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細微處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學、人文與文化,尋找視覺的驚奇與心靈的觸動。
前幾年我曾拜托朋友從多治見的“百草”展覽會上買下皆川明和安藤雅信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一只器物大缽,朋友帶來東京給我,只是這美麗的器皿竟然在我返回臺北的途中不小心從行李箱上翻下來被打破了!那時候我心中一震,該如何是好呢???
一直以來我從事的是器物收集和買賣的工作,在運輸和使用上總免不了碰到陶瓷器弄破的情況,時間一長,竟然也累積了幾十只略有破損的器物。直到今年夏天,由于進口一批古董清水燒,十二個一套的組合竟然在運輸途中破損了十個!如此重大的破損事件,引起了我研究金繼的興趣。經過了幾個月的修補學習,之前的那只皆川明和安藤雅信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大缽以及家中能修補的破損陶瓷也一并修補完成。并且,經過修補的器物,竟然有客人因喜歡而購買,也算是找到了知音。
陶瓷本身是脆弱且容易損壞的,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會缺損甚至破裂,通常情況下我們可能就直接用報紙包起來丟棄了,因為破損的平價陶瓷器對大部分人來說是沒有太大價值的,只有具有紀念意義或名家所制作的好器皿才會讓我們產生修補的念頭。但無論如何小心翼翼地保存陶瓷器,時間一長,尤其是一些古董陶瓷器,總會因意外而損壞,可能是地震或火災等外因……在日本,一些原本破損的器物經過修補后的價值甚至高于新品,這種獨特的修補技術稱為金繼或銀繼。此種技術跟漆器的制作方法有關,將破損的陶片以漆黏合并加上金粉被稱作為金繼;而加上銀粉的則被稱為銀繼。傳統(tǒng)金繼的修補時間長達30~60天,修補后的痕跡被稱為“景色”,是非常重要的觀賞重點。
記得曾經看過一部日本電視劇《敬啟,父親大人》,片中食堂廚師助手原田一平有次不小心打破了魯山人所制作的器皿,主人公因此驚慌失措,試圖掩蓋。但故事的結尾處,老板娘正是使用了金繼復原,并說:“這器皿有了更新的景色和生命?!苯鹄^過的器皿,與新品相比有著更強韌的生命力,更不輸于原作。
正因為經過修補后的器物會呈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風情,甚至會比原來未破損的器物更加迷人,所以在日本的茶道歷史上曾有茶人為了做出金繼風情的器物,將珍貴的名品進行切割重組。雖然聽起來匪夷所思,但的確真有其事。即便是到了現(xiàn)代,仍有許多以金繼為特色的創(chuàng)作,真可謂是古老技藝在現(xiàn)代文明中的新風貌。
愛物惜物是古老的美德與價值觀,但制作不易損壞且可長久使用的工藝價值時代似乎早已離我們遠去。金繼的技術讓器物有了新的生命和表情,若能以珍惜愛憐的心情去看待我們周邊的事物,或許會對許多事情產生不同的體認。這些修補技術不但不會影響到器物的使用和美觀,而且還能看到金繼或是銀繼的痕跡,讓人真想好好掌握這種絕妙的組合啊。
修補后的器物在外觀上看起來像是燙金的,但其實上金粉只是最后裝飾表面的工序而已。實際的黏合劑其實是生漆,通過生漆來黏合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干燥才能繼續(xù)下一個步驟,所以金繼是非常耗費時間的修補技術。金繼是泛指以漆來修補陶瓷器的技術總稱,除了使用金粉之外,也有使用銀粉或是錫粉的。金繼真正開始是在室町時期茶道盛行的年代,茶器破損后并不僅僅只是黏合后再接著使用而已,金繼、銀繼的技術開創(chuàng)了一種能讓人欣賞器物破損后的痕跡景色的獨特方式,而這種美的意識也是日本的獨特文化。
米力:天生的玩家,后天的雜貨創(chuàng)作家,現(xiàn)任臺灣某知名禮品公司創(chuàng)意總監(jiān)。以優(yōu)雅的插畫、簡潔的文字創(chuàng)作出充滿幸福療愈感的作品而廣受歡迎。出版有《米力的雜貨風味屋》《米力生活札記》等多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