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相繼發(fā)表以后,各種宴請、采訪、簽名就包圍著他,讓他極為苦惱。這時,托爾斯泰正準備寫一部揭露和抨擊沙皇專制制度的長篇小說《復(fù)活》。為了專心致志地寫好這本書,有一天,他把傭人叫到跟前說:“從今天起,我‘死了,就‘死在我的房間里。不過別忘了給我送飯。”從此,托爾斯泰把自己鎖在屋子里,集中精力寫作。每當有人來拜訪,傭人便顯出十分悲痛的樣子對客人說:“先生死了,死在誰也不知道的地方?!?/p>
漸漸地,社會上都傳說托爾斯泰神秘地死去了,來訪者因此而絕跡。9年過去了,1891年,世界文學(xué)史上的巨著《復(fù)活》脫稿,作者托爾斯泰也同時“復(fù)活”。托爾斯泰這一藏就是10年。
其實,音樂大師貝多芬的隱身功夫也不淺。1814年10月,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光榮的瞬間》、A大調(diào)《第七交響曲》和《惠靈頓的勝利》在維也納公演。許多人千里迢迢來到維也納,就是要見見這位音樂巨匠。可是,他們想盡了辦法也沒有見到他。有人做過統(tǒng)計,貝多芬在維也納的三十幾年里,共搬了79次家,一次次地把自己藏了起來。
【素材解讀】
很多人都喜歡紅塵的熱鬧,有誰愿意去把自己藏起來?然而,茫茫人海、悠悠古今,多少人的抱負在燈紅酒綠之中沉沒,多少人的聰明才智在名利的喧囂中消隱!而適時讓自己躲開,其實就是看淡名利、遠離浮華,守住自己最初的夢想,守住創(chuàng)造的激情,守住靈魂深處的寧靜!
【適用話題】
盛名之累;專注;隱與顯;淡泊;心靈的契約;守護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