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依凡
讀書時,我曾帶著一行人去支教。那些伙伴都是第一次和孩子們見面,但是在自我介紹之后,大家的受歡迎程度就有了明顯的區(qū)別。
其中一個男同學(xué),并無特別之處,卻倍受孩子們的喜愛,他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了一片。就連平時不怎么愛說話的孩子,也變得活潑了好多。而同行的某些素來性情乖戾的俊男靚女,雖能歌善舞,卻被冷落。
我心生好奇,私底下問幾個孩子,為什么他們特別喜歡那個男同學(xué)。幾個孩子歪著頭,想了一會,居然回答我,因為他長得很好看。我驚訝于孩子們用詞之謹(jǐn)慎。
那位男同學(xué)長相普通,和帥氣并無瓜葛,但性情確實(shí)很好,在同學(xué)中人緣也很好。他無論遇到什么事情,總是很開通豁達(dá)的樣子。所以,吸引孩子們的,正是他長久積淀下來的“氣場”。
孩子們喜歡單純好看的臉。這些稚嫩的臉,不曾有長久不良情緒的積累,都一如白紙般純凈美好。所以,他們總是能一眼從大人堆里找出那個和自己一樣“好看”的同類人。
如果用心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心地不善、長期悲苦的人,即使是對小孩子擺出一張笑臉,小孩子也會下意識地躲起來,即便這個孩子平素開朗外向。
慢慢長大之后,我們會有那么一個階段,在簡單與復(fù)雜之間徘徊,對善與惡、好與壞的判斷生出恍惚,生出諸多不確定性。我們會階段性地失去孩子般準(zhǔn)確的判斷力,我們眼中會忽略掉“好看”與否,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漂亮與否上。
曾經(jīng),關(guān)于鄧文迪有一篇很火的文章。文章的主旨就是鄧文迪不再好看。鄧文迪一張張照片的呈現(xiàn),像過往情緒的一個縮影。她這張臉和眉宇間展露出來的是絲毫不加掩飾的怨懟,而寫滿猙獰和只管輸贏的種種情緒,是任何化妝品都無法遮蓋的。明眼人一眼看得出,這些年,她應(yīng)該過得很不快樂,內(nèi)心充斥著難以控制的不良情緒。
與人交往,很多人都無意識地選擇那些面容看起來明亮的人。那種清澈和美好,能瞬間點(diǎn)亮別人的情緒。內(nèi)心美好善良的人,即使是面對人生中的各種競爭和壓力,也不會變得面容猙獰和陰暗。
就連與陌生人接觸,我們也都傾向于選擇那些好看的人。比如買早點(diǎn)時,那家面容開朗的店鋪老板,會讓你一天都有好心情和好胃口。比如打的士,那個眉目之間都充滿對生活熱愛的師傅,他不會那么容易急躁,他還會把家長里短說給你聽。
那些讓你覺得不好看不舒服的人,遠(yuǎn)離是最萬無一失的辦法。有些人,惹不起,還是躲得起的。不去挑戰(zhàn)那些長期被消極情緒環(huán)繞的人,這是對自己的愛護(hù)。
一個不能讓自己變得好看的人,是對自己不負(fù)責(zé)且無能的人。
他不能很好地排遣自己內(nèi)心的情緒,無法進(jìn)行情緒轉(zhuǎn)換,這是無能之一。
他不能改善給自己帶來不良情緒的處境,難以從根源上給予自己積極的心態(tài),這是無能之二。
即便是天生麗質(zhì)的人,也不能后天有恃無恐。若不能好好自我修煉,做一個優(yōu)秀的情緒把控者,天賜的精致五官依然會變得扭曲。
做個好看的人遠(yuǎn)勝過一個漂亮卻面目猙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