了治,問責也是為了治?!秵栘煑l例》在強調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同時,通篇貫徹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在問責方式上,將原有各類問責規(guī)定中的14種問責方式進行整合,規(guī)范為對黨組織的檢查、通報、改組3種方式,對黨的領導干部的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紀律處分4種方式。受到問責的黨的領導干部應向問責決定機關寫出書面檢討,并在民主生活會或其他黨的會議上作出深刻檢查。對于被問責的黨的領導干部,根據問題性質、情節(jié)輕重,分別酌情予以問責,不搞“一棍子打死”,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管黨治黨理念。學習貫徹 《問責條例》,要實踐運用好執(zhí)紀監(jiān)督“四種形態(tài)”,有苗頭就提醒,有傾向就糾正,有反映就處置,能用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等方式解決的就不要等到湊夠問責條件再處理,能用通報、誡勉等方式予以問責的,就不要拖到組織處理、組織調整甚至紀律處分。
四是壓實責任主體,問責對象突出“關鍵少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從嚴治黨,關鍵是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秵栘煑l例》對問責對象作了明確界定,既包括各級黨組織、黨的工作部門及其領導成員,也包括各級紀檢機關及其領導成員,特別是劍指壓力傳導不下去這個問題,突出“關鍵少數”,倒逼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真正把責任記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既帶頭接受黨的紀律規(guī)矩的監(jiān)督約束,又對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yè)中失職失責、違反黨的紀律規(guī)矩的行為敢于較真叫板、追責問責,以堅定的態(tài)度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
五是堅持問題導向,問責情形抓住了要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傾聽人民呼聲。《問責條例》使用“列舉式”立法技術,把“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guī),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應當問責的5種情形,一一列舉出來,使《問責條例》的具體規(guī)范趨于明晰,對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的行為具有明確的指引作用。因主觀認識局限,可能會帶來問責情形列舉不全。為此,在列舉問責情形時加上了兜底條款,即“其他應當問責的失職失責情形”。這就將那些沒有包括的、難以包括的、無法預測的情形全部納入問責項,實現了問責全天候、全覆蓋、無空檔,充分體現了問責的“全”與“嚴”。
六是凸顯權責對等,問責實施重在把自己擺進去。權力就是責任,有責就要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秵栘煑l例》對各級黨組織、紀檢機關、黨的工作部門以及領導班子成員的責任作出具體規(guī)定,強調各級黨組織和紀檢機關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監(jiān)督責任,黨的工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按照管理權限,實行分級負責。問責既要追究主體責任、監(jiān)督責任,又要追究領導責任,是哪一級的責任就追究到哪一級,推動責任層層落實。問責條例執(zhí)行者的態(tài)度和能力對《問責條例》執(zhí)行效果有著決定性影響。從中央到基層,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都要把自己擺進去,聯(lián)系實際,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牢固樹立“四種意識”,自覺向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看齊,一級抓一級,用擔當的行動詮釋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七是強化終身問責,問責期限體現持久性?!秵栘煑l例》規(guī)定:“實行終身問責,對失職失責性質惡劣、后果嚴重的,不論其責任人是否調離轉崗、提拔或者退休,都應當嚴肅問責?!薄敖K身問責”意味著黨的領導干部對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yè)要“終身負責”?!敖K身問責”的提出,是《問責條例》極具震懾力的剛性約束,為黨的領導干部戴上了終身“緊箍咒”,時時刻刻警示著黨的領導干部“調離不是隱身衣,提拔不是保險箱,退休不是護身符”“著陸了不一定安全”,促使領導干部在管黨治黨中始終恪盡職守、善始善終。
八是加大曝光力度,問責效果體現警示震懾作用。《問責條例》提出建立健全問責典型問題通報曝光制度,采取組織調整或組織處理、紀律處分方式問責的,一般應當向社會公開。這就是說問責不能一問了之,要做好問責的“后半篇文章”,防止問責變成簡單的責問。對違反紀律的黨員干部,給予處分并點名道姓通報曝光,讓其在大庭廣眾之下“丟臉”,不僅會使其“長記性”,還能警示震懾其他領導干部,達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