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鑫++牟凡
文章編號:2095-6835(2016)17-0047-01
摘 要:電力系統運行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經濟性和系統性。電力系統是由發(fā)電廠、配電系統、輸電系統等共同組成的,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結構。在電力系統運行的過程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系統運行過程中的經濟性。因此,在電網運行一體環(huán)境下,要考慮電力發(fā)、輸、配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運行的經濟性。
關鍵詞:大電網;經濟效益;架構設計;一體化運行
中圖分類號:TM7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7.047
電力系統運行的本質就是通過發(fā)電廠將一次能源轉化為電能,然后通過輸送和配電等環(huán)節(jié)將電能傳送到用戶手中,再利用具體設備將電能轉化為其他能量的一體運行過程。目前,在電網運行過程中,主要采用“統一調度、分級管理”的方式。因此,本文重點分析了大電網一體化經濟運行的相關內容。
1 電網分層調控管理
我國電網實踐工程主要采用的是“統一調度,分級管理”的模式。從目前情況看,以國家電網為例,在調控管理上,主要分為國(分中心)調、省調、地調和縣調4種不同類型的管理模式。在這種管理背景下,每一級所管控的資源對象和資源范圍都會有所不同。在具體的調配過程中,由獨立的調度中心負責,然后通過各級電網協調中心完成統一管理。從本質上分析電網調度的情況可知,采用這種管理方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只能在每一層上實現對管控范圍的發(fā)、輸、配、用資源的一體化運行。但是,從實際情況入手分析問題可以發(fā)現,電網物理是一個互聯整體,不同層級之間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為了實現全網環(huán)境下的一體化經濟調度,在具體分析過程中,需要考慮邊界條件,例如電價信息、負荷節(jié)點等數值的計算,并且要將所有的數據都納入到上下層級電網經濟運行中,以確保電網實現一體化和運行的經濟效益性。
2 分層電網經濟運行模型
在建立分層電網經濟運行模型的過程中,應當依據省內電網、省間電網的具體分層情況,以及電網在具體運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經濟狀況進行針對性的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制訂可靠、合理的決策。下面,在具體分析過程中,以A區(qū)域為例。
針對B區(qū)域的電網情況進行分析,依據B區(qū)域電網拓撲結構,在構建模型的過程中,要將省作為電網的節(jié)點,并且將省間聯絡作為網絡模型。讀取B區(qū)域內各省網絡參數和運行數據,計算等值后的電價曲線和負荷范圍。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將A區(qū)域內各省電力、聯絡線電力作為決策變量的主要依據,從而構建出最優(yōu)的一體化經濟運行模型,實現電網最優(yōu)化經濟運行。一體化最優(yōu)經濟模型的構建如式(1)所示,即:
. (1)
式(1)中:Nk為用戶數量;Vk為用戶k用電產生的效用;Nt為分時間段范圍;Mk,t為用戶k在時段t互動負荷的相應成本;Nu為電網機組臺數; 為機組u在時段t的停電成本; 為機組u在時段t的上網電價。
對于A區(qū)域內各省的省調問題,結合電網設計拓撲結構,深入分析了A區(qū)的供電情況、經濟情況和用電情況,提出了構建等值網絡、關鍵斷面和網絡階段模型的設想。在分析電網調度運行的過程中,要讀取機組參數、斷面參數、負荷參數,確保電網運行的合理性和經濟性。在計算總調度的過程中,應當將A區(qū)域內省間的交易結果視作指定的交易條件,從而確保大電網一體化運行的經濟性。
3 大電網運行一體化的建設
3.1 體系結構的建設
大電網一體化經濟運行是A區(qū)域電網一體化電網運行智能系統的一個主要部分。在詳細分析整個系統部署的過程中發(fā)現,調度區(qū)域的運行需要通過該區(qū)域的網絡條件和其他區(qū)域的調度信息化實現數據共享。
在具體分析的過程中,使用的數據來源包括EMS(能量管理系統)、發(fā)電調度系統和供電局申報數據等。所有的數據在具體應用前都進行了詳細的核實,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避免因為數據錯誤而導致分析結果錯誤。
3.2 系統模塊
系統模塊的業(yè)務模塊主要由5部分組成,即:①數據申報模塊。在分析過程中,它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對使用數據的申報。其中,主要的數據包括售電力、購電等,同時,還要審核復雜數據的準確性。②經濟運行分析模塊。該模塊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對經濟運行中數據的分析,具體分析要從計劃和實際運行2個角度出發(fā),從年、月2個不同的時間緯度展開針對性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內容有節(jié)能性、經濟性等。③基礎數據維護模塊。該模塊的主要任務是確?;A數據的準確性,并且做好相應的維護工作,避免基礎數據存在錯誤,影響最終的分析結果。其中,主要的基礎數據有送電、機組和電廠等。④經濟運行預評估模塊。該模塊的任務是準確評估省間電力交易、電網運行的經濟特點等,為接下來的分析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⑤經濟運行后的評估模塊。通過合理的評估,準確判斷經濟運行是否達到了期望標準。
3.3 系統目標
在分析電網經濟運行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分析發(fā)電、輸配電、用電3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在具體的分析過程中,要分析影響電網運行經濟性的因素,從不同時序入手進行相應的分析,從而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經濟性。
依據評估和后評估2個時間緯度詳細評估A區(qū)域不同層級電網運行的經濟性,為保證電力系統科學、合理的運行提供決策參考。同時,應當對比、分析計劃發(fā)電與實際發(fā)電的相關內容,依據對比結果識別影響電網運行經濟性的關鍵要素。通過對用電主導行業(yè)的分析,準確把握社會在用電量上的變化規(guī)律和數值特征,社會在電力上的需求變化,從而確保大電網一體化運行的經濟性。
4 結束語
電網運行一體化是現在用電行業(yè)的主要發(fā)展趨勢,并且多地已經落實了這種運行模式。但是,由于其發(fā)展時間比較短,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對于運行的經濟性,長期以來,這一直是人們所探討的焦點問題。因此,在實現電網一體化運行的過程中,要做好經濟效益分析,確保運行的合理性和經濟性。
參考文獻
[1]滕賢亮,高宗和,朱斌,等.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AGC需求分析及關鍵技術[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5(01):81-87.
[2]楊成月.基于物聯網與空間信息技術的電網應急指揮系統[J].電網技術,2013(06):1632-1638.
[3]邱威,張建華,劉念.含大型風電場的環(huán)境經濟調度模型與解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1(05):23-25.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