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
小朋友問:“要成為一個食家,應該怎么做起?”
“做作家要從看書做起,做畫家要從畫畫做起;當食家,當然由吃做起,最重要的,還是對食物先有興趣?!?/p>
“你又在作弄我了,我們天天都在吃,一天吃三餐,怎么又成不了食家?”
“對食物沒有興趣的話,就變成飼料了,一喜歡,就想知道吃了些什么。最好用筆記下來,再去找這些食材的數(shù)據(jù),做法有多少種等等,久而久之,就成為食家了?!?/p>
“那么簡單?有沒有分階段的?”
“當然。最低級的,是看到什么食物,都嘩的一大聲叫出來?!?/p>
小朋友點點頭:“對對,要冷靜,要冷靜!還有呢?”
“不能偏食,什么都要吃?!?/p>
“內(nèi)臟呀,蟲蟲蟻蟻呀,都要吃嗎?”
“是。吃過了,才有資格說好不好吃?!?/p>
“那么貴的東西呢?吃不起怎么辦?”
“這就激發(fā)你去努力賺錢呀!不過,最貴的東西全世界都很少的,反而是最便宜的最多,造就的尖端廚藝也最多。先從最便宜的吃起,如果你能吃遍多種,也許你不想要吃貴的東西了?!?/p>
“吃東西也是一種藝術(shù)嗎?”
“當然,一樣東西研究深了,就變成藝術(shù)?!?/p>
“那到底怎么做起嘛!”
“從你家附近有什么東西吃,就從那里做起,比方說你鄰居的茶餐廳。”
“不怎么好吃?!?/p>
“對了,那是你和其他地方的茶餐廳一比,才知道的道理?!?/p>
“要比多少家?”
“聽到有好的就要去試,從朋友的介紹,到飲食雜志的推薦,或網(wǎng)上公布出來的意見得到數(shù)據(jù),一間間去吃。吃到你成為茶餐廳專家,然后就可以試車仔面、云吞面、日本拉面,接著是廣東菜、上海菜、潮州菜、客家菜,那種追求,和那種學問,是沒有窮盡的?!?/p>
“再來呢?”
“再來就要到外國旅行了,比較那邊的食物,再回來,和你身邊的食物比較?!?/p>
“那么一生一世也吃不完那么多了。”
“三生三世,或十生十世,也吃不完。能吃多少,就是多少。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半桶水社會,有一知半解的知識,已是專家。”
“可不可以把范圍縮小一點?”
“當然。凡是學習,千萬不要濫。像想研究茶或咖啡,選一種好了。學好一種才學第二種,我剛才舉例的茶餐廳,就是這個道理?!?/p>
“你現(xiàn)在呢?是不是已經(jīng)達到粗茶淡飯的境界?”
我笑了:“還差得遠呢。你沒看過我的專欄名字,不是叫‘未能食素嗎?那不代表我吃不了齋,而是在說我的欲望太深,歸不了平淡這個階段。不過,太貴的東西,我自己是不會花錢去追求了,有別人請客,倒可以淺嘗一下。”
責任編輯/鄒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