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在幼兒園就熟識的朋友,男生。那時,我們同在一張小飯桌上吃飯。上勞動課的時候,阿姨發(fā)給每人一面跳新疆舞用的小鈴鼓,里頭裝滿了豆角。當(dāng)我擇不完豆角絲的時候,他會來幫我。我們就把新疆鈴鼓稱為“豆角鼓”。
以后幾十年,我們只有很少的來往,彼此都知道對方在城市的某一個角落里,愉快地生活著。一天,他妻子來電話,說他得了喉癌,手術(shù)后在家靜養(yǎng),如果我有時間的話,請給他去個電話。我連連答應(yīng),說明天就做。他妻子略略停了一下說:“通話時,請您盡量多說,他會非常入神地聽。但是,他不會回答你,因為他無法說話。”
第二天,我給他打了電話。當(dāng)我說出他的名字以后,對方是長久地沉默。我便自顧自地說下去,確知他就在電線的那一端,靜靜地聆聽著。自言自語久了,沒有反響也沒有回饋,甚至連喘息的聲音也沒有,感覺很是怪異……
那天晚上,他的妻子來電話說,他很高興,很感謝,希望我以后常常給他打電話。
我答應(yīng)了,我再次撥通了他家的電話。當(dāng)我說完:“你是××嗎?我是你幼兒園的同桌啊……”
我停頓了一下,并不是等待他的回答,只是喘了一口氣,預(yù)備兀自說下去。就在這個短暫的間歇里,我聽到了細碎的嘩啦啦聲……這是什么響動?啊,是豆角鼓被人用力搖動的聲音!
那一瞬,我熱淚盈眶。人間的溫情跨越無數(shù)歲月和命運的陰霾,將記憶烘烤得蓬松而馨香。
那一天,每當(dāng)我說完一段話的時候,就有“嘩啦啦”的聲音響起,一如當(dāng)年我們共同把擇好的豆角倒進菜筐。當(dāng)我說“再見”的時候,回答我的是響亮而長久的豆角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