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海
◤中考真題
色彩,演繹亮麗的陽光,點綴明媚的自然;色彩,裝飾美好的生活,扮靚詩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溫馨的記憶,輝映燦爛的歷史……那一抹色彩,讓你打開心扉;那一抹色彩,讓你駐足流連。
請以“有那樣一抹色彩”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試題解析
這道全命題作文,題眼是“色彩”。目的是讓考生通過對與色彩相關的事件的敘寫,有感而發(fā),欣賞瑰麗的自然景觀,體驗詩意的人生旅途,感受厚重的歷史氣息,領悟深刻的社會哲思,領略璀璨的文化魅力。
何為色彩?它的第一層含義應該是各種事物的顏色,既包括紅、橙、黃、綠、青、藍、紫等有彩色,也包括白、黑、灰等無彩色。它的第二層含義指向人的精神、品質、性格等層面,比如一個人的熱情、善良、堅強、樂觀,往往會在別人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而這種印象,顯然也是一抹“色彩”。
了解了“色彩”的含義,再看“一抹”,這是一個數量詞,但它并不僅僅指“一抹”色彩,可以多指。若寫“一抹”色彩,比較適合寫成記敘文,寫與“那樣一抹色彩”相關的故事;若寫“兩抹”“三抹”色彩,適合寫散文,可以用排比段的形式,依次寫幾抹“色彩”,但這幾抹“色彩”要有一個統帥,即體現的主旨應該相關。
再者,文題中“那樣”的潛在意思是,這抹“色彩”應該與眾不同,令人印象深刻,所以選材和立意時應注意新穎性和獨特性。
◤寫作指導
一、精選一個方向。本文題應有以下幾個寫作方向:
方向一:寫景。選取一片難忘的風景,去描寫它的色彩,呈現它的詩意,贊美它的品性。
方向二:寫人。選取一個或一群個性鮮明的人物,講述其故事,塑造其形象,凸現其性格,最后經過“虛化”,點明“色彩”,呼應文題。
方向三:人景融合,將自然界中的色彩與人的精神、品質等層面的“色彩”糅合在一起,相互映襯,完美結合。
方向四:從文藝作品中取材。古今中外,詩文影畫中令人過目不忘、鐫刻心中的“色彩”很多,從中擷取一抹入文,完全可以寫出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來。
考生可根據自身實際,精選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向進行構思寫作。方向三有景有人,容易出彩。如果你有豐富的積累,方向四也可一試。當然,也可以有其他特別的構思。
二、確定一個主旨。本文立意時,考生一般都會從正面考慮,因為“色彩”這個詞會給人帶來心理暗示,讓人想到美好的事物。于是,大家都會圍繞愛自然、愛故鄉(xiāng)、贊揚某個人的優(yōu)秀品質等進行立意。
其實,除了正面立意外,考生也可以從反面立意。因為“色彩”也有黑白、灰暗,人也有愁緒、悲憤。你若能將遭受傷害后的痛苦定為文章主題,以烏云滾滾而來的那抹“黑色”作為描寫對象,穿插進自己的不幸遭遇,表達自己的吶喊和渴望,同樣是一篇不錯的文章。
除了從個人、社會層面上立意外,同學們還可從自然層面、國家層面立意。比如你可將那抹“色彩”指向工廠排出的污水、黑煙,指向草原荒漠化后的枯黃,指向樹林被砍伐后山體的那種死氣沉沉的褐色,抒發(fā)自己的憂思。也可指向記憶深處,仁人志士為了民族和國家利益,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染紅的一頁頁歷史,來抒發(fā)自己的崇敬之意。
三、寫活一抹色彩。把“色彩”寫活,以此來凸現主旨,抒發(fā)情感,吸引讀者,無疑是這篇作文的寫作重點。如果是單純寫景,可緊扣景物,動用各種手法,從不同角度展開描摹,特別是要用好修辭,注意動靜結合,寫出前后變化,讓那抹“色彩”格外奪目,引人入勝。如果是單純寫人的文章,可緊扣人物品質特點,用多樣化的描寫來塑造人物,突出那抹“色彩”。
如果是將人和景糅合在一起寫,則要注意景物色彩與人物性格、品性之間的關聯。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紅色一般代表著熱情、奔放、活潑、喜慶等,你如果要寫一個人的熱情、樂于助人,就可用玫瑰的那抹火紅作為陪襯,以達到人中有景,景中有人的目的。如果這時候去寫荷花的那抹潔白,顯然不恰當。
如果是寫藝術作品中的那抹色彩,除了引用要恰當外,還可借助想象和聯想,適當展開描寫,營造意境,讓讀者走近那抹色彩,從中感受到獨特的魅力。
四、抒發(fā)一段情思。色彩撩撥情思,這道文題寫“色彩”只是形,真正的目的是要讓考生打開心扉,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抒發(fā)一種情愫。因此,同學們在構思之初,就要想好抒發(fā)什么樣的情感,表達什么樣的感悟。在行文時,有意識地將真情凝聚筆端,流入字里行間。在抒情時,既可直抒胸臆,也可借景抒情。既可在文章開頭營造某種情感氛圍,也可在結尾表達內心的真情。
◤佳作展示
有那樣一抹色彩
鹽城 一考生
有那樣一抹色彩,深深印在我的心靈之中,揮之不去。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海濱森林公園游玩。這是一片巨大的人造防護林,面積有2000多公頃,擁有各類植物600多種,鳥類及各種珍稀動物近200種,負氧離子濃度特別高,是遠近有名的天然氧吧。
爸爸已多次來過這里。他說,由于這里樹特別多,管理員少,整個林區(qū)又是全開放的,時不時就會看到垃圾,有些還特別臟,實在是大煞風景。
我們的車子七拐八拐,不一會兒就進入林區(qū)深處。一下車,我就被優(yōu)美的景色給迷住了。你看,一排排高大的水杉樹伸向遠方,無論你朝哪個方向看,它們都站成一條直線,真是壯觀極了。腳下是厚厚的一層野草,各種野花散在其中,像星星眨著眼睛。幾只白色的大鳥在不遠處的草地上散步,一只野兔慌慌張張從它們身邊跑過,大鳥們繼續(xù)散步,不為所動。這里的空氣真新鮮呀,猛吸幾口,整個人便立即感到神清氣爽起來……
突然,遠處的幾個小紅點躍入我們的眼簾,在一片綠色當中,那抹紅色顯得格外耀眼。那是什么?由于距離太遠,加之晃動的樹枝不時遮擋視線,讓人根本無法看清。
我們一家人席地而坐,吃點心,喝飲料,吸負氧離子,看林海,聽鳥鳴,好不愜意!隨后,我們收拾好垃圾,繼續(xù)驅車向森林中心駛去。這一路上,我?guī)缀鯖]看到什么垃圾,難道爸爸的話有點兒夸張?
十多分鐘后,那些小紅點又出現了。近了,更近了,原來是四個穿著紅馬甲的人,他們在便道兩邊的溝渠中努力搜尋著什么。爸爸停下車,我們便與他們攀談起來。原來這是一家四口,爸爸媽媽利用雙休日,帶著兩個孩子來這里義務撿拾游客丟棄的垃圾。他們都加入了當地的一個公益性組織——海濱森林環(huán)保志愿協會,紅馬甲是協會統一發(fā)放的。那個小男孩大概十歲的樣子,一手拎著垃圾袋,一手用竹夾子在夾一只方便面袋;身后是他的妹妹,只有四五歲吧,套著寬大的紅馬甲,也學著哥哥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找著垃圾,紅撲撲的小臉上,分明濺了些泥漿,卻顯得更美了!我終于知道這一路上沒看到垃圾的原因了。
告別了他們,我們的車子繼續(xù)前進,回望車后,那一抹紅色雖然漸行漸遠,卻像火苗一樣,在我的心中不停燃燒。我知道,那抹色彩,將會永遠燃燒在我的心中。
◤簡評
本文結構圓融,脈絡清楚,全文渾然一體。
開頭先點題,點出“那樣一抹色彩”;接著講故事,重點呈現“那樣一抹色彩”如何動人;最后呼應開頭,再次點題,升華主旨。
中間部分的構思尤為精巧,不但故事寫得曲折引人,而且使得主旨的表達非常充分。
先濃墨重彩地寫了海濱森林公園的環(huán)境多么優(yōu)美,中間好似漫不經心地提到爸爸曾說這里垃圾很多,但“我”一路并沒有看到垃圾,心生疑惑——看似與“那樣一抹色彩”無關;再寫小紅點躍入眼簾——“那樣一抹色彩”終于出現,并越來越清晰——一家四口在森林義務撿拾垃圾。
至此,我們才明白為什么垃圾不見了,這正是“那樣一抹色彩”的功勞啊!此時,讀者才明白作者為什么用大段筆墨寫公園的優(yōu)美景色,那正是“那樣一抹色彩”出現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