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西都市報
山寨建筑有悖大學精神
文/華西都市報
河南鄭州,一座雄偉的山寨版連體“凱旋門”矗立在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內(nèi),造型酷似法國巴黎凱旋門,歐范兒十足,造價高達300萬元。
山寨凱旋門式大學校門引發(fā)社會關(guān)注,除了獵奇心理,或更因它與大學承載的社會期許之間存在一種反差。不說其他各式突兀的大學建筑,僅是山寨凱旋門也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大學了。今年4月,媒體就報道沈陽一高校建了一座酷似“凱旋門”的校門。
凱旋門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引發(fā)眾多模仿和復制,自然與這一建筑本身魅力有關(guān)。山寨凱旋門到底能為校園增添怎樣的審美情趣,當然是見仁見智。但每所大學選擇什么樣的校門,其實不僅僅關(guān)系審美,它難免讓人將之與大學內(nèi)在精神掛鉤。而這不過是源自社會對于大學的一種較高期許。即便不考慮山寨凱旋門與整個大學建筑風格是否搭配,但它畢竟是一個山寨校門,要說它能詮釋怎樣獨特的大學精神,實在讓人懷疑。何況,這與大學所倡導的自由創(chuàng)新也多有違和之處。
建什么,怎么建,似乎都是大學的自由。但大學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和功能及其所承受的社會期待,決定了校園建筑必須要有一定的自我期許。一般認為,選擇怎樣的校門,從中往往能看見大學向社會詮釋怎樣的辦學理念與文化。由此而言,當然不容太過隨意。
我們談大學精神與文化,談創(chuàng)新,談特色,其實并不是形而上的東西,它必由一些具體的載體去體現(xiàn)。自由開放的校園風氣也好,具有特色的校內(nèi)建筑也罷,它都成為社會了解大學的一道窗口。一座大學校門不在高大、豪華,但人們期待它應有著自己的想法,能與大學一貫傳遞的價值觀、精神文化有共通之處。而山寨校門更多給人的恐怕是不倫不類之感。
特別在山寨模仿風盛行的大背景下,人們期待大學仍能成為一股“清流”,耐得住寂寞,至少不加入山寨之列。近年來,不少大學都在校門上大作文章,奔著高大上方向去,結(jié)果不僅風格雷同,一些原本被寄望為代表大學形象的校門反倒成了不折不扣的形象工程。這顯然背離社會期許。
一座建筑與大學精神譜系之間的關(guān)系,或沒必要上綱上線。但當大學校門成為一種現(xiàn)象受到社會關(guān)注,本身證明了社會對大學還存在著非一般社會機構(gòu)所能比擬的期待。大學自身應格外珍惜這樣的期許與挑剔眼光。無論是一棟建筑還是一座校門,都應“愛惜羽毛”,以配得上社會的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