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平 馬棟豪 蔡黎明 馬穎豪 劉丙欣 馬偉皓 楊校飛 李美換 王艷斌 馬金海 何利平 陳佳璇
久星5號、久星10號、久星11號、久星16號和久星18號是河南省平頂山市園藝科學研究所選育的韭菜系列新品種。這些韭菜新品種通過全國各地大面積的示范、推廣,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全國累計示范、推廣面積74 666 hm2,新增經(jīng)濟效益21.78億元?,F(xiàn)將這5個韭菜新品種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久星5號
該品種優(yōu)質高產,抗病,耐儲運,冬季不休眠。田間表現(xiàn)為株型直立,葉色深綠,抗寒性強,耐弱光,抗灰霉病、疫病,不易干尖,分蘗力強,生長速度快,產量高,年收割7~8刀,667 m2產鮮韭12 000 kg。適宜華北、東北、西北的各種拱棚、日光溫室等保護地種植,華北以南地區(qū)露地亦可栽培。
1.2 久星10號
該品種于2001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審定號:豫審證字2001041。主要特點為優(yōu)質、高產、高效,發(fā)展?jié)摿Υ蟆L镩g表現(xiàn)為株叢直立,生長旺盛;葉片濃綠色,寬大肥厚;分蘗力強,抗衰老,粗纖維含量少,辛香味濃,鮮嫩,品質上等,商品性狀特佳;持續(xù)產量高,年收割7~8刀,667 m2產鮮韭達11 000 kg??购詷O強,適宜各種保護地和露地栽培,為高寒地區(qū)種植的首選品種。
1.3 久星11號
雜交一代種,該品種具有抗病、高產、高效、優(yōu)質、抗寒性特強、適應性廣等特點。田間表現(xiàn)為株型直立,葉片濃綠色、肥厚寬大,生長勢強而整齊,分蘗力強,年收割青韭6~7刀,667 m2產鮮韭11 000 kg以上,是目前全國各地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蔬菜保護地及露地栽培的韭菜新品種。
1.4 久星16號
抗寒、葉色深綠的韭菜新品種,填補了目前我國抗寒類型韭菜葉色深綠的空白。2010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新品種鑒定,鑒定號:豫品鑒菜2010011。該品種株型直立,株叢緊湊,高抗灰霉病、疫病,不易干尖,抗生理病害,生長勢強而整齊,生長速度快,產量高,年收割7刀以上,667 m2產鮮韭13 000 kg以上;商品性狀特好,粗纖維含量少,營養(yǎng)豐富,耐貯運;冬季不休眠,適宜全國各地日光溫室,塑料大、中、小棚種植,華北以南地區(qū)露地亦可種植 。
1.5 久星18號
抗寒新品種,2010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新品種鑒定,鑒定號:豫品鑒菜2010012。該品種生長勢強,分蘗快,葉片寬大肥厚,株型直立、緊湊,高抗疫病、灰霉病,不易干尖,抗生理性病害,商品性好,耐貯運,營養(yǎng)豐富,辛辣味濃,年收割7~8刀,667 m2產鮮韭13 000 kg以上。冬季不休眠,適宜全國各地保護地種植,亦可在黃淮以南地區(qū)露地種植。
2 栽培要點
2.1 培育壯苗
①適時播種 久星系列韭菜品種一年四季都可播種,但露地育苗以3~4月,10 cm地溫穩(wěn)定通過10℃以上時播種為宜。秋季育苗以10月上旬播種為宜。
②苗床選擇 育苗地應選擇通透性好,能澆易排、土壤肥沃、便于起苗、傷根少的砂壤地最好。整地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10 000 kg、復合肥
30 kg,然后深翻30 cm,耙碎耬平,作長15 m、寬1.0 m的畦,浸種催芽,澆透水,待水滲下后按每1 m2 10 g種子均勻撒播,覆蓋1 cm厚的過篩細土,覆膜保墑,一次全苗。
③苗期肥水管理 韭菜播種后出苗期較長,應經(jīng)常澆小水,保持地面濕潤,以利于出苗。幼苗出土后,前期小水輕澆勤澆,保持畦面濕潤;苗高10 cm時,結合澆水每667 m2追施尿素8 kg,以后20天追肥1次,連續(xù)追肥2~3次;育苗后期控水蹲苗,促進根系發(fā)育,培育短粗壯苗。
2.2 及時定植
韭菜幼苗苗齡75天左右、6~8片真葉、株高25~30 cm、鱗莖粗0.6 cm時定植為宜。
①施足底肥,深耕細作 3月上中旬育苗,6月中下旬定植。定植前根據(jù)土壤地力,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5 000~10 000 kg、復合肥50 kg,深翻
30 cm,耙碎耬平,準備定植。
②隨起隨栽,合理密植 韭菜移栽時盡量做到隨起苗隨移栽,嚴禁大堆堆放,同時盡可能做到大、小苗分開,淘汰病殘弱苗。定植時可開溝行栽,行距30 cm,行幅5~10 cm,每1 m定植240株;亦可叢栽,行距30 cm,10 cm 1叢,每叢20株左右。露地栽培,一般每8~10行1畦,畦寬2~3 m。拱棚扣韭,每棚寬2.0 m或2.8 m,每畦之間預留80~100 cm的操作帶。
2.3 合理澆水
韭菜定植后,應及時澆定植水,10天后,幼株已發(fā)新根,地上部開始長新葉,此時再澆1次水,而后中耕蹲苗,以促進根系下扎,有利于新葉分化。成活后,進入正常的水肥管理。
夏季多雨,大雨過后應及時排水防澇,遇熱雨應澆冷涼的井水降溫和增加水中的氧氣,以防止根系窒息而死。
秋季在無雨的條件下,8月5~7天澆1次水,9月7~10天澆1次水,保持土壤濕潤;10月10天左右澆1次水,保證土壤見干見濕,勿澆水過量,以免引起植株貪青旺長,致使回秧延遲,影響翌年產量。
2.4 配方施肥
土壤解凍,發(fā)出新芽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2 000~3 000 kg,同時中耕松土1次,鋤深8~
10 cm,把有機肥翻入土中,以供根系吸收利用。
在收獲期內應收割1次施1次肥,追肥在收割后3~4天進行。每667 m2追施3 000 kg腐熟有機肥或尿素30~50 kg+復合肥30~45 kg,追肥后應立即澆水。
2.5 及時防治病蟲害
主要蟲害有韭蛆、潛葉蠅。蛆冬季可采用扒開根際表土晾根凍蟲防治,亦可用90%敵百蟲晶體 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600倍液灌根防治;潛葉蠅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露地韭菜3~4月、10月中下旬灰霉病發(fā)生前期,用50%速克靈(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保護地栽培時應及時通風降濕,發(fā)病初期用20%速克靈煙劑350 g/667 m2,于傍晚前閉棚煙熏防治。夏季高溫多雨郁蔽有利疫病發(fā)生,發(fā)病初期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
2.6 科學收割,實現(xiàn)高產高效
韭菜露地栽培,春季生長早、快,3月中旬即可收割第1茬,以后一般 28~30天收割1茬,全年可收割6~7茬,年產鮮韭10 000 kg/667 m2以上。越冬保護地栽培時30~40天收割1茬,可收割3~4茬,年產鮮韭6 000~7 000 kg/667 m2。收割時收割工具要鋒利、深淺要適當、刀口要平。割后2~3天及時追肥澆水,做到收割與養(yǎng)苗相結合,實現(xiàn)高產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