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楠+姜楠+項明月
摘 要:本文對21個典型鎢礦床地質的基本特征資料進行了收集、匯總和統(tǒng)計,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風化殼-砂礦型、層控熱液-矽卡巖型、花崗巖型等三個不同種類典型鎢礦床地質的找礦模型。
關鍵詞:中國;鎢礦床地質;找礦模型
中圖分類號: P612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3-86-2
0 ?引言
礦產資源是社會經濟發(fā)展以及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礎物質,若各類礦產資源無法進行穩(wěn)定、持續(xù)地開發(fā),則會對社會和經濟的長久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F(xiàn)階段,隨著各類礦產資源勘察難度的逐步加大,礦產資源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矛盾也日漸突出,這就要求礦產管理部門需要對我國潛在的礦產資源進行準確、科學地掌握和分析,從而為社會經濟的良好發(fā)展奠定基礎[1-3]。
1 ?花崗巖型典型鎢礦床地質找礦模型
根據(jù)以往的重要礦產預測類型劃分方案,可將花崗巖型鎢礦床分為3 個巖體型鎢礦床、9 個矽卡巖型礦床以及8 個石英脈型鎢礦床,并對19個花崗巖型鎢礦床的地質特征進行了總結分析,以此為基礎設計了花崗巖型典型鎢礦床的地質找礦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花崗巖型典型鎢礦床地質找礦模型
[序號\&項目名稱\&項目描述\&1\&礦區(qū)礦化蝕變\&主要包括絹云母化、碳酸鹽巖化、云英巖化、綠泥石化、硅化\&2\&礦石礦物\&主要為輝鉍礦、錫石、方鉛礦、黑鎢礦、毒砂、磁黃鐵礦、輝鉬礦、黃銅礦、閃鋅礦、白鎢礦\&3\&礦石類型\&主要為矽卡巖型和石英脈型,還包括云母片巖型、角巖型、大理巖型、花崗巖型、云英巖型等\&4\&礦體空間形態(tài)\&主要包括透鏡狀、似層狀、脈狀,其次為不規(guī)則狀、筒狀、側幕狀、浸染狀、舌狀、扁豆狀、層狀\&5\&礦區(qū)巖漿巖\&通常與酸性侵入巖有關,以花崗巖為主,還包括花崗閃長巖、花崗斑巖、花崗巖等,部分為礦床侵入巖不發(fā)育\&6\&\&主要為斷裂,還會受到矽卡巖層、巖體與地層接觸帶、礦床受褶皺、節(jié)理的影響\&7\&賦礦建造與礦區(qū)地層\&富礦地層巖性通常包括變質巖、碎屑巖、碳酸鹽巖幾類,部分為頁巖礦床;從新到老按照富礦地層的時代可以分為:侏羅系、石炭系、泥盆系、寒武系、震旦系、薊縣系、長城系\&][控礦要素與礦區(qū)構造]
2 ?層控熱液-矽卡巖型典型鎢礦床地質找礦模型
層控熱液-矽卡巖型礦床地質的形成通常與同生沉積的高值層有關,沉積地層會直接影響礦床的形成過程,且主要在特定地層中生成,受到這一過程的長時間影響,該地層會逐步發(fā)生熱液疊加現(xiàn)象。這一部分礦床一般是中型礦床,但其經濟價值相對較小。筆者對湖南沃溪金銻鎢礦床這一代表性的礦床資料進行了收集整理,分析結果表明,湖南沃溪金銻鎢礦床到2010 年底,已經探明的資源儲備情況為:Au ?68 噸、Sb ?24噸、WO3 3 萬噸,屬于較大規(guī)模的礦床,其中,儲量最大的礦產資源為金和銻,而鎢的儲量則相對較少,但也達到了中型規(guī)模。從湖南沃溪金銻鎢礦床的基本地址特征來看,層控熱液-矽卡巖型典型鎢礦床地質的找礦模型如表2所示。
表2 ?層控熱液-矽卡巖型典型鎢礦床地質找礦模型
[序號\&項目名稱\&項目描述\&1\&礦區(qū)礦化蝕變\&主要包括電氣石化、碳酸鹽化、綠泥石化、硅化、黃鐵礦化、白云母化、褪色蝕變\&2\&礦石礦物\&主要包括黃鐵礦、黑鎢礦、白鎢礦、輝銻礦、自然金,還有部分輝銅礦、黝銅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3\&礦石類型\&網脈型、細脈型、石英大脈型\&4\&礦體空間形態(tài)\&礦體賦存于板溪群馬底驛組第二巖性段紫紅色含鈣板巖的層間滑動破碎帶中,產出形式為網脈、節(jié)理脈和層間脈,主要呈現(xiàn)為扁豆狀或是透鏡狀,層間脈是礦脈的主體\&5\&礦區(qū)巖
漿巖\&未見巖漿巖出露\&6\&控礦要素與礦區(qū)構造\&礦體位于沃溪大斷層下盤,近東西向的沃溪逆斷層為最主要斷裂,上沃溪背斜存在于規(guī)模較大的褶皺構造處,構造線為東西與北東走向\&7\&賦礦建造與礦區(qū)地層\&主要賦礦層位為板溪群馬底驛組含鈣板巖。上白堊統(tǒng)陸相碎屑巖、震旦系白云巖與硅質巖、板溪群板巖、冷家溪群板巖\&]
3 ?風化殼-砂礦型典型鎢礦床地質找礦模型
隨著地質時期的發(fā)展和自然作用影響,原生鎢礦床與含鎢地質體也發(fā)生了明顯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特別是表生風化淋濾作用等自然作用的影響,該礦床會逐步發(fā)生淋失作用,進而造成鎢元素的相對聚集,并逐步產生鎢礦床的全新類型和表現(xiàn)形式,即鐵帽形礦床。褐鐵礦能夠與那些吸附狀態(tài)下的鎢成離子相互結合,部分元素還會表現(xiàn)為白鎢礦、黑鎢礦等鎢礦物微晶,其外層會包裹褐鐵礦-針鐵礦,也有少數(shù)成分會以微晶狀態(tài)存在,還有少量成分會出現(xiàn)石英細網脈內生長趨勢。常見礦石礦物包括白鎢礦、微晶黑鎢礦、針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等。隨著礦石的日漸風化,其剩余部分會表現(xiàn)為半自形粒狀,其主要存在形態(tài)和結構為網孔狀構造、皮殼狀構造、角礫狀構造、土狀結構、隱晶質結構等,這種類型礦床鎢的儲量通常較大,但是,WO3的品位相對較低,選擇的難度較大,只表現(xiàn)出了潛在的經濟價值。筆者對廣東大寶山鎢多金屬礦床這一代表性的礦床資料進行了收集整理,分析結果表明,廣東大寶山鎢多金屬礦床的礦種資源種類和儲量均較為豐富,且達到大型鎢礦床的標準,其中,銅 88 萬噸、鉛鋅 167 萬噸、鐵 1 億噸、鉬 30 萬噸、WO3達 10 萬噸,從廣東大寶山鎢多金屬礦床的地質特征來看,風化殼-砂礦型典型鎢礦床地質的找礦模型如表3所示。
表3 ?風化殼-砂礦型典型鎢礦床地質找礦模型
[序號\&項目名稱\&項目描述\&1\&礦區(qū)礦化
蝕變\&主要包括黃鐵礦化、青盤巖化、黏土化、硅化、云英巖化、鉀化等\&2\&礦石礦物\&赤銅礦、斑銅礦、白鉛礦、鉛釩、含鋅菱鐵礦、鎢華、水錳礦、針鐵礦、赤鐵礦、褐鐵礦、錫石、磁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輝鉍礦、白鎢礦、黑鎢礦、黃鐵礦、輝鉬礦等\&3\&礦石類型\&脈型、風化淋濾殘積型、矽卡巖型、細脈浸染型\&4\&礦體空間
形態(tài)\&主要包括透鏡狀、似層狀、層狀、網脈狀、脈狀\&5\&礦區(qū)巖漿巖\&出露英安玢巖體、石英斑巖體和花崗斑巖體,其中,花崗斑巖體與成礦關系密切\&6\&控礦要素與礦區(qū)構造\&軸面走向為北北西,褶皺主要為大寶山向斜,斷裂發(fā)育包括 EW、NNW、NW、NE 等4 組斷裂,其中 NNW 向和EW 向斷裂為主要控礦斷裂\&7\&賦礦建造與礦區(qū)地層\&主要賦礦建造為灰?guī)r地層和泥盆系碎屑巖,礦區(qū)地層包括侏羅系地層、石炭系、泥盆系和出露寒武系\&]
4 ?總結
本文對各種類型的鎢礦種存在的特征,以及自然重砂礦物組合的相似性進行了分析,同時,根據(jù)重砂礦物組合的差異性,對礦床類型等成因信息進行了分析[4-5]。不同類型鎢礦相對的自然重砂礦物組合由所對應的標型指示礦物和報出率大于50%的礦物共同厘定,即花崗巖型鎢礦床包括矽卡巖型和石英脈型,還包括云母片巖型、角巖型、大理巖型、花崗巖型、云英巖型等;層控熱液-矽卡巖型礦床包括網脈型、細脈型、石英大脈型等;風化殼-砂礦型典型鎢礦床包括脈型、風化淋濾殘積型、矽卡巖型、細脈浸染型等[6-7]。
參 考 文 獻
[1] 張翔,董國臣,薄海軍,等.鎢礦自然重砂礦物組合特征及其找礦意義[J].地質通報,2014,33(12):1819-1820.
[2] 賈群子,馬云海,全守村,等.甘肅龍尾溝斑巖型銅(鎢)礦床成礦特征及形成環(huán)境[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12,31(6):599-605.
[3] 王旭東,倪培,袁順達,等.江西黃沙石英脈型鎢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J].巖石學報,2012,28(1):122-132.
[4] 高永寶,李文淵,李侃,等.東昆侖祁曼塔格白干湖—戛勒賽礦帶成巖成礦時代及鎢錫成礦作用[J].西北地質,2012,45(4):229-241.
[5] 馮佳睿,毛景文,裴榮富,等.滇東南老君山南秧田鎢礦床的成礦流體和成礦作用[J].礦床地質,2011,30(3):403-419.
[6] 石洪召,張林奎,任光明,等.云南麻栗坡南秧田白鎢礦礦床層控似矽卡巖成因探討[J].中國地質,2011,38(3):673-680.
[7] 李鵬,呂新彪,陳超,等.新疆東天山小白石頭黑云母花崗巖年代學、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地質與勘探,2011,47(4):54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