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蘇艷佩,黃凱,張雪嬌,張發(fā)文
(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 林學院,鄭州 450002)
油田鉆井廢棄泥漿處理工藝研究
王凱,蘇艷佩,黃凱,張雪嬌,張發(fā)文
(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 林學院,鄭州 450002)
采用破膠-混凝-化學氧化-超濾組合工藝處理油田鉆井廢棄泥漿,先投加80 mL/L的5%CaCl2溶液進行破膠,通過固液分離得到泥漿壓濾液,向泥漿壓濾液中分別投加200 mL/L的5%FeSO4溶液和20 mL/L的0.05%PAM溶液進行混凝處理,再向混凝上清液中投加3.5 mL/L的30%H2O2溶液,氧化反應100 min,最后超濾處理80 min,出水CODCr去除率達到96.6%,出水水質達到GB 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排放標準。試驗結果表明,該工藝在處理油田鉆井廢棄泥漿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
鉆井廢棄泥漿;破膠;混凝;化學氧化;超濾
隨著我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石油消費量不斷攀升,同時帶來了很多污染[1]。鉆井廢棄泥漿是在油田鉆井作業(yè)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主要污染物,含有各種各樣的化學處理劑,是一種粘性高、穩(wěn)定性強的多相膠體-懸浮體體系,不易失水干結[2-4]。這類污染物如果不經(jīng)過處理,隨意排放,或者處理不當,極易造成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嚴重破壞,危害周邊區(qū)域內(nèi)土壤、水、植被、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5-6]。迫于對能源的需求,鉆井泥漿的種類不斷增加,有毒有害成分也日益增多,因此,探索出油田鉆井廢棄泥漿可行的處理工藝,對其無害化和后續(xù)處理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本文通過分析陜西榆林地區(qū)油田鉆井廢棄泥漿的基本特性,采用CODCr濃度為主要指標,對泥漿進行破膠、混凝、化學氧化以及膜處理試驗,最終確定破膠劑、混凝劑、氧化劑的類型和最佳用量以及膜處理的最佳運行時間,進而確定油田鉆井廢棄泥漿處理工藝。
1.1 材料與儀器
(1)藥劑和鉆井廢棄泥漿。藥劑:5%FeSO4溶液、0.05%PAM溶液、5%CaCl2溶液、5%H8N2O8S2溶液、30%H2O2溶液、專利破膠劑PZJ、30%稀H2SO4。廢棄泥漿來自陜西榆林油田二開鉆井。
(2)主要儀器與設備。HH-6型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78-1型磁力加熱攪拌器、電子萬用爐、FA2004B型電子天平、PHS-2C型pH計、ZXZ-0.5D型旋片真空泵。
1.2 試驗方法
1.2.1 破膠試驗
在溫度為20℃的條件下,對油田鉆井廢棄泥漿進行預處理。利用磁力加熱攪拌器先快速攪拌(速率為200 r/min)3 min,再慢速攪拌(速率為50 r/ min)5min。準確稱取預處理后的泥漿100 mL,向燒杯中投加PZJ 0.3 mL/L后,向其中分別投加20、40、60、80 mL/L 5%CaCl2溶液,靜置30 min,磁力加熱攪拌器快速攪拌3 min,攪拌速率為200 r/ min。充分攪拌后的混合液在φ15.0 cm濾紙上采用真空抽濾裝置進行固液分離,得到泥漿壓濾液備用。
1.2.2 混凝試驗
準確稱取200 mL泥漿壓濾液,向燒杯中分別投加5.0~40.0 mL 5%FeSO4溶液和1.0~4.0 mL 0.05%PAM溶液進行混凝試驗。混凝混合物采用φ15.0 cm濾紙過濾,混凝上清液留作備用。
1.2.3 氧化試驗
取100 mL混凝上清液,分別向燒杯中投加0.30、0.35、0.40、0.45 mL 30%H2O2溶液,靜置一定時間,水浴加熱,測定水質指標。取100 mL處理效果最好的水樣,分別投加0.2、0.3、0.4 mL 5% H8N2O8S2溶液進行定量試驗,并研究酸性條件、氧化劑投加量及氧化時間對深度氧化試驗的影響。
1.2.4 超濾試驗
采用過濾孔徑為0.01 μm的超濾膜,在膜連續(xù)運行0、20、40、60、80 min后,取水樣分析其水質指標,探討膜連續(xù)運行時間對廢液中CODCr去除情況的影響,并確定膜過濾運行最佳時間。超濾膜組件性能參數(shù)見表1。
表1 超濾膜組件性能參數(shù)Tab.1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UF membrane modules
1.3 分析方法
含水率采用GB/T 260—77《石油產(chǎn)品水分測定法》[7]中規(guī)定方法測定;含油率采用索式提取器[8]測定;剩余雜質及泥沙經(jīng)過濾、洗滌、靜置、烘干后,稱重得出泥沙質量,利用干重法算出含固率。
2.1 油田鉆井廢棄泥漿組分分析
本次試驗采用陜西榆林油田二開鉆井廢棄泥漿作為試驗對象,測定其含水率、含油率、含固率,泥漿總量與以上三者差值即為其他有機物及揮發(fā)性物質的量,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油田廢棄泥漿成分Tab.2 Composition of waste drilling mud of oilfield
該油田廢棄泥漿樣品呈褐色,流體狀,表面有浮油,較黏稠,不易固液分離,化學穩(wěn)定性好。
2.2 破膠劑投加量對破膠效果的影響
破膠劑投加量對破膠效果的影響見表3。當PZJ投加量為0.3 mL/L時,破膠劑5%CaCl2溶液的最佳投加量為80.0 mL/L,破膠時間最短為3 s。對破膠效果最好的水樣采用φ15.0 cm濾紙過濾,并進行水質分析。與原泥漿對比發(fā)現(xiàn),泥漿壓濾液由褐色變?yōu)辄S色透明狀,其CODCr的質量濃度為3 000 mg/L,色度為 300倍,密度為 1.15 g/cm3,有所降低,這是由于破膠后泥漿壓濾液中固體物質減少造成的。
表3 不同破膠劑投加量的處理效果Tab.3 Treatment effect with different dosage of gel breaker
2.3 混凝劑投加量和混凝時間的影響
混凝劑投加量對泥漿壓濾液處理效果的影響見表4。
試樣1至試樣7加入試劑后,迅速產(chǎn)生大量銅綠色絮凝物,表面懸浮物含量降低。反應5 min時,試樣1至試樣5上清液澄清度好,靜置1 h后,溶液透明度較低;而試樣6至試樣7上清液澄清度差,靜置1 h后,溶液透明度較好。由表4可知,混凝劑投加量越多,混凝上清液的pH值越接近酸性。而7號水樣的pH值出現(xiàn)突變,原因可能是水樣中剩余的Fe2+絡合H2O電離出的H+,使水樣呈弱酸性。由于Fenton反應的最佳試驗條件要求pH值在3.0~5.5之間,所以采用5%FeSO4溶液的投加量為200 mL/L和0.05%PAM溶液投加量為20 mL/L來處理泥漿壓濾液,混凝上清液的CODCr的質量濃度為800 mg/L,色度為40倍。
表4 不同混凝劑投加量的處理效果Tab.4 Treatment effect with different coagulant dosage
采用7號水樣中混凝劑投加量來處理泥漿壓濾液。以混凝沉淀物的體積變化為指標,研究混凝時間對混凝效果的影響。混凝反應沉淀層體積變化曲線見圖1。
圖1 混凝反應沉淀層體積變化Fig.1 Volume change of coagulation reaction sediment layer
由圖1可知,混凝沉降150 min后,曲線變化趨于平緩,此時沉淀層被壓實,混凝反應結束。因此,確定最佳混凝沉降時間為150 min。
2.4 氧化劑投加量和氧化時間的影響
氧化劑投加量試驗與氧化后上清液性質見表5。
試樣1至試樣4加入氧化劑后,上清液都呈弱酸性,水樣中都會產(chǎn)生細密小氣泡和黃色沉淀物。試樣1中產(chǎn)生少量小氣泡和少量黃色沉淀物;試樣2、試樣3中產(chǎn)生較多小氣泡和較多黃色沉淀物;試樣4中產(chǎn)生大量小氣泡和大量黃色沉淀物。氧化后沉淀物顏色變化可能是隨著時間的延長,沉淀物中Fe(OH)2氧化成Fe(OH)3。根據(jù)上述試驗結果,確定采用30%H2O2溶液3.5 mL/L處理混凝上清液。與混凝試驗相比,H2O2氧化試驗中水樣的CODCr去除率為50%。
表5 氧化劑投加量試驗與上清液性質Tab.5 Experiment of oxidant dosag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natant liquor
氧化反應沉淀物體積變化曲線見圖2。
圖2 氧化反應沉淀物體積變化Fig.2 Variation of sediment volume during oxidation reaction
試驗結果表明:隨著氧化時間的延長,水樣中細密小氣泡產(chǎn)生速率先增大后減小,水樣中黃色沉淀物的體積先增加后減少,因為蓬松的沉淀物逐漸被壓實,因此沉淀物體積會出現(xiàn)減少的情況。100 min后水樣中沉淀物的體積不再變化,氧化反應結束,沉淀物被壓實,故氧化反應最佳時間為100min。
2.5 膜處理運行時間的影響
采用過濾孔徑為0.01 μm的超濾膜,探討膜連續(xù)運行時間對廢液中CODCr去除情況的影響,并確定膜過濾運行最佳時間,試驗結果見圖3。
圖3 膜處理CODCr隨反應時間變化規(guī)律Fig.3 Variation of CODCrconcentration along with reaction time during membrane treatment
由圖3可知,膜處理速率出現(xiàn)先增加后減小的變化趨勢,在反應時間持續(xù)80 min左右,膜處理速率達到最大,處理后的廢水CODCr濃度達到GB 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9]一級排放標準。
采用破膠-混凝-氧化-膜處理的組合工藝處理油田鉆井廢棄泥漿能夠取得良好的處理效果,試驗確定了該工藝最佳的反應參數(shù)及運行時間。
(1)當破膠劑5%CaCl2溶液投加量為80 mL/ L,混凝劑5%FeSO4溶液和0.05%PAM溶液的投加量分別為200 mL/L和20 mL/L時,可以有效地降低出水的色度和懸浮物;上清液的pH值達到6.69,將有利于Fenton反應的進行。
(2)在化學氧化反應中,當30%H2O2溶液投加量為3.5 mL/L,反應時間為100 min時,化學氧化反應最為充分。
(3)采用孔徑為0.01 μm的超濾膜,在反應時間為80 min時,處理后的廢水CODCr濃度達到GB 8978—1996一級排放標準。
[1]張超,李本高.石油化工污水處理技術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工業(yè)用水與廢水,2011,42(4):6-10.
[2]李斌,孫根行.廢棄鉆井泥漿脫水工藝實驗研究[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3,39(3):90-94.
[3]王嘉麟,閆光緒,郭紹輝,等.廢棄油基泥漿處理方法研究[J].環(huán)境工程,2008,26(4):10-13.
[4]譚蔚,于真真,高曉沖,等.鉆井廢棄鹽水泥漿無害化脫水處理研究[J].油田化學,2011,28(2):126-129.
[5]田浩,趙會軍.廢棄油基泥漿處理工藝與研究[J].環(huán)境工程,2014,32(S1):310-313.
[6]郭麗梅,喻可喆,陳曦.鉆井廢泥漿脫水研究[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15,37(4):58-62.
[7]中國石油工業(yè)部.石油產(chǎn)品水分測定法:GB/T 260—7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77.
[8]謝重閣.環(huán)境中石油污染物的分析技術[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87.
[9]國家環(huán)境保護局科技標準司.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
Research on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waste drilling mud of oilfield
WANG Kai,SU Yan-pei,HUANG Kai,ZHANG Xue-jiao,ZHANG Fa-wen
(School of Forestry,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China)
Gel breaking-coagulation-chemical oxidation-ultrafiltraion combined process was used to treat waste drilling mud of oilfield.First of all,adding 80 mL/L 5%CaCl2solution for gel breaking,the press filtrate was gotten through solid-liquid separation;secondly,adding 200 mL/L 5%FeSO4solution and 20 mL/L 0.05% PAM solution into the press filtrate for coagulation;and then,adding 3.5 mL/L 30%H2O2solution into the supernatant liquor;finally,with 100 minutes of oxidation and 80 minutes of ultrafiltration,the removal rate of CODCrin the effluent water reached 96.6%,the effluent water quality met the specification for grade 1 in GB 8978—1996 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The results of the test showed that,using the said process to treat waste drilling mud of oilfield could obtain good effect.
waste drilling mud;gel breaking;coagulation;chemical oxidation;ultrafiltration
X705;X741
A
%1009-2455(2016)05-0080-04
王凱(1990-),男,河南尉氏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環(huán)境科學與資源利用,(電子信箱)1325130515@qq.com;通訊作者:張發(fā)文(1981-),男,河南信陽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為三廢處理與資源化,(電子信箱)zfw13@tom. com。
2016-09-18(修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