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哲
會寧:艱苦卓絕的長征勝利結(jié)束
☉田哲
在甘肅的中部,有一個小小的縣城會寧,素以“苦甲天下”聞名。但80年前的一個偉大的歷史事件,卻使這個小縣城苦盡甜來,名震天下。
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歷盡艱辛,一路風塵來到會寧,在此地勝利會師。風雨飄搖的中國革命,自此開始走向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勝利。
6月中旬,我們沿黃河古道一路驅(qū)車來到這里。進入會寧,只見縱橫起伏的山梁上,長著稀稀疏疏的青草,空氣里散發(fā)出太陽曬焦的嗆人的味道。眼前的景物,讓人幻化出這樣一幅場景:黃土高坡上,大人笑,娃娃跳,鑼鼓響,鞭炮鳴,老百姓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歡迎衣衫襤褸、面帶菜色的窮人自己的隊伍。
為了讓親人們吃好住好,6萬會寧人民節(jié)衣縮食,保證了近7萬紅軍將士日常所需。會寧歷來水貴如油,當?shù)厝罕妼幙献约河米鎱柡拥南趟惨尲t軍使用珍貴的雨窖水。為了解決紅軍西渡黃河造船的材料,有的老百姓甚至把棺木板都捐了出來。有詩人曾寫道:“會寧是條魚,馱著紅軍過黃河。”
進入會寧縣城,遠遠望去,就是高大雄偉的會師紀念塔。從紀念館高大雄偉的仿古大門進去,迎面是鄧小平親筆題寫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抬頭望去,藍天白云下,會師紀念塔就像三位巨人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傲視蒼穹。
占地16000多平方米的紅軍會師紀念館坐落在縣城西隅、祖厲河畔。紀念館負責人介紹,會師紀念塔是1986年為紀念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50周年而興建的。全塔呈血紅色,塔高28.78米,共11層,下9層三塔環(huán)抱,10層合為一塔,11層收頂?!叭h(huán)抱”,象征著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
三軍會師,一個偉大的歷史節(jié)點,為什么選擇了會寧?在修葺一新會寧,紅軍會師,中國安寧。恩來,這個地名很有含義,仿佛遠古先人就是為我們今天紅軍三支主力部隊在此會師起的吶。”
歷史性的時刻,在1936年10月到來。就這樣,會寧悄然躍上了中國革命歷史的大舞臺。
站在會師紀念塔這座歷史豐碑下,80多年前金戈鐵馬的喧囂重新在耳邊震響,千萬里革命征程的煙塵又重新在眼前升騰——會寧會師標志的會師紀念塔下,縣史專家講述了紅軍會師前后的那些往事。
1936年9月,毛澤東在陜北保安與周恩來等商議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地點。周恩來建議放在會寧,因為那里是隴中重鎮(zhèn)和交通樞紐,紅二、四方面軍北上必須經(jīng)過會寧。紅軍會師會寧,既占領了樞紐地帶,又掌握了戰(zhàn)略主動權(quán)。
毛澤東邊掐滅煙頭邊說:“好,三軍會師,就放在會寧。”末了,又補充說:“會寧,好地名,好地名?。?、著舉世聞名、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jié)束,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圍追堵截、聚殲紅軍圖謀的徹底破產(chǎn)。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壯舉雖已過去,但會師塔所記錄的長征精神,永遠是會寧人奮進的不竭動力。
離開會寧時,燦爛的晚霞映紅了天空,肅穆的會師塔在霞光里顯得更加雄偉,它仿佛在靜靜地向人們述說并憧憬著這里的過去、今天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