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英
(廣西合浦縣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廣西 合浦 536100)
中職語文教學如何落實做人教育
林麗英
(廣西合浦縣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廣西 合浦 536100)
語文教師應該始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通過語文教學,提高綜合素質,提升人生的境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把語文教學和做人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語文教學;語文學習;做人教育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者“要創(chuàng)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要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國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毙碌恼Z文課程標準將語文性質定位于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加厚學生人文底蘊的要求,這就明確語文教師應該始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通過語文教學,提高綜合素質,提升人生的境界。
怎么才能把語文教學和做人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呢?筆者做了如下的一些嘗試:
語文教學,除了遵循“以文入手,以文悟道,因道學文”的課堂教學思路外,在每個單元學完以后的總結中,都圍繞“思想情感目標”設計一個專題性地探究性學習,用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通常可以通過說與寫這兩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在這個認識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進行詩歌誦讀、演講比賽和詩歌創(chuàng)作習作活動,既提高了“讀”的能力又體驗了“寫”的快樂。
語文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善于聽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愛好讀的習慣。并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領悟說的藝術、總結說的方式;督促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思考寫的訣竅,學習寫作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序安排學生進行說話和演講訓練,讓學生的口頭表達生動起來。
新課程標準的提出,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正真主人,不斷提高與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個人的成長必須植根于環(huán)境的土壤。人生理性的成長依賴于物質環(huán)境,精神思想的形成則靠人文環(huán)境的孕育。如何在人文環(huán)境中吸取盡可能多的養(yǎng)分,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在教學中充滿激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感染學生,讓學生接受師長的熏陶,善于從書籍中獲取啟迪,從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給學生一個空間,讓它自己向前走;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學生一點問題,讓他自己去解決?!睆那砩细形颉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zhí)著;從司馬遷身上感悟“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壯志;從岳飛身上感悟“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奮發(fā);從魯迅身上感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木?;從比爾蓋茨的身上感悟“我要讓每張桌子上都有一臺電腦”的創(chuàng)業(yè)豪情。
所以,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拓展胸襟、開闊視野,應該成為我們語文教學中自覺的意識和行為,明確做人的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生活是平淡的,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人生畢竟少有。要不讓心靈被平淡平常的人生變得麻木,我們應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樹立遠大理想,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在授課過程中進行成就教育,針對知識結構層次的不同,優(yōu)化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語文學習,提高文學藝術修養(yǎng)。文學藝術里有一個豐富的的情感世界,走進這個世界,我們可以與古今中外的各類人物一起喜樂悲歡、言笑哭泣!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文學世界,讓學生在文學藝術的熏陶下感情豐富起來,不斷凈化心靈,轉化氣質,同時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抗挫折教育,教會學生運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問題,幫助他們學會自我調適,提高他們自我教育能力。有一次作業(yè),是要求學生和家長做一次談話,了解當初家長給自己起名字的動機和期中給予的厚望,寫出《我名字的來歷》,樹立學習的自信,消除代溝,化解學生與家長之間時常出現(xiàn)的危機,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學習名著《邊城》(節(jié)選)時,把電影課與語文進行整合,從中領悟淳樸的人情和人性之美,激發(fā)學生對人生、對愛情、對親情、對友情的認識不斷升華,讓學生更懂人情世故。
人生的閱歷越豐富,人在思想上也就越趨向成熟。在人的一生中,真正年富力強的時候,閱歷并不見得豐富,等到閱歷夠了,已是垂垂暮年,難有作為了。教育就是要彌補人閱歷的不足,用最省時間力的方式,讓人類的文明薪火相傳?!扒Ы倘f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就是為了讓人們具有人的思想。在語文學習活動中,讓學生潛于默化的受到文化熏陶。通過語文學習,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學生的思想更有深度。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浩如煙海的古典詩歌作品就是一個豐富的教育資源庫。唐詩——是一個時代的聲音,是三千六百多個詩人眼中、心中,乃至理想中的唐代氣派。讓唐詩進入課堂,誦讀,品評,領會,鑒賞,運用。讓學生更加關注那些詩人的命運,關注那些詩人的喜怒哀樂,關注詩人對事物的觀察,關注詩人對國家和人生的態(tài)度,與詩人一起共命運同思考?!爸苏撌馈痹诖罅扛行灶}材的基礎上,重新審視我們民族的瑰寶,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進而提高人生的境界,站在我們今天的時代至高點,唱響時代的主旋律,唱出當代中國的氣派。
總之,“讓每一個學生適應時代發(fā)展”的理念有扎扎實實立足點,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明確:讓表達生動起來“說人話”,讓視野開闊起來“做人事”,讓感情豐富起來“懂人情”,讓思想深刻起來“有人味”。
林麗英(1976-),女,漢族,廣西人,廣西合浦縣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