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朱清
城市:北京
時間:2014年10月28日、30日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丁亞華、傅霞、殷森
A.張铚秀夫人:丁亞華
10月28日,冬季已光臨京城。
今天,在萬壽路一個營區(qū),丁亞華欣然接受采訪。她滿頭銀發(fā),笑聲爽朗。一個九旬老人,親和模樣猶如慈母。
1922年,丁亞華生于安徽巢縣,這一生,受父親影響最大。父親丁智仁,早年在馮玉祥部供職,秘密參加了共產(chǎn)黨??箲?zhàn)前后,丁家是我黨地下黨活動的聯(lián)絡點。丁亞華的大妹丁亞芳、其弟丁星伍,相繼成為共產(chǎn)黨員。家里有活動,丁亞華在門外觀察動向,似哨兵一樣。新四軍來到家鄉(xiāng),1942年1月,丁亞華入了黨,當年就參加了新四軍。
抗日烽火正旺,丁亞華無所畏懼,跟著部隊行動。
1942年底,有人成全了她的婚姻。這一天,是12月19日。丈夫張铚秀,時任新四軍七師五十六團團長,她是團的文化教員。張铚秀27歲,丁亞華小他7歲。結婚報告送上去,遲遲沒批下來,張铚秀問師政治部代理主任兼機關黨委會書記黃火星,黃火星說,“哎,丁亞華還不是黨員啊”。原來,報告上忘了寫她是黨員。張铚秀連忙說,“她是黨員,是黨員”。這一聽,黃火星就說,“那就批了,我們批了”。在安徽無為縣,當?shù)卣伊碎g房,草墊鋪上被子。沒有婚禮,兩人結成了伴侶。
第二年春,直至1945年秋,張铚秀在新四軍七師含(山)和(縣)支隊任參謀長。那個時候,部隊吃飯、穿衣,包括醫(yī)藥、武器彈藥,要靠自力更生解決。為減輕群眾負擔,支隊長以下干部都要動手開荒種地。每個領導居住的草屋前,都開了塊荒地,種上蔬菜,還養(yǎng)了鵝。有時候,張铚秀和警衛(wèi)員張世春一起,晚上下稻田抓田雞、捉黃鱔,改善生活。妻子丁亞華,時任支隊供應處黨支部書記,動員官兵辦起被服、織布、彈花、毛巾、鞋襪等小工廠,盡可能滿足部隊需要。
中國有古話:“父慈子更孝,夫唱婦亦隨。老幼皆同樂,家和萬事興?!睆堣溞愕墓僭疆斣酱?,他是老紅軍,參加過長征。解放戰(zhàn)爭時任師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又從軍長當?shù)搅死ッ鬈妳^(qū)司令員,曾出任云南邊境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總指揮。紀念陳毅誕辰100周年時,江澤民、胡錦濤接見張铚秀,在親切交談中,袒露出兩位國家領導人對這位將軍的敬重。張铚秀輾轉南北,丁亞華隨夫四處為家。丁亞華記憶里,張铚秀不許子女在外面炫耀他官位。丁亞華在部隊機關任黨支部書記10個年頭,他沒有為她升遷說過話。張铚秀曾任過云南省委書記兼省委組織部長。丁亞華對我們說,那時候他在省委上班,自己帶茶葉去辦公室,要求身邊警衛(wèi)干事也這樣做。他說,公家錢,國家的錢,能省就省一省。
張铚秀常說:“孩子不是私有財產(chǎn)?!倍喨A明白這個理,忙工作,忙管家,開導兒子、女兒憑靠自身成才,做社會、國家需要的人。這個家,育有8個孩子,全是共產(chǎn)黨員。
革命伴侶,分多聚少。張铚秀與丁亞華,戰(zhàn)爭年代有時一年見不上面。張铚秀抗美援朝,丁亞華艱辛持家。婆婆不喜歡面食,她想法為老人籌措大米。孩子小,生個病什么的,不報憂。2009年8月13日,張铚秀臨終前一天。丁亞華來到病房,此時他已安上了呼吸機,看到妻子來了,示意從背部扶他一把,特地向她連點三次頭。夫妻相伴67個春秋。訣別之禮,唯有兩人會心。風雨同舟,點點滴滴,常讓丁亞華潸淚。
丁亞華的曾祖父是丁汝昌,北洋海軍的提督,甲午戰(zhàn)爭以身殉職。丁汝昌去世27年,重孫女丁亞華來到人世。丁亞華說,抗日救國,曾祖和父親,思想一脈相承。她珍藏著自己寫的一首詩《參軍那一天》:“……曾祖寧死不降,父兄犧牲在戰(zhàn)場,三代抗日五人亡,炎黃子孫有志氣,大好河山寸土不讓,民族尊嚴至高無上……”
丁亞華說,抗戰(zhàn)年代,國家苦不堪言。今天我們的國力變強了,習近平同志從嚴治黨深得民心。干部腐敗就是在糟蹋國家。我時常想到,有的戰(zhàn)友早就犧牲了,我們是幸福的,我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時光。
B.黃火星夫人:傅霞
丁亞華和傅霞,情似姐妹。
傅霞丈夫黃火星,是丁亞華婚姻的批準人。丁亞華,是傅霞入黨的介紹人。
德勝門外大街,新風南里小區(qū),我們約訪傅霞。
傅霞1926年3月生,祖籍廣東南海,生在上海。傅霞說,“我們恨日本鬼子,我媽、我姐、我哥,還有我,都參加了新四軍,目標就是抗日,要把小鬼子趕出去。”
傅霞的姐姐是地下黨員,傅霞18歲那年,姐姐帶著她從上海轉程安徽投奔新四軍。
傅霞分在七師沿江支隊,因有點文化,在機關刻鋼板,辦部隊小報。與黃火星的姻緣,她沒想過。黃火星是江西人,景德鎮(zhèn)燒瓷廠里做過學徒,1930年參加了紅軍,歷經(jīng)贛東北蘇區(qū)反圍剿和閩西三年游擊戰(zhàn)爭。抗戰(zhàn)爆發(fā)后,黃火星是新四軍三團團長?!巴钅鲜伦儭敝校咽切戮幎ш犝狞S火星,經(jīng)過七晝夜艱難突圍,負傷抵達江北,后在新四軍七師任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傅霞回憶說,“廣場上開大會,黃火星講話親切,人樸素?!秉S火星比傅霞大17歲,互有好感,兩人成為革命伴侶。
傅霞說,跟著部隊行軍,跑100多里路。有時三天吃兩頓飯。那個時候,人挺開心,到了新四軍,覺得是新的世界,同志之間特別好,不分你我,一家人一樣。黃火星對我很好,很關心。
解放戰(zhàn)爭,黃火星是華野七縱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三野二十五軍、二十九軍政委。宿北、萊蕪、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戰(zhàn)役,他建功沙場。新中國誕生,他是十兵團政治部主任,廈門市軍管會主任。之后,黃火星出任國家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兼解放軍軍事檢察院檢察長。
傅霞的人生,受黃火星影響。
傅霞說,“工作第一、公私分明、家風要正等等,黃火星為我和子女做了好樣子。”黃火星工作起來沒有白天,沒有黑夜。傅霞起床,他早已上班,晚上,傅霞睡了,他還沒回來?!拔母铩毕路诺胶?,積勞成疾,時常會便血。1970年8月,他被查出結腸癌。第二年4月27日,黃火星病情惡化,離世時61歲。傅霞回憶說,全國解放了,他一心撲在工作上,連青島都沒去過,國家的錢,他一分不亂花。黃火星用自己的工資濟困,身邊誰有困難了,他就救濟誰。剛搬來北京,沒人燒鍋爐,他自己動手燒。對警衛(wèi)員、炊事員,從不發(fā)脾氣,慈父兄弟一般。黃火星兩袖清風,一生樸素。他離開人世時,傅霞才45歲。她化悲痛為力量,踏實工作,任勞任怨操持這個家,6個子女6個兵,正直做人,熱愛工作,不惹事,不犯事。
傅霞的居所,是普通小區(qū)。面積不大,她收拾得很干凈。八十八歲老人,牙沒了,生活平淡、簡單。小兒子住對面,中午,傅霞一人用餐,下碗面條、或者水餃。她自離休到現(xiàn)在,沒去醫(yī)院看過病,不吃藥,不打針。有人說,你為國家省了好多醫(yī)藥費。黃火星離世的時候,什么也沒留下。傅霞笑著說,健康和長壽不在于生活條件的好壞,最重要是心情,一切由心決定。人家說知足常樂,我是不知足也常樂,水向低處流,人往高處看,人是不會滿足的。不滿足,但心情要愉快。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的事,人家氣,我不氣。
黃火星,清官潔身,正氣浩然。傅霞敬佩他,懷念他。
訪談,傅霞談笑風生。她不滿當下官場現(xiàn)象,直言說,有的領導“口水多于茶”,說好聽的,實事不辦。傅霞想起清代的鄭板橋,鄭板橋的官不大,“得志則澤加于民”,當知縣體恤平民。她又想起戰(zhàn)爭年代,干部為了戰(zhàn)斗勝利,吃苦在前,犧牲在前。她堅信黨中央,高壓懲治腐敗,黨風、社會風氣,會越來越清新起來。
C.方毅夫人:殷森
在京尋訪,巧遇顧小錦。
顧小錦是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江蘇宏鑫路橋公司董事長。
一見面,他笑問:“方毅家,你們采訪了沒有?”原來,公司里有人熟識方小榕。方毅有6個子女,方小榕在兒子中排老二。方毅,國務院原副總理,是新四軍,他夫人也是新四軍,人還健在。方小榕的引薦,在北海一個院里,我們見到了他的母親殷森。
殷森,一位清秀老人,1922年11月生在吉林,祖籍安徽桐城。
1936年,全家遷回安徽。第二年,殷森進入省立女子中學讀書。這一年,抗戰(zhàn)爆發(fā),國難當頭,她回到桐城參加民眾抗日動員工作團。一天,聽說有人去了新四軍,她開始心動。她向家里說了這事,母親沒有多加阻攔,于是,殷森背了條棉被,走了十幾里旱路找到新四軍部隊。部隊問:“為什么來?”她回答:“年輕人要抗日。”部隊把她留下了。每天早晨要上操,要練歌、唱歌。她們組成小隊伍,到處教唱抗戰(zhàn)歌曲,張貼呼喚民眾抗日的標語。受之鼓舞,有的就把兄弟姐妹、親戚都動員來參加新四軍。殷森回憶說,抗戰(zhàn)的日子,常遇敵人掃蕩。一次,部隊從盱眙縣城撤出來,要帶齊隨身物資,殷森清晰記得,褲腳管一扎,里面裝上錢幣,到達宿營地再交給供給部門。
殷森認識方毅,是在淮南抗日根據(jù)地。
方毅,廈門人,出身城市貧民。1934年底在上海被捕,受盡國民黨酷刑,鐵骨不屈??箲?zhàn)開始,中共中央營救方毅出獄。1939年5月,方毅任津浦路東臨時前敵委員會書記,率新四軍四支隊挺進縱隊和戰(zhàn)地服務團進入津浦鐵路以東地區(qū),開辟皖東津浦路東抗日根據(jù)地。之后,方毅參與指揮半塔集保衛(wèi)戰(zhàn),傾心于淮南抗日根據(jù)地建設。在根據(jù)地,殷森聽過方毅講《資本論》。他親和、儒雅,給殷森留下印象。一位姓周的大姐牽線,她和方毅相識,不久就結婚了。
1943年,第一個孩子降生,正遇年關將至,日偽軍從嘉山、來安增兵,企圖圍殲半塔集和邊區(qū)黨政軍機關。大雪紛飛,處境險象環(huán)生,殷森就在山區(qū)的一個織布廠找了間房子生產(chǎn),孩子生下六天,不得不寄養(yǎng)在鄉(xiāng)婦救會主任的家。時隔兩年,她生下第二個孩子,基于安全考慮,一個多月后,在靠近敵占區(qū)找到一位干部幫助喂養(yǎng)。殷森說,人民是孩子的母親。
1945年,日軍投降,皖東、淮南、淮北根據(jù)地和蘇北、蘇中根據(jù)地連成一片,成立蘇皖邊區(qū)政府,方毅出任邊區(qū)政府副主席兼財政廳長。殷森分在邊區(qū)貨物管理局資料組任副組長。新中國成立后,方毅先后擔任福建省、上海市、財政部、國家計委、外經(jīng)部、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委等省市和部委的重要領導職務。1977年起,他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第七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1979年,他陪同鄧小平出訪美國,為中美關系的發(fā)展揭開新的篇章。
殷森育有六個子女。1956年,中國成立駐越南經(jīng)濟代表處,方毅出任首任代表。一年中秋前后,方毅在越南給殷森寫信,借用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詩,寄托對妻兒的思念。收到信,殷森潸然淚下。赴越南,小兒子才六個月,回到祖國時,小兒子已上小學二年級。方毅感激殷森,烽火里同生死、共患難的妻子,育子女,玉壺冰心。方毅也愛孩子,他們過生日,他贈送日記本,扉頁寫上溫馨寄語。孩子入學,幫著扛行李送去報到,宿舍安頓好了才離開。他在越南學會了木工手藝,托人從上海買回木匠工具,培養(yǎng)孩子動手能力。
1997年秋天,方毅走了,殷森和方毅相伴度過58個春秋。
殷森真情袒露說,半個多世紀以來,方毅對我來說,既是革命伴侶,又是良師益友。在很多方面使我深受教育,學會了如何對待工作,怎樣做正直的人。幾十年中,除在革命隊伍這個大熔爐中得到鍛煉之外,在我一生中,方毅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200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方毅傳》,賈慶林同志在序言中這樣評價:“無論在什么崗位上,他都始終保持著人民公仆的本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表現(xiàn)出了堅強的黨性原則和正直無私、清正廉潔的高貴品格”。殷森說,方毅一生,以行動教會我和孩子堅持黨性,無私做人。
這位九旬老人,每天看報紙。殷森說,國家有實力,辦事有目標,不達目標不罷休,中國精神好。有的干部沒做好,有工資,有補貼,待遇已經(jīng)很好,還想撈好處,明知不能做的,偏要自投羅網(wǎng),走上不歸路?,F(xiàn)在不打仗,和平年代,要珍惜今天。當年打日本鬼子,我們的條件很差,不少戰(zhàn)友犧牲了,想一想抗戰(zhàn)精神,記住烈士的名字,我們是幸運、幸福的人。
記者感言 先向讀者致個歉,上篇日記《沙家浜人》記者感言里提到沙家浜鎮(zhèn)改名,改名前應該是蘆蕩鄉(xiāng),不是蘆蕩鎮(zhèn)。日記脫手時,正是7月7日,又是一年的抗戰(zhàn)爆發(fā)紀念日。何以把丁亞華、傅霞、殷森放在一文里,主要考慮她們都是新四軍女兵,晚年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三個人的丈夫,都曾是從新四軍走出來的我們國家、軍隊的高級領導干部,她們身上有許多共性的話題。民族危亡之時,她們義無反顧投奔新四軍,在抗日烽火中,錘煉了革命意志,同時找到了人生伴侶。丈夫比她們年長,有的年齡相距還很大,這是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緣故。當時,新四軍里婚姻有個“二八五團”的規(guī)定,即二十八歲、參加革命五年以上、團職干部,才可以批準結婚。據(jù)說,這是1939年周恩來同志視察新四軍的時候,把延安干部中這個不成文的婚姻約定傳遞到了新四軍部隊。如此條件,婚姻的男方往往年齡偏大,新四軍女軍人的婚嫁,就容易成為領導的夫人。據(jù)她們回憶,那時候在戰(zhàn)爭條件下,有人撮合,或者組織上點將、推薦,兩人覺得還行,就可能結合到一起了。領導夫人,她們國事為重,胸襟寬廣。戰(zhàn)爭年代成婚,尤其是抗戰(zhàn)時期,局勢多變,環(huán)境惡劣,她們首先想到的,我是新四軍的軍人,始終把奪取抗戰(zhàn)勝利的人民解放事業(yè)擺在第一位,沒有朝朝暮暮的相聚,她們完全能夠理解,即使孤單、孤獨,身處險境,照樣支持丈夫頻繁轉戰(zhàn)。領導夫人,她們以人為鏡,光明磊落。丈夫是伴侶,又是良師益友。她們的丈夫,是紅軍,或是老新四軍、老黨員,骨子里、血液中盡是革命的細胞,潛移默化,從他們身上領悟了共產(chǎn)黨領導干部的品格、風骨和修養(yǎng),因此,她們參加革命半個多世紀以來,至今不忘初心,銘記丈夫風范,國事為大,家事為小,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想事、辦事,持久保持一個共產(chǎn)黨人的先進品質。領導夫人,她們賢惠內助,締造紅色家風。丈夫做領導工作,日理萬機,很少顧及到家和孩子,做妻子的無怨無悔,默默托起家庭的重任。枕邊話,憂國家,不謀私,揚清風。管教子女,她們花的時間雖然也是有限,卻把握住了走正道、樹正氣的大原則,引導孩子以父母的戎馬生涯為榮光,自律自省,自強不息,健康成長。三個家庭的子女,兵多、黨員多,革命的家庭,紅色的家風,為國家、為社會培育了有用人才。聯(lián)想起今天的社會,有的領導夫人,貪欲膨脹,借助丈夫的權勢,呼風喚雨,中飽私囊。他們拖后腿、幫倒忙,以僥幸、仿效、冒險的極端心態(tài),把當領導的丈夫拉下水,演變成聯(lián)袂違法亂紀,無惡不作。相比之下,丁亞華、傅霞、殷森這樣的領導夫人,經(jīng)受過抗戰(zhàn)的洗禮,一代新四軍女杰,為中國無數(shù)個家庭樹起“做夫人”的標桿,她們過去不變,現(xiàn)在不變,有限生命里永遠不變,領導夫人的形象,光彩耀眼,熠熠生輝,她們被黨信賴,被人民軍隊信賴,被她們家族的子孫們信賴。
(責任編輯 束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