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通過和古代“網(wǎng)紅大叔”們的對話,你是不是要驚呼:雖然縱橫上下幾千年,但說不定人們的內心世界都是一樣一樣的。換個角度看國學,竟也可以這么萌,這么酷!
@董平(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博士生導師 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今天的年輕人往往有一種想法——時代不斷進步了,我們?yōu)槭裁催€要學習中國古典的“國學”呢?打一個比方: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青年”是因為有“童年”“少年”才成為“青年”的,生命的歷史不可以割斷。一個民族的文化歷史也是如此?,F(xiàn)實永遠是歷史的現(xiàn)實,歷史也總是體現(xiàn)于現(xiàn)實之中,所以只有理解民族文化的過去歷史,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的當代狀況,并為民族文化的未來發(fā)展建立起深厚的歷史根基。對民族文化的歷史理解愈是深刻、全面,也就愈能為文化的傳承發(fā)展開創(chuàng)出新的局面。在這一意義上,學習“國學”就是每一位有志于開創(chuàng)出中國文化之新局面,把握文化之未來發(fā)展的當代青年的必要任務。
@顧大朋(浙江外國語學院教師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博士):國學是中華民族存在發(fā)展的思想基礎,國學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學習國學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繼承民族精神,并且具體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它內足以安頓心靈,外足以酬酢接世,小到個人立身,大至成就事業(yè),每個炎黃子孫都應該用心學習。
@錢偉強(中國美術學院教師 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學博士):正如馬一浮先生所言:“國學者,六藝之學也。”六經(jīng)之學作為國學的基本內核,是中國文化的精神源頭。舉凡哲學、史學、宗教、文學、中醫(yī)學以及書畫、音樂等學問皆從中衍生而來。因此學好六經(jīng)之學便能從根本上把握住中國文化的主體精神,高屋建瓴,從而可以更有效地學好中國學問。讀圣賢之書,學中國學問,可以明事物之理,修身立己,砥礪品學,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學英雄”。
@壽婷爾(杭州高級中學養(yǎng)正國學社指導老師):在“看顏值,主要看氣質”的時代,國學能夠讓你“巖巖若孤松之獨立,肅肅如松下之清風”,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