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是對肝硬化患者的心功能進行研究,分析了其心功能改變的特點以及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6例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為研究對象,將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組,將乙肝患者作為參照組。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十二導聯(lián)心電圖、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等檢查,對兩組患者的心肌酶譜、QT間期、左室射血分數(shù)、每搏量、右心室舒張末內徑、E/A比值進行記錄與對比,其中心肌酶譜包括肌酸激酶與同工酶。結果 研究組的心肌酶譜水平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QT間期、左室射血分數(shù)、每搏量、右心室舒張末內徑與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E/A比值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變主要以舒張功能受損為主,且患者心功能的改變程度和肝功能嚴重程度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會在肝硬化患者的心肌損害過程中發(fā)揮出協(xié)同作用。今后必須要加大對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變的研究,為肝硬化患者的治療與預后提供更加充足的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肝硬化;心功能;乙型肝炎病毒
【中圖分類號】R657.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5..02
越來越多的醫(yī)學臨床實踐與研究都表明,肝硬化患者的肝臟以及全身血流動力學常常會出現(xiàn)變化,其臨床生理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高動力循環(huán)狀態(tài),進而導致患者的心臟功能以及心臟結構發(fā)生了改變[1]。但是,就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變程度是否與肝功能程度之間存在著一致性尚且還未得到確切的證實,也沒有明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否會對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變化產生影響[2]。因此,為了找到確切的答案,我院現(xiàn)對收治的肝硬化患者的心功能改變的臨床特點進行了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6例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為研究對象,將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組,將乙肝患者作為參照組。研究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23~76歲,平均年齡(47.2±5.9)歲;參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24~74歲,平均年齡(45.8±6.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進行治療前,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肝腎功能完善、十二導聯(lián)心電圖、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心肌酶等檢查,并對其QT間期進行測量。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讓患者采取左側臥位,對其進行二維、M型、脈沖多普勒與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檢測,對兩組患者的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數(shù)、右心室舒張末內徑進行重點測量與記錄,并計算出兩組患者的E/A值,對兩組患者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心肌酶與心電圖檢查結果對比
參照組患者的肌酸激酶為(75.95±27.61)(U/L),同工酶為(24.45±11.23)(U/L),QT間期為(0.23±0.12)s;研究組患者的肌酸激酶為(149.75±122.17)(U/L),同工酶為(54.32±24.03)(U/L),QT間期為(0.27±0.11)s??梢?,研究組患者的心肌酶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心電圖QT間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shù)、每搏量、右心室舒張末內徑指標結果對比
參照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shù)、每搏量、右心室舒張末內徑分別為(64.49±7.12)%、(77.82±14.92)mL、(25.01±1.93)mm;研究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shù)、每搏量、右心室舒張末內徑分別為(63.02±6.75)%、(75.87±15.28)mL、(25.14±2.07)mm。可見,兩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shù)、每搏量、右心室舒張末內徑等心臟彩超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的E/A值結果對比
參照組患者的E/A比值為(1.38±0.19),研究組患者的E/A比值為(0.68±0.27),研究組患者的E/A比值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肝硬化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慢性進行性肝病,是由于患者受到一種或多種病因的反復作用,最后引起了彌漫性肝損害的問題[3]。通過眾多相關臨床研究與實踐發(fā)現(xiàn),肝硬化患者常常會出現(xiàn)腦、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改變的問題,導致患者出現(xiàn)了譬如肝性腦病、肝肺綜合征等多種嚴重的并發(fā)癥,并且還會經(jīng)常發(fā)生心臟功能與結構出現(xiàn)變化的問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脅[4]。
舒張功能受損是肝硬化患者心臟功能改變的最明顯表現(xiàn),但是從目前來看,還沒有完全明確肝硬化患者為何會發(fā)生舒張功能減退的原因,除了知道其會受到患者的高動力循環(huán)狀態(tài)的影響之外,可能還與患者自身的神經(jīng)體液因素有關。肝硬化患者由于其肝臟代謝功能受到了損害,使得其內皮素、細胞因子等體內擴血管物質大大增加,引起周圍血管出現(xiàn)擴張[5]。而在周圍血管擴張之后,周圍動脈壓力感受器就會受到明顯的刺激,使得腎上腺-交感神經(jīng)處于興奮狀態(tài),分泌出許多兒茶酚胺,使得肌漿網(wǎng)在攝取鈣的時候受到了抑制,最終也就使得患者的心肌舒張功能受到了限制,引起了心功能的改變[6]。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兩組的患者的檢查與分析發(fā)現(xiàn),研究組的心肌酶譜水平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QT間期、左室射血分數(shù)、每搏量、右心室舒張末內徑與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E/A比值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變主要以舒張功能受損為主,且患者心功能的改鬢程度和肝功能嚴重程度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會在肝硬化患者的心肌損害過程中發(fā)揮出了協(xié)同作用。所以,對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變化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能夠為肝硬化患者的心力衰竭提供早期預測的依據(jù),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及時的保護,對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與預后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焦榮紅,蘇少慧,于明月,吳惠珍.應用Tei指數(shù)觀察心得安對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2,02:127-128.
[2] 敖麗筠.脈沖多普勒Tei指數(shù)與常規(guī)超聲心動圖指標對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改變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5:564-565.
[3] 毛 華,江登豐,黃純熾,唐銀麗,宋衛(wèi)生,沈 瓊.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變及其影響因素[J].廣東醫(yī)學,2012,14:2149-2152.
[4] 紀文靜,阿里木江·阿不都熱合曼,阿孜古力·阿不來提,丁永年.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變與終末期肝病模型評分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6,11:81-84.
[5] 李小鵬,余珊珊,李 路,韓東剛,戴社教,高 亞.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變化與終末期肝病模型評分的相關性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04:557-561.
[6] 焦榮紅,于明月,牛慧敏.Tei指數(shù)綜合評價肝硬化患者心功能及其與Child-Pugh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12:1417-1419.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