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龍,方春露,魏力深,劉 巧,周 亮,魏 源
?
訓練方式對水球運動員血清酶和血尿素的影響
方春龍1,方春露2,魏力深2,劉 巧2,周 亮1,魏 源2
研究目的:采用不同訓練手段,以生化指標的變化情況為依據進行水球運動的科學訓練。研究對象和方法:以18名廣東省男子優(yōu)秀水球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進行有氧訓練、無氧訓練和力量訓練,分別于運動前、運動后即刻、運動后8h、運動后24h和運動后48h進行生化指標(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乳酸脫氫酶(LDH)、血清谷草轉氨酶(GOT)、血尿素(BUN)的測定。研究結果:(1)力量訓練和無氧訓練引起CK活性變化明顯大于長時間的有氧訓練;(2)力量訓練和無氧訓練后LDH升高(P<0.001);(3)訓練后GOT活性變化以有氧訓練和力量訓練較為明顯;(4)無氧訓練和力量訓練后BUN明顯升高,運動后24h BUN均能恢復正常。結論:該研究結果表明了CK活性增高不僅與運動持續(xù)時間有關,而且與運動強度和肌肉疲勞有關,可作為力量訓練的評定指標;血清LDH可作為無氧訓練的評定指標;BUN可作為評估運動量、運動強度和運動疲勞的依據之一。
訓練方式;水球運動員;血清酶;血尿素
水球是典型的體能項目,屬于三種供能方式相混合的代謝類型,其訓練主要有發(fā)展有氧能量和無氧能力的水上練習以及陸上力量練習[1-5]。大量研究資料表明,運動可引起各種血清酶和尿素氮明顯增多。但是對運動強度、運動量、運動類型及疲勞程度與酶活性變化的關系,仍存在較多爭論[6-8],且以往對馬拉松、超長距離跑、自行車、足球等運動項目的研究較多,對水球項目進行較為全面的研究少見報道。在訓練過程中,科學的訓練安排、訓練監(jiān)控和恢復手段是構成科學化訓練的主體,也是防止過度疲勞和運動損傷及提高運動能力的關鍵。本實驗對水球運動員進行有氧訓練、無氧訓練和力量訓練,分別測定運動后和恢復期血清酶和尿素氮,其研究目的為:(1)運動員應激前后,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對血清酶活性和血尿素的影響;(2)不同方式訓練后生化指標變化的規(guī)律。探討這些指標在評定機能狀態(tài)和恢復中的作用,根據研究結果評定其身體機能變化情況,進而明確運動訓練中,訓練計劃制定是否合理、運動員是否適應訓練負荷、機能狀態(tài)良好與否及訓練效果的評價等實際問題。從而為水球運動的科學訓練提供理論參考。
1.1 研究對象
廣東省男子水球隊18名運動員,運動等級:10名為國際健將級,8名為國家健將級,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受試者基本情況(±SD)
表1 受試者基本情況(±SD)
人數(n)性別年齡(yr)身高(cm)體重(kg)訓練年限(yr) 18男21.31±3.56186.05±4.9279.32±6.658±4.04
1.2 實驗方法
實驗安排期間18名受試者分別完成有氧訓練、無氧訓練和力量訓練。各種訓練方式如下:(1)有氧訓練:400m游,要求5min內到,6min走,完成4個400m;(2)無氧訓練:采用階梯游,25m游,13.5s到,20s走→50m游,32s到,45s走→75m游,50s到,1′走,休息1′后→50m游→25m游,完成后休息2min再進行下一組,共完成4組;(3)力量訓練:抗阻力量訓練,屈臂40kg,每組20次,共完成3組。負重40-50kg劃船1min,每組40-50次,共完成3組。座上推60kg,每組20次,完成3組。投擲3kg重球,每組10次,共完成6組。分別在運動前、運動后即刻、運動后8h、運動后24h和運動后48h測定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乳酸脫氫酶(LDH)、血清谷草轉氨酶(GOT)、血尿素(BUN)。運動后5min左右分別在無菌條件下抽取肘靜脈血2ml,室溫下靜止,待血液凝固后,以3 000轉/分離心10min后,取血清待測。
1.3 指標測試
CK、BU、LDH和GOT分別用柏定生物工程試劑盒,AU6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
1.4 數據處理
2.1 三種不同方式訓練后血清CK的變化情況
在三種不同方式訓練后的不同恢復期血清CK值的實驗結果見表2。
表2 三種不同方式訓練后CK變化情況(U/L,n=18)
注:對比運動前,△P<0.05;▲ P<0.01;◆ P<0.001
分析實驗結果可知:(1)與運動前相比較,在有氧訓練后即刻、8h、24h和48h血清CK值持續(xù)上升,分別升高了7.4%、12.2%、22.2%和39.1%,運動后48h出現(xiàn)峰值,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2)與運動前相比較,在無氧訓練后即刻、8h、24h和48h血清CK值分別上升了7.1%、30.3%、89.9%和29.6%,運動后8h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運動后24h出現(xiàn)峰值,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運動后48h上升的CK值雖然有所恢復,但與運動前的差異仍然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3)與運動前相比較,在力量訓練后即刻、8h和24h血清CK值分別上升了28.2%、77.8%和123.7%,運動后即刻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運動后8h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運動后24h出現(xiàn)峰值,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01),但在運動后48h CK值開始恢復,與運動前相比較反而下降了1.8%。說明了在不同訓練方式下血清CK值的變化在力量訓練后的恢復期間的變化情況最明顯,48h后才開始恢復(見圖1)。該研究表明了力量訓練對血清CK活性影響最大,其次是無氧訓練,有氧訓練后CK的變化不明顯,與文獻報道相一致[3、8、15、16]。
圖1 三種訓練方式下血清CK在運動前后不同時間段的對比
2.2 三種不同訓練方式后血清LDH的變化情況
在三種不同方式訓練后的不同恢復期血清LDH值的實驗結果見表3。
表3 三種不同方式訓練后LDH的變化情況(U/L,n=18)
注:對比運動前,△P<0.05;▲ P<0.01;◆ P<0.001
分析實驗結果可知:(1)與運動前相比較,在有氧訓練后即刻、8h、24h和48h血清LDH值分別升高了9.7%、12.1%、10.6%和10.1%,但與運動前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與運動前相比較,在無氧訓練后即刻、8h、24h和48h血清LDH值分別上升了26.4%、19.9%、15.7%和2.3%,運動后即刻出現(xiàn)峰值,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01),運動后8h上升的值雖然有所恢復,但與運動前的差異仍然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運動后24h仍然沒有完全恢復,與運動前的差異還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3)與運動前相比較,在力量訓練后即刻、8h、24h和48h血清LDH值分別上升了23.1%、20.6%、3.0%和2.7%,運動后即刻出現(xiàn)峰值,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01),運動后8h上升的值雖然有所恢復,但與運動前的差異仍然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運動后24h起開始恢復。說明了在不同訓練方式下血清LDH值的變化在有氧訓練后變化不明顯,在無氧訓練和力量訓練后的12h內的變化情況最明顯(見圖2)。最近研究表明,LDH升高多見于營養(yǎng)不良,可以作為鑒別良惡性疾病的指標,持續(xù)性負荷會使肌肉損傷,造成血清LDH水平升高[17-19]。所以,LDH 水平可作為肌肉早期損傷的輔助診斷。
圖2 三種訓練方式下血清LDH在運動前后不同時間段的對比
2.3 不同方式訓練后血清GOT的變化情況
在三種不同方式訓練后的不同恢復期血清GOT值的實驗結果見表4。
表4 三種不同方式訓練后GOT的變化情況(U/L,n=18)
注:對比運動前,△P<0.05;▲ P<0.01;◆ P<0.001
分析實驗結果可知:(1)與運動前相比較,在有氧訓練后即刻、8h、24h和48h血清GOT值分別升高了33.2%、31.4%、49.8%和18.4%,運動后明顯升高,運動后即刻和運動后8h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運動后24h出現(xiàn)峰值,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01),運動后48h上升的值雖然有所恢復,但與運動前的差異仍然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2)與運動前相比較,在無氧訓練后即刻、8h、24h和48h血清GOT值分別上升了17.9%、22.0%、44.4%和20.6%,運動后明顯升高,運動后即刻和運動后8h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運動后24h出現(xiàn)峰值,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01),運動后48h上升的值雖然有所恢復,但與運動前的差異仍然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3)與運動前相比較,在力量訓練后即刻、8h、24h和48h血清GOT值分別上升了27.4%、13.9%、18.8%和20.2%,運動后即刻出現(xiàn)峰值,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01),運動后8h和24h上升的值雖然有所恢復,但與運動前的差異仍然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運動后48h上升的值雖然有所恢復,但與運動前的差異仍然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說明了在不同訓練方式下血清GOT值的變化都很明顯,尤其在力量訓練和有氧訓練下,而且恢復也慢(見圖3)。很多研究表明,大強度運動或運動過量時,機體所需要的能量增加,促使心肌收縮能力和能量代謝加快,致使心肌供血和供氧不足,自由基增加,脂質過氧化增強,生物膜完整性受到損傷或喪失[20-22]。GOT隨著大強度訓練而升高,可以用以評定運動性疲勞特征。
圖3 三種訓練方式下血清GOT在運動前后不同時間段的對比
2.4 不同方式訓練后血清BUN的變化情況
在三種不同方式訓練后的不同恢復期血清BUN值的實驗結果見表5。
表5 三種不同方式訓練后BUN的變化情況(mmol/L,n=18)
注:對比運動前,△P<0.05;▲ P<0.01;◆ P<0.001
分析實驗結果可知:(1)與運動前相比較,在有氧訓練后即刻和8h血清BUN值分別降低了8.6%和7.1%,在運動后24h血清BUN值升高了1.4%,在運動后48h血清BUN值沒有變化,運動后與運動前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與運動前相比較,在無氧訓練后即刻和8h血清BUN值分別上升了20%和21.4%,在運動后24h和48h血清BUN值分別下降了2.9%和4.3%,運動后8h出現(xiàn)峰值,運動后即刻和8h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極顯著性意義(P<0.001),運動后24h完全恢復;(3)與運動前相比較,在力量訓練后即刻、8h和48h血清BUN值分別上升了11.4%、25.7%和2.9%,在運動后24h血清BUN值下降了2.9%,運動后即刻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運動后8h出現(xiàn)峰值,與運動前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運動后24h完全恢復。說明了在不同訓練方式下血清BUN值的變化在有氧訓練后變化不明顯,在無氧訓練和力量訓練后的12h內的變化情況最明顯(見圖4)。血尿素值反應機體蛋白質氨基酸分解代謝的狀況,是反映機體疲勞程度和評價機能狀況的重要指標[23、24]。如果BUN超過8.83mmol/L,說明訓練過度,一次極量運動后,BUN逐步增加,2h后達到峰值,24h內可基本恢復[25、26]。24h仍沒有恢復的,說明該運動員對運動負荷不適應或身體機能較差,超過36h還沒恢復的,說明已經過度疲勞了。
圖4 三種訓練方式下血清BUN在運動前后不同時間段的對比
(1)對水球運動員力量訓練的評估CK為具有個體差異的敏感指標,故結合其他生化指標進行評估更為科學。
(2)體內LDH無氧訓練和力量訓練后顯著增高,由LDH值可評定水球運動員肌肉無氧工作能力和力量的訓練效應。
(3)體內GOT對肌肉有氧工作能力的表現(xiàn)較為敏感,運動員運動性疲勞程度越高GOT升高值越大。
(4)體內BUN對肌肉無氧工作能力的表現(xiàn)較為敏感,無氧訓練后體內BUN值顯著增高,恢復期BUN可降至安靜時水平,故可作為評定運動量、運動強度和運動疲勞的依據之一。
[1] 郭慶龍.水球訓練[M]. 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3,20.
[2] 呂洲翔.水球、手球運動技能和戰(zhàn)術體系遷移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6,25(1):70~72.
[3] 劉建和.關于同場對抗類項群技術共性特征的初步探討[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2(2):50~54.
[4] 劉欽龍,劉大慶,雷 鳴,等.我國男子水球運動戰(zhàn)術應用特征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6,42(3):125~128.
[5] 魏 源,卓 莉,王 革,豐永麗,霍小娟.優(yōu)秀水球運動員訓練期身體機能和營養(yǎng)監(jiān)控的研究[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29(6):70~74.
[6] Armstrong RB. Muscle damage and endurance events[J]. Sports Med, 1986, 3: 370~381.
[7] Clarkson PM , et al. Muscle function after 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 and rapid adaptation[J]. Med Sci Sports Exerc,1992,24:512~520.
[8] 馮連世. 運動與酶活性的變化[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91,10(2):88~94.
[9] Farajian P, Kavouras SA, Yannakoulia M, Sidossis LS. Dietary intake and nutritional practices of elite Greek aquatic athletes[J]. Int J Sport Nutr Exerc Metab, 2004, 14: 574~585.
[10] Hohmann A, Frase R . Analysis of swimming speed and energy metabolism in competition water polo games. In: MacLaren D, Reilly T, Lees A (eds) Swimming science VI: biomechanics and medicine in swimming[J]. E& FN Spon, London, 1992: 313~319.
[11] 陸學成. 對影響我國水球運動發(fā)展因素的分析與研究[J]. 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4):196.
[12] 韓春遠,趙曉雯,王衛(wèi)星.我國優(yōu)秀男子水球運動員專項素質指標的構建與評價體系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6):117~121.
[13] 梁明忠. 水球運動員形態(tài)選材研究綜述[J]. 體育科技. 2013,34(1):34~36.
[14] 梁明忠.廣東省優(yōu)秀青少年男子水球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評價體系的研究[J]. 體育科技. 2013,34(2):32~35.
[15] 熊 英,顧一煌,吳 云.艾灸對減重女子舉重、柔道運動員Hb、CK等的影響[J].江蘇中醫(yī)藥,2013,45(2):53~55.
[16] 姜慶會,郭 鐵,張軍佩,王東飚.血清 IL-1B、LDH 及 CK 水平與腰椎間盤突出的相關性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2014,7(10A):138~139.
[17] 陳立新,廖煒明,李少梅.血清乳酸脫氫酶與糖尿病病程的相關性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9):156~157.
[18] 朱 征,楊 敏,潘 虹,吳啟曉,陸蕓蕓.CIK 細胞免疫治療對腫瘤患者血清LDH 、ADA水平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2014,29(8):860~862.
[19] 趙 亮,李 芝,錢令波,葉治國,章國林,彭紅云,夏 強,王會平.海州香薷總黃酮對大鼠離體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4,30(2):161~165.
[20] 劉鐵民,許豪文.過度訓練對大鼠心肌組織損害的實驗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3,39(2):31~34.
[21] 孔喜良,劉洪珍.復方中藥對運動大鼠心肌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3,29(2):165~167.
[22] 戚世媛,熊正英.女貞子提取物對大鼠心肌的保護作用及對運動能力的影響[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53~57.
[23] 徐起麟.血尿素氮在運動訓練監(jiān)控中的作用簡述[J].當代體育科技,2014,4(14):9~10.
[24] 苑玲偉,翟 東,周穎潔,劉 鋼.河北省皮艇運動員周期訓練期間BUN、Hb值的變化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4):106~107.
[25] 鄭建國.低氧訓練對中長項目自行車運動員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4,28(4):123~128.
[26] 馬 力.高強度極量運動后BUN、CK、LDH恢復速率的研究[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4(4):77~80.
Influence of Training Models on Water Polo Athletes Blood Serumenzyme and Carbamide Azote
FANG Chunlong1, FANG Chunlu2, WEI Lishen2, et al
This paper purposes: Using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change of biochemical index for water polo sports to guide scientific training.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methods:18 men's water polo players in Guang Dong province have taken anaerobic training and aerobic training, strength training,and have been measured creatine kinase (CK), serum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 serum 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GOT), blood urea(BUN) respectively before 8 hours after exercise, immediately after exercise, sports in 24 hours and 48 hours after exercise.Research results: (1)anaerobic training and strength training in CK activity have taken chang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for a long time of aerobic training; (2)anaerobic training and strength training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level of LDH; (3)After three training stress, activity of serum GOT all have changed in different degree, especially aerobic training and strength training; (4)BU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strength training and anaerobic training, BUN all can return to normal in 24 hours after exercis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er CK activit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movement duratio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strength and muscle fatigue, can be very goo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strength training; Serum LDH can be used as an anaerobic train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GO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index judging myocardial fatigue; BUN can be used to assess physical activity, one as a basis for the control of training load.
Training mode; Water player; Blood serumenzyme; Carbamide azote
1007―6891(2016)05―0031―04
10.13932/j.cnki.sctykx.2016.05.09
G804.23
A
2016-04-13
科技部科研院所專項資金項目:高準確度運動能量消耗模型構建及樣機研制,項目編號:2013EG145136。
1. 湖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湖南湘潭,411201;
2.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廣州,510500。
1.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410201, China;
2.Guangzho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