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我們祭掃親人,寄托哀思。
然而,故人已逝,生者當堅強。
疼愛我的外公前不久因病去世了,他老人家的離開對我打擊很大。再也見不到親愛的外公了,再也聽不到外公的聲音了,再也沒法在外公那兒撒嬌了,再也吃不到外公燒的拿手好菜了……一想起外公陪伴我的那些美好時光,以及外公已經(jīng)不在我身邊的殘酷現(xiàn)實,我就忍不住難過流淚?,F(xiàn)在,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我常常悶悶不樂、無精打采、神情恍惚,做什么事情都沒有動力,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我該怎么辦?
親愛的,努力活出外公最喜歡的樣子
朱婷:小葉子,我跟你的經(jīng)歷很相似。中考前一個月,我的奶奶因病去世。當時我也曾經(jīng)和你一樣,覺得天都快塌下來了。但是人總是會遇到很多無法控制的事情,比如天災人禍,比如生老病死。我覺得正確的應對辦法是: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好好努力。小葉子,去直面它,而不是躲在傷痛的陰影中。
葉衎:最最親愛的外公離去,你一定痛苦萬分。但是正因為親情是如此珍貴,我們才更應該活在當下,珍惜與身邊親人在一起的時光。人生本就是一場寂寞的旅行,沒有誰能夠陪我們從頭到尾。希望你能把悲傷藏于心中某一角落,由時光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淀,讓痛苦慢慢淡化。
林東新:親愛的小葉子,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與親人生離死別的痛,我很能理解你此時此刻的心情。你很重感情,愛家人,懷念親人,但這不應該成為你現(xiàn)在生活的全部。你現(xiàn)在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我想,在天堂的外公一定不想看到,你因為他的離去而失魂落魄,沒有了生活動力。如果你愛外公,就一定要打起精神,認真學習,好好生活,努力活出外公最喜歡的樣子,不要讓他失望,也不要讓自己失望。
親愛的,總有辦法能幫助你走出傷痛的陰霾
陳峰:很多人都說:“遇到這種事情,一定要堅強啊!”我倒認為,真遇上傷心的事,與其憋著,還不如痛痛快快大哭一場。因為“大哭一場”也是種有效的情感發(fā)泄方式。只有把心里的傷痛發(fā)泄出來,你才能真正抹去那塊“心理陰影”。
王晨欣:我的男神花澤類曾經(jīng)說過:“當眼淚忍不住要流出來的時候,如果能倒立起來,那么原本要流出來的眼淚就流不出來了?!蹦阍囋嚳?,說不定很有效。
華文珠: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經(jīng)歷這樣的時刻,至親至愛的人離去,那種思念和難過,一下子似乎很難擺脫。在這個時候,你可以試著向小伙伴傾訴,講講自己和外公在一起的幸福往事;也可以出去旅游,讓美麗的風光驅(qū)散你心頭的陰霾;還可以選一本好書或者一首好歌,靜靜地讀,靜靜地聽,這些轉(zhuǎn)移注意力的辦法或許可以幫助你勇敢地走出所處的困境。
親愛的,或許外公是上天派來陪伴你的天使……
天堂電影院:親愛的小葉子,我想告訴你,外公其實是上天派來陪伴你的天使。他陪伴你經(jīng)歷了那些或快樂或憂傷的時光,現(xiàn)在他的任務完成了,于是,他就飛回了天堂。
親愛的,要學會更加珍惜眼前人
追風少年:外婆過世的時候,我除了傷心,更多的是自責。因為外婆在世時,我常常會向外婆發(fā)小脾氣,惹外婆不開心。等外婆過世了,一切都追悔莫及。所以,親愛的小葉子,外公的離去,應該讓你更加意識到身邊的人對你有多么重要。為了不讓遺憾繼續(xù),不讓悲傷繼續(xù),請學會珍惜眼前人。
陳杰:我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毕雭碚媸歉袀芏嗳似綍r總會把最差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自己身邊的親人,等到他們離自己而去時,才捶胸頓足,懊惱當初沒有好好對待這些最應該珍惜的人。所以,我覺得與其為已經(jīng)逝去的親情而悲傷,整日悶悶不樂,還不如珍惜當下,善待親人。過去的已經(jīng)不能改變,重要的是好好擁有當下的時光。假如因為深陷于追憶而痛苦,忽視身邊那些本應值得珍惜的人與事,那這樣的痛苦和悲哀不是將周而復始,沒完沒了了嗎?
陳冠楠: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無法擺脫的自然規(guī)律。生者的幸福是對逝去親人最好的安慰,同樣,愛你疼你的親人也希望你能幸??鞓贰U垶榱岁P(guān)心你的人而更加積極和快樂地生活著,讓你的外公在天堂為你驕傲,為你自豪。
想搶先一步知曉最新的案例嗎?愿意參與話題的討論,或當“記者”收集有趣的見解嗎?歡迎加入銳角網(wǎng)·銳心事頻道“成長能有幾多煩”圈子,或在微信公眾號“中學生天地”上留言與我們互動。如果你提供的想法足夠有意思,不僅可以在雜志上署名刊出,還有機會獲得稿酬哦!
親愛的孩子,請讓我隔空給你一個擁抱。雖然,這個擁抱無法替代親愛的外公,也無法替代曾經(jīng)的美好時光,林老師仍希望能抱抱你,給你一些溫暖,給你一些心靈的支持。
如果把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比作一個屋子,那么,我們的至親就是屋子里的柱子。因為有這些“柱子”,我們的心靈才有了遮風擋雨之處,才能包容那么多歡樂與哀愁。外公一定是你心靈之屋里最重要的“柱子”之一,所以,外公的離去,無異于房屋缺了梁,或許正是那種“崩塌”的感覺把你傷到了,傷到你心痛,傷到你無法正常學習與生活。
每個人接受至親的離去都需要一個過程,或長或短。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一般需要一至三個月。民間有為過世的親人“做七”的風俗,即在親人離去之后,每過七日,便舉行一次哀悼儀式,每次儀式的隆重程度不一。用心理學的眼光看,這是一個樸素而有效的心靈告別過程,幫助存世的親人充分地表達內(nèi)心的哀思,并慢慢重建內(nèi)心的“支持系統(tǒng)”,逐步恢復到正常生活中。親愛的孩子,你不妨在內(nèi)心里,專門為親愛的外公舉行一系列這樣的“儀式”,時間間隔為七天左右,每次可以有不同的“主題”,可以是你在外公離世前未能來得及對外公說的話;可以是外公離去后你最想對外公說的話;可以是收集外公的照片,為外公做一個紀念冊;可以是告訴外公你對未來的規(guī)劃,每隔一段時間都向外公匯報你最新的成長……而在此期間,給自己一點寬容,允許自己慢慢恢復狀態(tài)。最開始,如果學習效果能達到之前的60%就不錯了。一般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儀式的“行進”,學習狀態(tài)會慢慢復原,但即使在最開始的幾次“心靈儀式”完成之后仍沒有明顯的“進步”,你也別著急,不妨放慢腳步深呼吸,只要不停步,堅持向前走即可。當然,如果超過半學期你的狀態(tài)仍然沒有改善,那可能要考慮尋求心理幫助。
親人的離去,是最痛的傷,也帶來最有力的成長季。這時的我們,不得不學著做自己的“心靈支柱”,來支撐原來由親人為我們撐起的那片天空。在親人那里,我們可以永遠做無憂無慮的孩子;當親人離去,我們不得不學會長大,學會面對,學會做最強大的自己。相信你也可以。
親人的離去,也教會我們,加倍珍惜現(xiàn)有的親情與友情。古語云,最痛苦的事之一便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所以,趁現(xiàn)在,趁有機會、有時間,對身邊的親人朋友多一些付出,多一些關(guān)心,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問候。試著做一個更溫暖的人,溫暖別人,也溫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