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古城夕陽三題

      2016-11-21 08:14:56江劍鳴
      劍南文學(xué) 2016年17期
      關(guān)鍵詞:夕陽古城

      □江劍鳴

      古城夕陽三題

      □江劍鳴

      一、斷 章

      夕陽是一道輝煌的美景

      站在古城外的飛龍橋上,我極目四望,眼底奔來了萬千景致,無限風光。

      手扶欄桿,我舉頭望西天。天空的云彩,被濡染成一片淡淡的橘黃。幾團云朵,掠過西山,遮擋陽光。云朵的邊緣,被陽光燒出一個黃亮亮的金邊。夕陽似乎在與云朵搏斗,從云朵里射出強烈的光柱,如劍如箭,朝著龍安古城,朝著涪江,朝著大橋,朝著我,斜刺過來,其凌厲,其威嚴,其恢宏,人眼不敢直視。一片煙塵,一片暮靄,拂過枕頭坪上空,籠罩著田野和村莊,古城南邊的枕頭坪和康家坪一帶,在強光跟前“燈下黑”的暗影中,一片灰蒙蒙,一派霧茫茫。

      風景風景,不得無風。一股涼爽的江風,適時而來。龍安古城坐落在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接壤的褶皺帶深處,涪江大峽谷的四圍大山又環(huán)抱成一個小盆地,古城便落在了盆子的底部。山外的風被大山阻礙,吹不進來。悶熱了一個夏天,多么渴望吹沐涼風啊!初秋的下午,我常常來到飛龍橋上,臨風而立,享受江風,欣賞美景,任憑夕陽把金輝灑滿我全身,任憑江風從我的頭發(fā)上我的肩頭上親切地吻過。

      我伸開雙臂,江風從我的腋下掠過,涼爽的感覺頓時彌漫周身,舒適至極。秋老虎天氣的悶熱和煩躁,頓時消解,就連工作和生活中的諸多煩惱,也頓時消亡——至少,暫時消亡。于是,我斗膽剝皮一句古詩:“雖然近黃昏,夕陽無限好。”

      古城是一道靜止的美景

      龍安古城靜靜地躺在涪江北岸,高高低低的樓房,靜靜地矗立在夕陽下。畢竟是山區(qū)小城,大多是七層以下的小高樓?!?·12”大地震后,南街上才開始有了超過七層的電梯樓群。西街曾經(jīng)開發(fā)一幢十七層的高樓,算龍安古城第一高樓,取了個響亮的與大山區(qū)不甚協(xié)調(diào)的名字,叫“金沙國際”。主體工程已完,卻被舉報違章,說是距離國家5A級文物保護單位報恩寺太近,影響了旅游觀瞻。前些日子,國家文物局下令拆除,降低一半高度。此時,幾臺塔吊正在施工拆除。我在橋上,聽不見工地現(xiàn)場卷揚機的轟鳴,只能遠遠看見塔吊的長臂,在西街上空,在夕陽的暮輝里,遲緩地揮動,忽而左,忽而右,算是靜景中的一道動景。蓋樓,拆樓,誰出銀子買單?納稅人?。⌒聵秦舱?,也煞風景。樓房應(yīng)該有自己的疼痛。古城的老百姓,全縣的納稅人,心里也肯定會有疼痛,雖然我沒有聽到他們的呻吟。老百姓或者忙于自己的生活,或者麻木了——呼號都不起作用,呻吟管啥用!

      從橋邊的樓房看過去,號稱龍安古城名片的報恩古寺,一座有五百多年歷史的仿宮殿建筑,被重重遮擋。我只能看到它的一角飛檐。飛檐上的琉璃瓦在夕陽的余輝里,閃耀著幽幽的藍光。幾片明代的琉璃瓦,彰顯作為寺廟在宗教、建筑等方面的古代文化藝術(shù)曾經(jīng)的輝煌。古寺沒有晨鐘,沒有暮鼓,更沒有繚繞的香火??床坏浇值?,聽不到街道上的汽車聲和行人們的嘈雜,但我能夠想象得到,此時,街道上汽車來往如梭,行人們腳步匆匆。人們都在忙自己之所忙,或者尋找自己之所樂,包括像我這樣的人,在悶熱之后,走出喧囂的城區(qū),看看城外的風景,尋求一處涼快,一處清靜,給自己放風。

      橋梁是一道人造的景觀

      飛龍大橋橫在古城東南。飛龍橋連接北山南山,連通了縣城與南岸的百姓交往。它是1987年竣工的改革開放的事物,它的建成,結(jié)束了古城歷史上的交通困厄。橋全長800米,北端引橋就長達五百米。江水只從橋南端下邊流過。引橋完全橫架在古城上空,成為古城東門外一道繞不過的新風景。

      往西看,古城正南,南橋橫跨江面。“5·12”大地震前,那只是一座索橋,災(zāi)后重建,河北人援助,建成一座仿古風格的廊橋。大地震之后,小城外多出了五座鋼筋水泥大橋,只有老西橋,保留為地震前的索橋原狀。

      大地震后,政府在古城之外另辟了兩處新區(qū),城東的東皋灣,城東南江對岸的匯口壩,與老城區(qū)三足鼎立。連接?xùn)|皋和匯口的,是東大橋和一座人行橋。東橋是汽車橋,很普通,連通一段九環(huán)線的輔路。人行橋在東皋與老城接壤的接官亭處,連通匯口壩。這橋設(shè)計比較特別,一根幾十米的紅色斜柱,高聳于橋中間,斜崩著許多根鋼索,形成鋼繩組成的三角造型。官方打算給它命名,查古籍,可以叫“通匯橋”,有人建議可以寫作“通惠橋”或者“通慧橋”,但人們習慣把它叫做彩虹橋。橋身布滿霓虹燈,屬于“城市亮化工程”。逢年過節(jié),晚上亮起來,兩岸江堤的路燈也亮起來,連同新城老城樓房的燈火,一起倒映在江面,異彩絢爛,成為古城一道歷史上不曾有過的亮麗風景,裝飾著古城人的夢境。

      橋上不時有車輛經(jīng)過,不多。大卡車,小車,還有“砰砰砰”的拖拉機,“烏拉烏拉”的灑水車,從南到北,從北到南。突然,轟隆隆,一輛卡車從我身后橋面疾馳而過,“嘩啦啦”,濺起橋面上的積水,差點濺到我身上。橋面不太平整,昨天的雨水,積在人行道邊。畢竟是三十多年的老橋,災(zāi)后加固排危,恐怕施工也不夠到位,橋面水泥翻灰,人行道坑洼凹凸。晴天,汽車駛過,卷起滾滾灰塵。雨天積水,汽車駛過,濺起一團水花。這倒讓人感覺有點“煞風景”啊!

      大山是古城風景的大背景

      夕陽靠近的,是高達兩千米的老團山和相對平緩些的義佛山,老團山厚重,深沉,給龍安古城一種莫名的壓抑。與老團山遙對的是東皋岡,又叫龍鳳山。皋,指山岡,這名字很有古典韻味。據(jù)我推測,也可能叫東郭,古城東邊的外郭,或者東閣,東邊的亭閣。古人迎來送往,城外五里短亭,十里長亭。這里正該是短亭所在的位置。龍鳳山后有個桂香樓,后來改名叫長桂,正該是長亭所在的位置。此時的龍鳳山,被夕陽返照,山體一派金黃,矗立在潔凈的藍天下,顯出幾分富麗,幾分堂皇。無論陰晴,太陽每天都從東皋岡升起,緩緩移過古城,再落下義佛山后面,萬萬年如此,一成不變。南山上正在建設(shè)珍稀植物園,說是給小城建設(shè)一處休閑場所,新增一道風景。移栽來了幾人合抱那么大的珙桐、香樟和楠木,但移栽的那些名貴的珍稀的植物們似乎不怎么領(lǐng)情,幾年了,還是半死不活地在新土里掙扎,可憐兮兮。水土不服?留戀故土?誰管它呢!北山樹木茂盛,道路縱橫,亭臺樓閣,點綴林間,是已經(jīng)開發(fā)多年的山地森林公園。古城的人們,下班后或者周末,可以帶著家人,爬北山,逛南山,縱情郊游,嗅嗅野花,沾沾泥土,接接地氣。

      龍鳳山下,是東皋灣,東皋灣隔江對面,是匯口壩,都是“5·12”大地震后開發(fā)的新城區(qū)。縣上的機關(guān)單位,大都進駐了東皋灣。我供職的單位,就在龍鳳山腳下。但我們?nèi)匀痪幼≡诶铣菂^(qū)里。老城區(qū)與東皋灣連接處,古時候叫接官亭??h上招商引資,招來了一家名叫天友集團的商家,在原接官亭下修建了一大餅灰白的和赭紅的歐式風格的尖頂洋樓,像安徒生童話里的房子,被放大了一號,說是五星級酒店和大型商場。但是,四五年了,工程半死不活擺在江邊,曬太陽,曬月亮。與天友隔江相對的是祥輝房地產(chǎn)匯口壩工程,整了兩期,幾十幢電梯高樓,比較圓滿,銷售較好,許多人去那里購房居住?,F(xiàn)在的城區(qū),由三大塊組成座落在四圍大山之中。明清時代的古龍安城,只能占到全部城區(qū)的四分之一了。

      江山風光,有江有山,便風光無限。

      江水是一條美麗的金帶

      涪江奔騰咆哮,從老團山腳下流來,繞過龍安古城,流過飛龍橋下,蜿蜒而東,流向龍鳳山后,流去遠方。涪江有自己的夢想,就是滾滾東逝,直奔大江,擁抱大海。于龍安古城而言,涪江簡直就是天然的護城河,東南西三面裹肚狀護圍著古城。此時,夕陽把金輝灑在流水上,江流被濡染成了一條金色的帶子。這條金帶,鑲嵌在北岸的古城和南岸的枕頭坪匯口壩中間,熠熠閃光。

      涪江是一道天塹,也是拱衛(wèi)成都平原的天然護城河。兩千多年來,成都平原的統(tǒng)治者們,就知道其重要,在涪江設(shè)戍,設(shè)關(guān),設(shè)州,派軍隊戍守防衛(wèi)。魏將鄧艾,也正是偷渡了它的重要隘口江油關(guān),才得以直下成都而成功滅蜀。

      千百年里,兩百里涪江,只有兩三處渡口,靠一葉扁舟,吱吱呀呀搖搖晃晃地過渡兩岸。更多的江段,是靠溜索聯(lián)接,人們的政治經(jīng)濟醫(yī)療教育農(nóng)副產(chǎn)品貿(mào)易,全憑一根拴在人腰際的繩子,從空中飛越。可以這么說:涪江兩岸的一切,全系在一根纖細柔弱的繩子上啊!據(jù)說,用金屬材料做溜索,是近幾十年的事情。過去是原始工藝:用竹子篾片扭成繩索,熬桐油淋澆,做成溜索。那時山區(qū)的交通,是多么脆弱,多么危險?。∫粭l江流,既是大刀長矛時代的軍事防御優(yōu)勢,又是山區(qū)社會發(fā)展和百姓生活的障礙??!

      飛龍橋其實是在古城東門外兩百米處。這里早先叫做小春壩。涪江在古城東門外分叉,三分之一的江水緊貼城墻,經(jīng)過北山腳下,主流仍然緊貼南山腳下,到接官亭處,再兩水匯聚。中間的小春壩,是一個江心島。上世紀六十年代,一場特大洪水后,北山腳下的這股分叉,基本斷流,兩水歸一了。人口增加,擠破了古城墻,人們便把小春壩開發(fā)成了新區(qū)。但進城口子上的接官亭,仍是一個窄窄的咽喉。兩千年后,政府大手筆,戳開匯口的田壩,給涪江截彎取直,接官亭處頓時開闊,辟出了一個休閑大廣場。古語說“三十年河?xùn)|,四十年河西”,是指水流自然改道?,F(xiàn)在,人工的力量無窮,能使江水改道。暫時不能改天,換地卻是輕而易舉。

      江流經(jīng)歷了涪江大峽谷千萬年的風霜雨雪,見證了江流上的溜索、漂木、木筏、木船和橋梁,見證了江畔鄉(xiāng)村的炊煙和城池的興衰的滄海桑田。飛龍橋南端橋頭下邊,是堅硬的巖石,江水撞擊其上,激起陣陣濤聲,轟轟隆隆,如鐵騎突出,嘩嘩啦啦,如市井哭訴。原來江濤也是一道可以聆聽的風景啊!

      攔水閘壩是一道人造景觀

      飛龍橋下有攔水閘壩,截流為湖。夕陽的余輝,灑在湖面的粼粼波浪上,閃成萬道金色的鱗片。這段涪江,如一條金龍,靜臥在群山之中。在江流轉(zhuǎn)彎處,夕陽直射不到處,藍幽幽的湖面,像一面明鏡,倒映著天光云影,倒映著偶爾飛過的水鳥,倒映著老團山和正南山,倒映著岸邊的樓房和橋梁,倒映著江堤上的汽車和行人,倒也是一道恢宏之景。晴朗之夜,江面還擁抱明月和繁星。壩口處,江水從三米多高的閘欄跌下,形成一排低矮的瀑布,濺起一排白色的浪花,像一排盛開的百合,又如一條跳躍的白龍。轟隆隆的水聲,像熊吼,像馬嘶,像獅咆,組成雄渾的奏鳴,是一首小城生活伴奏曲。

      幾十年來,涪江流量年漸減少。據(jù)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涪江可以行船。人們在下游兩百里外的中壩場購買鹽巴煤油布匹一類生活日用品,載上木船,靠人力沿江拉纖,一直拉攏縣城。木船再裝滿茶葉木耳和糧食,順江流放下,抵達中壩場。四十年前,涪江源頭有個伐木廠,幾千工人在原始森林里砍伐了幾十年,砍下的原木,夏天洪水放自流漂,漂到中壩場。冬天,扎成木筏,人工放漂,也漂到中壩場。從江里撈起那些木材,做了寶成鐵路的枕木,做了下游建筑的上佳材料。但是,涪江漸漸枯竭。如今,不說拉貨船放木筏,到冬天枯水季節(jié),膽大的人,恐怕都能踩水過江。為了古城山水諧和,閘壩蓄水,也算無奈之為。

      面對壩口的轟鳴的江濤,可惜我不懂音樂,聽不出其中宮商角徵羽的聲律美妙。但我似乎聽出了涪江痛苦無奈的悲吟。古城外十里江上,這樣的水壩,居然扎了三道。一道在南橋以上,站在飛龍橋,看不見。另一道在飛龍橋以下,多年來,沒有閘壩蓄水,形同虛設(shè)。涪江水流湍急,落差較大,泥沙俱下,每年夏天,閘壩內(nèi)淤滿泥沙。一個十來萬人口的山區(qū)農(nóng)業(yè)小縣,每年的財政收入是多少,我不是人大代表,不是政協(xié)委員,我不知道。但據(jù)說建這三道閘壩,耗資數(shù)千萬,每年清淤費用,又需數(shù)百萬。洪水季節(jié),沒法蓄水。閘欄維修,沒法蓄水。算起來,能夠有半年蓄水造景,就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

      建攔水閘壩,本意為古城增景添彩。追求風景優(yōu)美,改善人居環(huán)境,無可厚非。但如此的人造湖泊,人造風景,得是否能償失,我置疑。本來順流的江水,被攔腰斬截,它們是否有自己的痛苦,是否有難言的哀怨,我不得而知。有些風景,是會令人傷感的。面對壩口那排低瀑,我的內(nèi)心有些沉重。

      飛鳥是一道運動的美景

      一只蒼鷺突然從橋下飛過,翅膀掠過橋洞,迎著夕陽的方向飛去,停息在一堆砂石上,與另幾只水鳥匯合,有的在淺水里覓食,有的在湖水中嬉戲。這是一道運動的風景。雖然是山區(qū),過去卻沒有什么飛鳥。那時人們的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較差,獵槍橫行,見鳥兒就打,以致于“千山鳥飛絕”。二十多年前,涪江上很難看見水鳥飛翔棲息?,F(xiàn)在,經(jīng)??梢钥吹桨Q、白鷺、鴛鴦、蒼鷺、野鴨子、高山大黃鴨之類的水鳥,在江面上飛翔,“嘰——呀!”“嘎——嘎嘎!”飛鳥點綴江流,使黯然寂寞的江流,有了些活潑的生氣。

      飛鳥是江河的精靈,江河是飛鳥的樂園。江河因飛鳥而生機勃勃,飛鳥因江河而幸福翔集。印度詩人泰戈爾說:“水利的游魚是沉默的,陸地上的獸類是喧囂的,空中的飛鳥是歌唱著的。但人類卻兼有水利的沉默、地上的喧囂和空中的音樂?!睆奈覀儜T常的審美經(jīng)驗看,夕陽如血,蒼山如黛,碧水東流,白鶴翔集,綠樹樓房,大橋汽車,行走兩岸的紅男綠女,構(gòu)成了一幅怎樣的風景圖畫??!

      飛鳥牽引著我的目光,由近而遠。飛鳥自由而快樂,是我們所不及。飛鳥越來越多,涪江不致寂寞,飛鳥自己也不致孤獨。我看飛鳥,飛鳥抑或在看我。我知飛鳥之樂,可飛鳥未必知我之樂??!

      江堤是古城的休閑風景

      江堤隨江流轉(zhuǎn)彎,繞城而筑。涪江從南山腳下流過,南岸的江堤替代了公路。人們較少在南岸堤上散步,害怕汽車的尾氣和它卷起的塵土。龍安古城建在北山南麓,涪江北岸。古代人們建筑城池,喜歡建在山南水北,圖的是采光亮堂,也算是風水學(xué)問吧。所以,古代含“陽”字的地名,比比皆是。北岸的江堤從飛龍橋下的橋洞里穿過,江堤后邊是古城區(qū),古城干道也從飛龍橋的引橋洞子里穿過。

      四十年前,我剛進城時,涪江岸邊是亂糟糟臟兮兮的荒灘。1992年大洪水之后,修建了一截低矮的岸堤。后來逐步加高,加固,加長。現(xiàn)在,從西橋往下,一直到曲水村華能水電站閘壩橋,十多里路長了。岸堤的路面,有的就是水泥路,有的鋪了黑色柏油,有的鋪了花崗石板。護欄有金屬的,有花崗石的,有水泥樁的,有長方形狀,有菱形狀的,材料各異,風格不同。大約是不同時期建造,不同的領(lǐng)導(dǎo)分管,欣賞標準不一樣吧。以前的江堤,接官亭前邊有家釘子戶梗阻,不暢通,現(xiàn)在通了。以前的江堤,到處亂扔著垃圾,臟兮兮的,現(xiàn)在,開展文明社區(qū)建設(shè),組建了環(huán)衛(wèi)隊伍,江堤干干凈凈了。

      老城區(qū)外的江堤上,做了許多組銅雕,塑的有老城涪翁撐船的渡口故事和老井打水的生活畫面,還有一些勵志的小情趣雕塑。較為寬敞處,還安裝了現(xiàn)代體育健身器材。可惜,雕塑和健身器材,隨時遭受污染和破壞。跟朋友討論這事,朋友說,縣城不能算城市,只能算城鄉(xiāng)的過渡帶。何況這里古代曾是剽悍民族聚居的化外之地?,F(xiàn)代文明引入和普及,還需長期的磨合過程。

      江堤上的綠化帶里種滿了各種花卉和樹木?,F(xiàn)代城鎮(zhèn)到處是灰色的水泥樓和硬化地面,綠化帶是它的自然飾品,更是它的肺。低矮的玫瑰、藏菊、月季和美人蕉,半高的桂花、杜林,高大的榆錢、銀杏和菩提。這些大樹都不長青,冬天的江堤,除了桂花還算存留幾簇綠意,其余都是舉著光禿禿的枝椏。銀杏樹最先掉光葉子。幾場霜風后,菩提樹和榆錢樹葉子掉光。榆錢樹舉著一串串榆錢,像是給蒼天朝貢,一直要舉到第二年新花開出。有一段江堤,栽種著老品種的泡桐樹,夏天,形成一溜濃蔭。但到了秋冬,肥綠的大樹葉掉光,枝椏上空留許多干枯的果實串,在寒風里唰唰唰地悲泣。還有一段江堤,種植著楊柳樹,每年二月,春風梳絮,似花似雪,漫天飛舞,積在地上,像一層梳松了的新棉。我上下班有時選擇沿河堤的路線,就踩在這些松軟的柳絮上,任柔柔的鵝黃的柳枝飄拂在我的頭上和肩上。

      散步的人是最生動的風景

      作家碧野認為,人是構(gòu)成風景的重要元素。此時,從橋上往下看,有許多人正在江堤上散步,男女老少都有,構(gòu)成一道特殊的生動風景。夏末秋初晚飯后,人們走出籠子般的樓房,到江邊來尋找陰涼?;蚩觳降?,匆匆趕路型,或慢步的,閑庭信步狀。小城人休閑,除了報恩寺廣場,江堤便是最佳選擇。還有各式五顏六色的休閑自行車,三人座的,四人座的,彩色車棚,小青年們騎著,像魚兒一樣,在人群里游弋,又是一道流動的風景。

      站在橋上,聽不見江堤上散步的人們的歡聲笑語,吸引我眼球的,是男人們五顏六色的T恤,女人們鮮亮艷麗的裙裾,像魚一樣的休閑自行車,和人們腳步里透出的歡快和愜意。

      飛龍橋兩邊人行道上也有人散步,從南到北的,從北到南的,男女老少都有。幾個熟人從我身旁走過,互相點頭招呼:

      “吃了?”

      “你來得早呢?!?/p>

      “這陣涼快了?!?/p>

      “出來歇哈涼呢?!?/p>

      打過招呼,他們又自顧兒走自己的路,走成閑散的悠閑風景。

      我也在風景之中

      離開橋的西欄桿,穿過橋面,我來到東邊欄桿旁。我面朝東山站著,站成一個靜止的點,像貼在橋欄桿上的狗皮膏藥。我的身影,連同橋欄桿的影子,立刻被夕陽投射到橋下江面,構(gòu)成了一幅另類的圖畫,是印象派的大涂鴉。我的身影,在水面上拖成老長老長,那急流的江水,嘩啦嘩啦,打著旋兒往前,像是要逃離我給它們罩上的陰暗。

      夕陽把我的影子越拖越長。江風吹拂,內(nèi)心愜意無比。這樣的夕陽,這樣的晚風,這樣的江濤,古人經(jīng)歷過,今人享用著。但是,他們的感受,未必與我一樣。我站在橋上看風景,散步的人們在沿江賞風景,而南山上的人,高樓上的人,正在看我們,我們裝飾著他們的夢。這一點,卞之琳先生早已悟透。橋的前后左右都是風景,我們也在風景中,只是,不知道我這蒼顏白發(fā)的老丑顏值,是否破壞了風景的美感。

      龍安古城是涪江歷史的一部斷章。橫跨涪江的橋梁,不過幾十年或百多年壽命,是龍安城的一部斷章。如我等凡人,一生也只有幾十年光景,在歷史長河中,只能算斷章中的一頁。只有這橋下的江水,穿越時空,從原始森林的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從遠古洪荒流到今天,還要流向未來,永遠向前。

      古水長流不息,人如過客短暫。對于眼前的風景,我們不是更應(yīng)該倍加珍惜嗎?

      二、秋草在殘垣上搖曳

      1

      蒼黑色的老城墻,只剩下眼前這么幾處斷破的殘垣,躲藏在荒草荊棘的深處。每當?shù)巧媳鄙竭@段殘垣,在城磚砌就的陡峭梯步上攀爬時,我感覺似乎回到了五六百年前,那個大刀長矛的冷兵器時代。我曾設(shè)想,真的在那時候,我會不會成為一名身穿甲胄頭頂紅纓手提寶劍的將軍?或者至少是一名驍勇善戰(zhàn)的戰(zhàn)士吧!這古城墻內(nèi)外,是否發(fā)生過你死我活的血肉拼殺,我不得而知。俯身靜聽,我試圖聽出歷史上那些搏殺的聲音,但耳畔除了偶爾有呼呼風聲,我沒有聽到刀劍碰撞搏擊勇士吶喊廝殺的音響。

      山坡上的城墻,不是山下城墻那種燒制的大磚塊,而是就地取材的頁片石石板,用舂絨的熟酒米混進石灰做粘合劑砌成。日曬雨淋,石灰縫隙里已然長出雜草,墻縫里生長出青苔和毛絨。有一株巴茅,一大簇,長在箭豁雉堞上,細細的草葉已經(jīng)開始枯黃,部分已經(jīng)被秋風折斷,倒垂下來。長長的莖桿,有的已經(jīng)折斷,倒垂著。整簇巴茅在秋風中,左右搖曳,使死氣沉沉的古城墻顯出幾分生動。

      高處的城墻坍塌了,胡亂生長著大叢刺藜和荒草,沒法繼續(xù)攀爬,我只好梭下墻來。接近花甲的年齡,爬坡登山,很有些吃力。真的是梭,不是跳。墻體倒高不矮,下面是斜坡,不能往下跳。先選一處低矮墻體雉堞豁口的邊緣坐下,屁股朝前挪動,到了緣口,大著膽子朝前再挪,人便順著墻體滑下來。我們把這樣的滑動,叫做梭。

      我是朝著城內(nèi)方向梭下城墻的。這里正好緩平,生長著一大片茅草。我踩平一片茅草,席草而坐,斜靠著這生自明朝的古老城墻曬太陽。這截城墻是一道分界線,西邊算城內(nèi),山坡稍微陡峭些,東邊是兩個稍微坦緩的山灣,如今是古城的亂藏墳。城里死了人,一般都胡亂地葬在這山坡上。當初是抬著棺材來埋,現(xiàn)在有人只抱個骨灰盒來埋,但也要壘砌一堆石頭,有的還樹立墓碑。古城內(nèi)有四個居委會,人們戲謔這里是第五居委會,是那四個居委會居民的最后歸宿地。今天有入秋以來難得一見的好太陽。此時是下午四點過,正是享受夕陽的好時光。這個方位,背東北,面西南,夕陽從古城的上空越過,直抵我而來。屁股下面墊上厚實的荒草,軟和,舒適。深秋不冷不熱的夕陽,柔和,舒適,給我直抵心底的溫暖。

      我曾經(jīng)看過一部電影里,影片名字記不得了。有這樣一個鏡頭,記憶了幾十年:著名演員黃宗洛飾演的一個農(nóng)民小老頭,斜躺在一個石頭墻根的一堆秸稈上,敞開破衣爛衫曬太陽,一邊曬,一邊捉虱子。呵呵,多么溫馨的場面?。×钊肆w慕不已。我的脈管里有著幾千年的農(nóng)民基因,我自己有著深厚的農(nóng)民情結(jié),我的欲望好不奢侈。那人物形象,簡直就是魏晉名士捫虱瘙癢的樣本呀!我跟妻討論,等退休了,我們?nèi)マr(nóng)村生活。到秋冬時節(jié)有太陽的下午,也找一處避風的墻根,抱幾捆谷草鋪上,我們斜靠著曬它個夠。我們可以跟草木蟲鳥一樣,曬身體,曬內(nèi)心,自由自在,散淡閑適。沒曾想,還沒有等到退休,就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我們發(fā)現(xiàn)了北山上這段城墻,墻根下這處茅草坪,跟電影里和我期望的差不多。于是,逢著周末有太陽的日子,我們就經(jīng)常來這里,躺在草坪上,背靠著古城墻,享受清新的空氣和溫暖的陽光。我和妻不會像魏晉名士那般,捉了虱子,再討論它的肥瘦大小。我們可以聊聊家事,聊聊子女,聊聊工作和生活,或者是閉目養(yǎng)神,任由陽光下的樹影,和著微微山風,輕輕拂過我全身。

      2

      身旁的城墻,是地地道道的明代建筑物。按照志書上畫的地圖看,明清時期,這座古城的人口居住活動的區(qū)域,只占了城墻包圍圈內(nèi)的一半地盤。古城很特別,一條涪江裹肚狀地從西向東三面繞過。城墻便沿岸三面筑就,設(shè)有東南西三座城門,每個城門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從地圖上看,官衙、學(xué)塾、居民,主要居住在南半部分。北面這半,是高山,人們通俗地叫做北山,當?shù)匚娜藗兘兴淦辽健5珦?jù)搞文史的朋友說,翠屏山的叫法,查不到始出。史書好像有箭樓山一說。在北山的迎風面周邊,也筑了半圈城墻,與山下的城墻東西頭對接,完成了對小小城池的包圍。

      中國人喜歡封閉,筑一道墻體把自己圍起來,大到長城,小到院墻,完全是出于安全考慮??赡芤驗楣糯袊拇_不安全,強盜出沒,匪患猖獗。據(jù)說中國是世界上圍墻最多的國家。挖池筑城,把生活區(qū)域包圍起來,阻斷外族入侵或者野獸出沒,可以放心高枕。冷兵器時代,這是行之有效的防御辦法。當然,只能是冷兵器時代。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都是冷兵器時代,哪怕是火藥發(fā)明了多年之后。倘若當今,飛機大炮直至火箭核武,再什么城墻,也無濟于事??稍僭趺磮怨痰某菈Γ搽y免頹圮。秦城墻、宋城墻、明城墻。哦,眼前這就是貨真價實的明城墻,荊棘刺叢中的幾段殘垣而已。

      正是因為冷兵器時代一去不返,城墻失去了防御作用,于是,1950年以后,古城不古,進入了新城時代,城墻便被慢慢淘汰。先是1957年公路進城,戳破了北山腳下東西兩面的城墻。公路、汽車,都是現(xiàn)代化的產(chǎn)物。古城墻卻代表著封建時代的殘舊。新事物沖破殘舊,在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xiàn)。東南兩面的城墻慢慢被拆除,墻磚被搬去做了新建筑的基礎(chǔ)或者墻體,中間夯實的黏土,被挖出來填了地平。四十多年前,我初次進城,就沒有見著南城門了。我親手參與過東城門的拆除。那些磚頭大而沉,全勞力們也只能背得起兩塊。有的古城磚被運去建筑縣城的影劇院,有的磚被弄去砌了院墻,還有的可能墊了路面,甚至墊了老百姓的豬圈。墻里填充的黃泥土,挖去填了城外小春壩沙灘——小春壩如今是縣城的新開發(fā)區(qū),道路縱橫,樓房林立,燈紅酒綠,一派繁榮。封建時代的城磚和填充城墻的黏土,派作了充實新生活的材料,不知道算不算它們幸運,獲得了新生?哦,莫指責我是文物古跡的破壞者哈,我那時候只是一個屁事不懂只出勞力的中學(xué)生而已。那時候,就算是梁思成還魂,也無濟于事。而且,當時我們認為是在進行偉大的什么什么主義的建設(shè)運動,自豪極了呢。

      不知道什么原因,西面的城墻沒有拆完,城門也得以保留。西城門右邊是部隊駐地,戰(zhàn)士們在城墻上種植蔬菜瓜果。西城門頂上的城樓早已頹圮,長滿荒草,一長,就是幾十年,一直長到了“旅游興縣”的口號響起,才被拔去,恢復(fù)了一座仿古建筑的五方五脊翹角飛檐的城樓,像一只鶴,高傲地立在雞群里。古城的位置是軍事要隘,主要是西御氐羌,好像那樓名叫鎮(zhèn)羌樓。雖然沒見有幾個游客登樓觀景,但現(xiàn)在,逢著節(jié)慶,樓緣檐角上布滿霓虹燈,夜里閃亮,倒成了西街居民享受的一道鮮亮的風景。

      3

      北山陡峭,西北邊緣是懸崖,城墻就沿山而筑,建在懸崖上面那楞巖脊上。就算可以裹氈滾崖的鄧艾,也絕沒有本事攀上這樣的天然屏障。北山正頂,地圖上標有城門,好像還有名字,似乎記得叫做拱宸。但我去探尋過多次,沒有發(fā)現(xiàn)有城門的痕跡。東面從山頂?shù)缴较聨装倜壮菈?,沒人專門去拆除,是大自然的風雨侵蝕,自己坍塌垮毀,剩余些殘垣,斷斷續(xù)續(xù)地隱沒在草叢荊棘中,很難再有我這樣的窮途文人,偶爾前來光顧和問候它們了。

      太陽向西移動了一截。我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把茅草捋平順些,再坐下去。瞅瞅城墻上那株巴茅,在微風中舞動著它那凌亂的細細而瘦弱的身姿。之前來這里,常常是一家人。今天我一個人來。我的朋友們大多不喜歡爬山,它們喜歡坐在茶樓里玩玩撲克或者麻將。妻和女兒今天帶外孫去市區(qū)度周末。上午,我在單位里加班,沒有一同去市里。午飯后小憩一會兒,起床便信步由韁,爬上北山,來到城墻邊,獨自享受今天的這抹溫暖的秋陽。從家出發(fā),不到半小時,還算慢的。年輕人只需20分鐘。年輕人利索,往往忽視沿途風光。憑我花甲春秋的經(jīng)驗,走路要腳踏實地,可以左顧右盼,享受沿途美景。年齡越大,越喜歡古舊。這截殘陽中的殘垣,這片茅草坪,便成了我經(jīng)常光顧,沉靜思考的地方。途中有段山路很陡,我常常打幾個趔趄,但沒有摔倒。我蹲下來,仔細地系了系鞋帶。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我喜歡登山,但我又懼怕攀登太高太陡的山,只能停留在半高的山坡上吹吹山風曬曬太陽。我不是仁者。我喜歡戲水,可以游泳,劃幾把狗刨騷,但我不能橫渡大江大河,大多數(shù)時候站在橋上或者坐在水邊觀賞滔滔流水。我不是智者。但我還是心存一些仁和智,居于山水的邊緣,或者說居于仁和智的邊緣。對這種膚淺的人生體驗,我卻并不感到悲哀。

      4

      眼前這堵黑色的城墻,被那些白色的石灰勾出的縫線,劃分成有一定規(guī)律的正方或者長方形狀圖案。幾只螞蟻,有大有小,瘦弱的身軀,匆匆忙忙地從那些蒼黑的苔蘚和白色的縫隙上爬過,時上時下,似乎一副永遠忙碌的樣子。它們在尋找,不停地尋找,尋找它們的生活。它們是生命不息,奔跑不止??!古城墻的厚重,把螞蟻反襯得非常渺小。突然感悟:我又何嘗不是這瘦弱的秋蟲,樸素,卑微,渺小啊!

      單從建筑質(zhì)量的角度說,這截城墻,歷經(jīng)六百年的風雨,卻沒有被蟻螻蛀出洞穴,甚至掏空掏垮,這建筑質(zhì)量,用當今的質(zhì)量檢測標準,不知道該評為什么等級呢!如今的樓房、橋梁、堤壩、公路,豆腐渣工程占了多大比例,我不說,大家也心知肚明。

      北山中間有一道小山脊,秋冬季節(jié),山脊左邊蒼黃,右邊青綠。左邊是一大片青岡樹林,據(jù)說是民國時一個姓邱的縣長帶領(lǐng)民眾栽植的。青岡樹是生產(chǎn)老品種黑木耳的上佳原材料。它又叫柞樹,嫩樹葉可以養(yǎng)柞蠶,生產(chǎn)蠶絲。但山區(qū)的鳥雀厲害,放一林蠶苗,恐怕還不夠鳥雀們一頓午餐?,F(xiàn)在那片樹林全部亮腳,樹下沒有雜草,部分高處,光溜溜的地面,部分低洼,積一層樹葉。青岡的樹葉在秋陽里漸漸枯黃,秋風彈奏出“絲絲絲”“唰唰唰”能夠聽得見的樂曲。秋風從我的頭發(fā)上汗毛上撫過,彈出的音樂,我聽不見。樹林里邊甬道縱橫,甬道上還修建了一些蘑菇狀的涼亭。散步的人可以在里面歇涼。那山脊右面,是近五十年來植的樹木。山坡上土壤貧瘠,樹苗栽不活,人們就堅持不懈地年年栽種。主要是馬尾松和柏樹,幾十年來,還是成活了不少,包括亂葬墳山灣。一年四季,一片蒼翠青綠,算是綠化了荒山吧。樹木多了,林子里空氣,干凈,清新,富含負氧離子,對人體大有裨益。較大的松柏,有缽?fù)氪郑又匀簧L出來的夜合樹、臭椿樹、冬青樹和楓樹,再加上刺藜、荊棘和茅草,山坡便生長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了。零零星星的幾株楓樹,散落在青岡林和松林里,在秋風里舉起滿樹日漸紅艷的樹葉,像是舉著大山的旗幟,炫耀著大山的氣概,又像是一團團火焰,燃燒著大山的激情和山中寂寞的歲月。只有一條小路,從史書記載的北山書院位置上通過,鏈接到山脊西面的青杠林去。我突然發(fā)現(xiàn),國民黨留下的遺產(chǎn),正在漸漸枯老,新時代的草木,漸漸茂盛。而殘垣內(nèi)外地上黑黃的松針、枯黃的樹葉和茅草,洇濡成一部關(guān)乎自然關(guān)乎歷史關(guān)乎生命的哲學(xué)巨著的玄妙冊頁。

      5

      我曬太陽的位置,就在北山書院遺址旁邊,樹木稍微稀少些,荒草比較茂盛,適合我這樣的人躺著曬太陽。那書院,不知道是公學(xué)還是私塾,辦在半山樹叢中,倒也僻靜,適合苦讀文章?,F(xiàn)在,那書院遺址不過是幾截低低的山片石矮墻而已,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當年作為“書院”的文氣。前面不遠處,幾株冬青樹枝繁葉茂。墨綠色的枝葉間,幾只色彩艷麗的相思鳥飛來竄去,“嘰嘰嘰”的鳴叫,像戀愛中的小青年們,跳跳蹦蹦,活躍至極。有時候,可以遠遠地看見五顏六色的錦雞在刺藜中嬉戲,成群結(jié)隊的竹雞在荊棘中追逐,或者畫眉百靈在枝頭上鳴唱。免費享受百鳥奏鳴曲,誰有我們這福分?

      貓頭鷹和斑鳩在林叢深處歌唱:“呵呵——唬!”“咕——咕咕!”老人們說那是鬼丁哥在叫魂。本地人把杜鵑、斑鳩、貓頭鷹一類的山鳥統(tǒng)稱鬼丁哥,把山鳥稀奇古怪的叫聲統(tǒng)稱是在叫魂。其實,它們算得是山野之精靈,千萬年地為山野呼喚靈魂。人沒了魂魄,叫行尸走肉。山野沒了靈魂,就叫荒山禿嶺。尤其是這古城墻之內(nèi),半城為市,半城是山,山野里有花草樹木鳥獸昆蟲,人于它們,共處數(shù)百年,算是兩種靈魂的交融??!

      有時候,正爬坡,我腳跟前突然飛起一只野雞,那種色彩斑斕的野雞,“嘎——”,一聲鳴叫,撲愣愣飛向遠處,把我嚇得差點摔個背仰。大鳥小鳥的飛竄,完全不顧作為鳥的造型。它們怕見人,或是因為羽毛不美的羞澀。躲進草叢深處,就掩藏了整個世界。

      有一次,我和妻坐在這里曬太陽時,削蘋果吃,蘋果的香味,引來了一只松鼠,蹲在我們前面一米遠處。它一點也不怕人,兩只前爪時不時地在嘴尖抓撓,像是在向我們討要。妻把削下的蘋果皮扔給它,它并不驚慌,沒有嚇跑,抓過蘋果皮,大口大口地咀嚼起來。妻說:“像家養(yǎng)的寵物呢?!蔽曳治?,是山上游人見多了,它跟人已經(jīng)熟悉了。我感嘆:“人與自然,多么和諧??!”地球是以巖石、水和泥土為主的。但僅有這些,地球就會死氣沉沉。正因為有了花草樹木鳥獸魚蟲和人類,地球才鮮活起來。

      我不喜歡下雨天。雖然沒有下雨,郁閉的樹林下,仍有“空山新雨后”的幽美。潔凈的空氣,沐浴我周身,吸進我口鼻,浸過我心肺,潤進我的脈管血液中。我曾經(jīng)將耳朵緊貼在殘垣上,試圖聽到苔蘚們的私語,螞蟻們相互的呼喚和茅草們對秋風的怨懟,但我什么也沒有聽到,或許是我聰慧不夠吧。今天下午,我獨自斜躺在茅草上,看墻上那株茅草在夕陽秋風中搖曳,觀螞蟻們在古城墻上的奔跑,呼吸這片山林特有的清新空氣,沐浴樹林里的負氧離子。這是何等愜意的周末??!

      6

      古城四面環(huán)山。與北山對應(yīng)是南山。老百姓叫“正南山”,或者是“鎮(zhèn)南山”,四川話里后鼻韻少。我至今也沒有鬧清楚這個“zheng”或者“zhen”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東北西三面的山?jīng)]有這么多個字在前面呢?南山背后是綿延百里的藥叢山。南山頂上有座石塔。過去石塔高高聳立,在城里能一眼看見?,F(xiàn)在,塔周圍的松柏高過了塔身,淹沒了石塔,城里就看不見了。我去看過幾次,那實際上是一座古代字窟,焚燒字紙用的。古人敬畏文字和紙張,建專門的石窟焚燒有字的紙張,現(xiàn)在看來,也是一種環(huán)保意識。西邊是陡峭高大的老團山和相對平緩的義佛山,兩山緊接,形成一道高高的屏風。東邊的山岡較矮,名字特別,叫“東皋”,讓人感覺出幾絲楚辭般的古典味道來。老百姓也叫它“龍鳳山”,但我還沒有弄清楚哪是龍哪是鳳。每天,無論陰晴,無論我們是否看得見,太陽都從龍鳳山背后冉冉升起,從古城上空緩緩移過,再隱沒到義佛山后面去。古城一帶的人們,特別喜歡龍,取地名,龍安鎮(zhèn),龍王石。建筑物,龍鳳山莊,飛龍大橋。起店名,龍?zhí)?,飛龍居。設(shè)個縣級文藝獎,也叫“飛龍獎”。

      秋高氣爽,一片藍天。但西邊天空,已經(jīng)被夕陽染濡成一片淡淡的橘黃。夕陽像一個火球,繼續(xù)西走。有那么一瞬,我想起了羲和車輪的傳說。突然,一塊烏云飄過。烏云不大,不厚,遮擋了夕陽,邊緣被夕陽之火燒得通紅透亮。夕陽似乎在與烏云搏斗,從漏隙里刺出幾道光柱,如劍,如箭,又如舞臺上的追光燈,直抵山下古城。只是不知道山下的哪幢建筑,有幸成為此時的主角,蒙蒙煙靄籠罩,我看不清。

      7

      夕陽畢竟是夕陽,沒有那么強烈,沒有那么暴戾,只有溫和、柔嫩,非常舒服。此時,快五點了,夕陽的輝圈已經(jīng)挨近義佛山。一大片光韻和煙靄籠罩在古城上空,古城便朦朦朧朧地沉在山下。沒有了城墻和青石板街道小青瓦平房的古城,只有一座近六百年歷史的報恩寺,還算“古”字的代表,但這并不影響城里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從山上往下看,水泥樓像重重疊疊的火柴盒,螻蟻般的人們從盒子里進進出出,在南北縱橫的街道上游動。大大小小的各式汽車,像動畫片里的各種小怪獸一般,在街道上急駛,隨時發(fā)出“滴——滴,剛——”的叫聲。城外那條江流,靜靜地,靜靜地,永不停息地流淌——遠了,聽不見嘩啦嘩啦的江濤,看不見江流在巖石上濺起的浪花。

      古城之古,其實很有分歧。這城,上溯多久?縣內(nèi)最古的鎮(zhèn)子,當屬陰平古道中段的江油關(guān),今南壩鎮(zhèn),有史可查,兩千多年了。但是,那里始終沒有被稱為“城”,一直叫做“關(guān)”。明代才在蟠龍壩筑城,設(shè)縣,設(shè)府。據(jù)我推測,在蟠龍壩的新城尚未筑好之前,官府衙門和部分居民,應(yīng)該是在東山坡暫時留待,考棚辦公。因為那里現(xiàn)在還叫做“木泥城”。

      古城和這古城墻的歷史,都才六百多年。明朝朝廷在這里筑城,為了防御西藏東進,管理城以西的少數(shù)民族。那時候,城以西的各路少數(shù)民族,被朝廷派到城里的李薛王三姓土司衙門管理。那些衙門,級別不低,相當于現(xiàn)在的副省級。對內(nèi)文治,土司在城里邊修建一座規(guī)模不小的報恩寺,教化民眾。對外武御,高筑城墻,以防外族和暴民入侵。從明朝到清朝,歷史改換,但城墻還是這圍城墻。到了如今,古城脫胎換骨,成了新城,古城墻像是被一只無形巨手,折斷成了若干短截,甚至揉成了齏粉,成為了老年人的記憶和歷史書記載。這跟我們的某些被反復(fù)撕裂折斷的歷史一樣契合。山坡上幸免于難而殘存的幾段城墻,坍塌頹圮,淹沒在了荒草荊棘之中。只有這城外的江流,厚重的高山,高天的夕陽,還是六百年前的樣子,與明朝,與清朝,沒有別樣啊!

      8

      畢竟不是夏天,天氣日漸變涼,不久就要起霜了。變涼的恐怕還有時間,還有我的記憶,還包括這截殘垣作為曾經(jīng)完整的城墻的記憶。

      夕陽照在山坡上,樹木草叢上,照在古城墻上,照在雉堞上那株秋草上。那株巴茅草在風中毫不懈怠地繼續(xù)搖曳,繼續(xù)它的生命之舞?;蛟S是在囁嚅,低語,甚至哽咽,或許是在追憶她一生在風霜雨雪中的艱難成長。它一定會在某個降霜的早晨萎靡,死亡,又在幾天陽光里,干枯,粉碎,飄散在山坡上。

      潛意識里想:我何嘗不是這株野草?

      事如秋鴻,人似秋草,一輩子也就那么幾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彈指揮間。明朝那些夯筑城墻的,修建報恩寺的土司們,清朝那些府官縣官土司衙門的官吏們,民國那些豪門大戶和官衙管事們,如今,尸骨早已經(jīng)化作了塵埃,難尋蹤跡。明代城墻的這幾截殘垣,N年之后,也一定會蕩然無存。

      靜靜地檢閱人生,收拾心情,有時很有必要。人類或者動物或者植物,有出生,亦有死亡。任何事物和現(xiàn)象,有出現(xiàn),亦有消失。一座城市,有發(fā)展興盛,亦有衰落和毀滅。即使一株野草,也有春發(fā)夏榮,亦有秋敗冬枯。如日出日落月升月降,事物總是循環(huán)交替,這是規(guī)律,不可抗拒。但是,眼前城墻上這株地位卑微的秋草,畢竟從春夏生長過來,存在于這個美好的下午這抹美麗的夕陽下,搖曳在此時的秋風里。

      這,就足夠了。

      三、夕陽灑在古寺的碧瓦上

      1

      秋風吹過樟樹,一陣悉悉索索,樟樹就一溜煙地翻卷起灰白色的葉背,發(fā)出唰唰唰的響聲。翹檐角上的風鈴,輕輕地撞出幾聲脆響,“叮當”,“叮當”。這些聲響,不大,也不太小,恰到好處,似乎在傳播佛音,彰顯出佛門圣地的靜謐與神圣。寺內(nèi)那十幾株高大的古柏,屹然挺立,絕不為這些輕風拂動,沐浴在夕陽中,半邊翠綠,半邊綠里帶著溫暖的金黃。夕陽從雄偉的萬佛閣背后灑落下來,灑在古寺前邊的廣場上,把兩尊經(jīng)幢的影子拖長拖細,瘦瘦地描畫在清冷的花崗石地面上。夕陽把一縷金黃抹在山門前的石狻猊頭上,石狻猊昂著頭,顯出幾分頑皮和可愛。夕陽灑在碧藍琉璃瓦上,那些碧藍的古瓦,便在夕陽中閃著熠熠的藍光,似乎正在傳播著佛法,朦朦朧朧,幾分神秘。

      我走過寺前,欣賞飛檐翹角五脊走獸的古代建筑,更欣賞一抹夕陽劃過涪江源頭的高山和流水,劃過古城,劃過古寺,在碧瓦上閃亮。

      古寺名叫報恩寺,是這座古城的名片。有史可查,是明代正統(tǒng)年間的建筑,距今近六百年。在全國十多座同名的寺廟里,它很獨特。雖然同樣有山門、石經(jīng)幢、石狻猊、天王殿、大悲殿、萬佛閣、大雄寶殿,供奉著其他寺廟都有的泥塑木雕的菩薩老爺。但與其他寺廟不同的是規(guī)模宏大,仿故宮的三橋九洞,一色楠木斗拱,一律中式古體風格,卻沒有住寺僧人,沒有繚繞的香火?,F(xiàn)在,它是國家級5A級文物保護,供建筑學(xué)美術(shù)學(xué)的專家和學(xué)生進行研究。它沒有傳統(tǒng)意義的寺廟那般晨鐘暮鼓——連鼓樓都沒有。鐘樓吊著一口大鐵鐘,但沒人去敲擊。近年來,古寺被打造為本縣開發(fā)旅游的重要景點,報紙上電視上路邊的宣傳標牌上,書寫著“千年古龍州,中國報恩城”。但是,游客寥寥,門庭冷清,廟里的菩薩老爺們只能跟清風和鳥雀為伴。

      報恩寺的傳說多多,有人整出過好幾本書。主要傳說是明代土司王璽造反,建了皇宮,后來事發(fā),改建成了寺廟,謊稱給朝廷報恩。此說法,流傳了幾百年,至今還很盛行。經(jīng)專家考證,這是典型的藏傳佛教東移的見證,是土司王璽父子報效朝廷的厚禮?;蕦m一類建筑,一定是坐北朝南,而報恩寺坐西向東,應(yīng)了佛在西天的常論。現(xiàn)在的旅游解說詞,便把傳說和考據(jù)雜糅一爐,倒也妥當。

      報恩古寺的建造者是代表朝廷管理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土司。但在當時,他不過是個第三把手而已。古城的土司也與其他地方的土司不同,是朝廷從外地派來的漢族流官。其他地方的土司,大多是本民族的人擔任。在以夷制夷的土司制度里,王璽從江蘇揚州遠道而來。他認為朝廷給他封官加爵,封妻蔭子,于他有恩。有恩就要感謝,要報答。于是傾盡財力和兩代人力,花二十多年時間,建筑了這座佛寺,傳播佛法佛音,并且樹立牌位,“當今皇帝萬萬歲”,為皇帝祈福,表達報恩之心。土司制度早已經(jīng)消亡,王璽的尸骨早已經(jīng)化作了塵土。作為官員,政績?nèi)绾?,我們不得而知。他之上的那些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如今,還有誰記得?但王璽的報恩之心和報恩之行,流傳數(shù)百年,為我們當今的人,樹立了知恩感恩銘恩報恩的榜樣。這讓那些忘恩負義的人汗顏負疚。他留下的這座既是佛寺,又是建筑藝術(shù)的殿堂。這里地處龍門山地震斷裂帶,遭遇過兩次7級以上的大地震以及無數(shù)次中小地震,還遭遇過無數(shù)次大小的兵火戰(zhàn)亂,或許是王璽的報恩之心感動了上蒼,或許是古寺里的菩薩老爺們佛法無邊佛力廣大,近六百年來,古寺竟然沒有毀于地震天災(zāi)和兵火人禍,一直矗立在四面大山環(huán)圍的涪江之源,靜靜地沐浴在藍天之下陽光之中,述說著佛法佛音和幾百年風霜雨雪的滄桑變故。

      報恩寺所在的古城,現(xiàn)在只是一座小小的山區(qū)縣城。這個縣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是漢代西戍羌氐北御曹魏的軍事要隘,設(shè)過州,設(shè)過道。但治地在下游五十公里陰平古道中段的江油關(guān)。治地搬遷到此,是明洪武22年的事情,才幾百年歷史。這里還作過龍安府的治地,下轄西蜀的若干縣?,F(xiàn)在這個縣隸屬于綿陽市,與阿壩的松潘和九寨溝近鄰。古城只是一個山區(qū)小縣城而已。據(jù)說最早這里叫蟠龍壩,原始狀態(tài)的蒼松翠柏香樟楠木滿地生長。修建城池,燒制磚瓦,建筑街道屋舍,大多就地取材,方便近捷。有了官府,有了居民,有了祠堂,有了學(xué)塾,便需有寺廟,報恩寺也算應(yīng)運而生。

      我走過寺前,駐足聆聽。聆聽呼呼秋風,聆聽古寺風鈴。我想聽出裊裊梵音,究竟有什么真諦。

      但,我失望了——因為我聰慧不夠,天資愚鈍。

      2

      小時候,讀教科書,聽老師講,知道佛教是宗教,宗教是統(tǒng)治者拿來麻痹人民的愚民工具,是封建迷信,是牛鬼蛇神,應(yīng)該徹底打倒徹底粉碎徹底消亡。曾經(jīng)有一度特殊的時間,全國的宗教場所幾乎被搗毀殆盡,宗教人員幾乎被消滅殆盡,信教百姓都被沉重打擊。大多數(shù)寺廟都被作為“四舊”打砸,毀于一旦,而報恩寺卻被一個姓鄭的文化館館員設(shè)計保護起來——在寺廟四周豎起高高的大字報專欄,貼滿領(lǐng)袖語錄和畫像,造反派們便不能破欄入內(nèi),古寺才得以完好保存。那姓鄭的館員是個有心人,也是個聰明人。他沒有像梁思成那樣硬碰硬,而是采用了巧妙手法,為古城保留了重要的文物。

      報恩寺雖然后來也派作過其他用場,比如做文化單位的辦公場所,做學(xué)校的臨時教室,做體育比賽的場地,但都沒有遭受嚴重破壞。如今,不論農(nóng)村還是城市,信奉各種宗教的人越來越多,到處能夠看到恢復(fù)或者新建的寺廟和燒香點蠟磕頭作揖的現(xiàn)象。我曾親見,現(xiàn)代科技城綿陽的北郊,有座規(guī)模較大寺齡不過幾十年的年輕寺廟,叫圣水寺,春節(jié)凌晨,數(shù)萬人燒香。人山人海,擁擠不透。我們縣城東北山坡上,有座才建成二十年的寺廟,叫寶塔寺,逢廟會和春節(jié),燒香禮佛,也是信徒眾多,香煙繚繞,鞭炮陣陣。在磨刀河畔,我曾經(jīng)居住過十四年的觀音寺,寺廟被搗毀幾十年了,近年來,有人又去恢復(fù)重建,塑起幾尊菩薩老爺。聽說還做廟會,香火旺盛。就連作為5A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報恩寺,也允許信眾正月初一燒香磕頭,還減收門票。

      我跟朋友討論,這種現(xiàn)象為什么這么興盛,結(jié)論是,國人相沿已久的文化傳統(tǒng)。因為許多人精神空虛,需要尋求心靈的寄托。

      我不參與任何宗教活動,甚至不太相信宗教教義。但我加入了政治黨派。朋友指出:“你實際上也在信奉一種宗教?!?/p>

      人類的心靈真的很空虛,需要在宗教里,通過各種活動和儀式,使內(nèi)心世界充實,使靈魂得以升華。當然,善男信女中,未必都講得清楚靈魂的升華,他們祈求菩薩保佑平安,祈求發(fā)財,祈求生活幸福,純屬實用主義功利性質(zhì)的目的。在民間,這也無可厚非。

      土司王璽們,代表朝廷管理百姓,教化一方。修建廟宇,供奉菩薩,是那時候流行的時尚選擇。用如今的流行術(shù)語講,這叫做精神文明建設(shè),傳承祖國的燦爛文化吧。

      3

      一陣風拂過寺廟前邊的廣場,廣場上休閑的人們,倍感愜意??釤嵋幌?,又遇上幾個秋老虎肆虐,終于盼來幾絲兒涼風。古城沒有多少可供休閑的去處,這個廣場便是唯一的最佳的地方。廣場很大,晚上很鬧熱。人們下班后,在這里溜達,舒緩一天的勞累。四周的路燈,把廣場照亮,如同白晝。大媽們在這里,弄了兩撥壩壩舞,音樂聲此起彼伏。有點文藝細胞的退休大媽,不屑于普通的壩壩舞,便在西北角上另辟一處,跳些有點檔次的民族舞。年輕媽媽們帶著兒童,來騎車玩,跳繩玩,捉迷藏玩。有的孩子干脆在兩尊經(jīng)幢的矮圍欄上爬上爬下玩。此時的報恩寺,絕沒有影視作品中那些寺廟的陰森恐怖,反倒顯得溫暖、平靜和親切。而每天下午,廣場上則是另一番風景。中間寬闊的石板地面,還有幾分余熱,幾百個退休的大爺大媽,聚集在兩邊大樹下的水泥臺階上,開展老年人的適宜活動:聊天,歇涼,下象棋,打撲克——“將軍!”“飛相!”“吊主!”“嘿,嘿!莫只顧看美女,快出牌!”高大的銀杏樹,橫崩著幾十幅緊跟時令的標語,內(nèi)容廣泛,有法制宣傳的,有計劃生育的,有社保宣傳的,有紀念或者慶祝什么的。夕陽下,這些紅彤彤的橫幅,最中國的特色,直晃人眼睛,給人感覺,與古寺總有些不協(xié)和。

      西南角一株高大的皂角樹,枝繁葉茂,皂角關(guān)刀般地掛滿枝椏,在秋風中晃蕩,幾只鴉鵲,也在枝椏間飛動,不時呼朋喚友:“呀——”。山門前二道臺階上的香樟樹,一團團濃綠,與寺廟的赭石色紅墻相互映襯,色彩鮮明。銀杏樹的果子和葉子都已經(jīng)開始泛黃。偶爾掉下一兩個果子,或者飄落幾片樹葉,劃過那些紅彤彤的標語,砸在棋盤上或者撲克上,人們便抬頭望望,說:“再過十來天,該撿白果了?!庇袀€老人看看天,突然說:“我該去接孫子了?!狈畔率掷锏膿淇?,起身就走,把另外幾個老人,很突然地拋棄在了身后。正好此時,我看見一只烏鴉正從廣場上空飛過,“嘎——”,影子劃過花崗石地板。那老人走過廣場的身影,在夕陽下,映出一個金色的輪郭,似乎鍍上了一身佛光,緊緊地攫住了后面幾個老人目光,也牽引住了我的目光。

      4

      至今我也不是佛教信徒,但我的人生與佛門凈地似乎很有緣分。16歲以前,我在故鄉(xiāng)磨刀河畔一座掀了菩薩的破敗的觀音寺里生活過14年。如今我也在報恩寺前兩百米的舊樓房里居住了30年。1975年秋,我竟然在報恩古寺里求學(xué)半年。那萬佛閣下,曾經(jīng)做過我們本縣師范學(xué)校的教室。沒有青燈黃卷,沒有阿彌陀佛。來自本縣各鄉(xiāng)村的80多名青年,在里邊學(xué)習批判張三李四的斗爭哲學(xué)和繼續(xù)革命理論。中國古代,有許多人就是在寺廟里讀書的。佛地做現(xiàn)代師范的教室,古為今用,與古代寺廟教化民眾的功能,倒也一致。

      這滿地花崗石石板,是近些年才鋪上的。不知道王璽當年在地面鋪的什么。我記得花崗石石板之前,鋪的是青石板,再之前,是水泥,再之前,是自然生長的草坪,再之前,是城關(guān)鎮(zhèn)的蔬菜地,種一地蓮花白,像是一片伏地的頭顱,在朝拜古寺。當然,我這一口氣,倒推了之前五十年。那時候的古城,還留存著幾絲古味古風和古韻。草坪時代,這里是縣城里群眾集會的場所,可容納兩萬人。本地品種的巴地草,濃密,厚實,踩上去松軟,火巴和??h里經(jīng)常在這里召開大會,批斗張三李四,什么什么宣傳動員大會,或者是公審公判大會,高音喇叭發(fā)出刺耳的尖叫,警車“烏拉烏拉”叫喚,押送一車又一車的“罪犯”,“罪犯”們胸前掛一個大牌子,低著頭,在山門前邊的高臺階站成長長的一排——不知道那時候哪里那么多的人犯罪哦!那場面和氛圍,褻瀆著佛門凈地,也不知菩薩們?nèi)绾喂肿?。后來在這里開辟了群眾體育場,西南角圍了一個燈光籃球場,古寺前辟出兩個簡易的泥土球場。我們可以在草坪上任意跳鬧打滾。后來,有人在草坪上開了個壩壩茶攤,五角錢一杯青毛茶,夏天的傍晚或者秋冬里有太陽的日子,我就常去光顧。壩壩茶靠天氣招人氣,陰天,風大,是沒有顧客的。我曾戲謔那是“陽光產(chǎn)業(yè)”呢。

      經(jīng)幢前邊廣場臨街處,在大刮商業(yè)風的時候,曾經(jīng)建筑一排平房,商業(yè)出租。廣場被封閉起來,不讓人隨便進出。每天,店家開關(guān)金屬卷簾門,咣當咣當,估計把那些菩薩老爺也吵得夠嗆??v然是王璽在世,也無可奈何。二十年前,來了個縣領(lǐng)導(dǎo),一夜間,拆除了平房和廣場的圍墻,還百姓一處休閑場所。人們拍手稱快。那位領(lǐng)導(dǎo)拓街道,筑河堤,拆除了北山公園的圍墻,做了些受老百姓擁護的事情。后來他官升市級,再后來他因為另外的事情進了班房。但古城的老百姓說起他,把他與幾十個歷任縣領(lǐng)導(dǎo)比較,還是對他翹拇指。中國老百姓樸素,本真,贊揚做事情的干部,瞧不起貪官,更瞧不起庸庸碌碌的懶官。幾百年來,在這塊地盤上任過職的府官縣官,不計其數(shù),人們記得完嗎?他們的人生價值和官身價值,各不相同,但人們記得王璽父子。他修建的報恩古寺,他制造的泥塑木雕,至今還存在于古城里,庇佑著一方百姓,功德無量啊!

      5

      廣場東北角上,如今有兩個壩壩茶攤,但茶錢比草坪時代翻了十倍。我的住所距離廣場,直線不足兩百米,彎彎曲曲地走,也不過三百米。自從師范校搬出報恩寺,我就很少再進古寺了。除了有時候陪外地客人進去參觀。我不燒香磕頭拜菩薩,雖然我不敢說自己是完全的無神論者。但我喜歡去喝壩壩茶,傍晚去,一邊看夕陽,一邊品味本地的青毛茶,一邊任思維信馬由韁。我一向認為,壩壩茶場所,是老百姓自己的場所,最接地氣,能夠讓人放松心情。這是王璽當年建筑寺廟時萬萬想不到的功效。

      一個夕陽西下的黃昏,我又坐在古寺前喝茶。我的目力越過寬闊的廣場,越過高高的經(jīng)幢,越過那兩頭石狻猊,越過雄偉的山門,越過那株高大的皂角樹和那排濃綠的香樟樹,越過山門后面那些高大的古柏,目光直投向釋佛西來的方向,投向金黃的夕陽,和夕陽周圍那些如火如血的晚霞。我的思維任意馳騁縱橫,穿越古今,涉獵建筑,涉獵佛教,涉獵社會,涉獵生活,涉獵事業(yè)和愛情,或者,什么也不涉獵,只是靜靜地閉目養(yǎng)神。我正在胡想——不是浮想,突然一陣又一陣刺耳的聲響傳來,“吱吱吱,砰砰砰,嘎嘎嘎——”。循聲看,廣場前邊的大街上,有人在挖掘街道。問賣茶的老王,他說恐怕是在埋電纜線。這些年里,古城遭遇了太多的挖掘。窄街道拓寬,兩邊街房鋸掉兩步水,后來干脆把小青瓦平房全部拆除,建了不倫不類的水泥洋樓。街道的青石板撬了,代之以三合泥,代之以老柏油,代之以水泥地,代之以黑色柏油。我一度理解“改天換地”一詞,以為這就是真正的“換地”呢。古城不古了,新生長起來的水泥樓,灰不溜秋,與古城和古寺的風格毫不協(xié)調(diào),就像西裝配著瓜皮帽子一樣。新街道一直就被人愚公般翻挖不止,今天挖,明天挖,下水道挖開,地面才埋好,排污的和雨水要分開,再挖開重新弄。供水管道才埋好,又挖開說是換大的。天然氣管道才鋪好,電信局又來挖開埋電線。供電所的電纜才埋好,移動公司要挖開埋光纖。一條街道,給人感覺是天天在挖掘,路面千瘡百孔,像補丁重著補丁粗針大線縫就的百衲衣。這還讓我想起鄉(xiāng)下的田野,每年總有幾次,把土地犁開成新鮮的傷口,再在傷口里播種自己的生活——據(jù)說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免耕,不再犁鏵了。難道國人真的喜歡折騰?而且喜歡瞎折騰?那些施工人員,在刺耳的噪音中,掀騰起濃濃的灰塵,彌漫半條街道,彌漫半個廣場。有摩登女郎走過,以手捂鼻,另一只手作扇子狀扇動,試圖趕走塵灰。有路人時不時咳嗽幾聲,努力把吸進喉頭的塵土咳出來。汽車停在路邊,玻璃上積厚厚一層灰土。白襯衣走一條街,可能立刻成灰襯衣。挖掘機鼓搗出的那些塵土,在夕陽透過樹枝投下的光柱里飛揚,飄蕩,飄散在古城的各個角落。飄過那些紅彤彤的標語時,讓我真切地體會到了“紅塵滾滾”一詞。這滾滾的紅塵隆重地包圍著古寺,飄蕩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彌漫在整個古城上空,也侵蝕進古城人的心肺和血液。

      原本潔凈寧靜的古城古寺,現(xiàn)在哪里還有寧靜,哪里還有清潔呢?盡管距離釋迦牟尼的塑身不過百米——菩薩們沒有能力不讓噪音騷擾,也不能逃離躲避,恐怕只好“歆享”這些紅塵吧?這也是土司王璽當年無論如何想不到的吧!當這些噪音響起的時候,樹下打撲克下棋的老人們便一片聲討:“龜兒子些,吃飽了撐的!”“咋個不早先設(shè)計好,一次性弄完嘛!”“端公掙不到道士的錢。一次弄完了,后頭的官員咋貪得到呢?”抱怨,謾罵,手里的棋子和撲克,還是該出啥出啥。中國老百姓善良,耿直,最多不過發(fā)幾句牢騷而已。再不然,幾個呼吸道或者肺部有毛病的人,一邊咳嗽,一邊嘟嘟噥噥,背著手走了。但這絕不算逃離紅塵??!

      這或許本來就是我們該有的生存環(huán)境吧。我們生活在塵埃中,我們自己就是一粒塵埃,渺小,卑微。人類注定生活在塵埃中,與塵埃為伴,在塵埃中結(jié)塵緣。城市、社會、掌管城市和社會資源的權(quán)力,則是一只只無形的手,又如滿眼的煙塵,比如霧,比如霾,比如核泄漏,巨大,神奇,無處不在,力量無窮。

      我無法逃離。我能夠逃到哪里去呢?我們都只有忍受。長期的忍受,能夠使人改變心態(tài),從容忍變成習慣。人們常說,習慣了就好了。人們總是生活在舊的習慣中,又不斷培養(yǎng)著新的習慣,連體質(zhì)都會在習慣中慢慢適應(yīng)。我坦率地承認,我沒有能力改變現(xiàn)狀。我趕不走噪音和灰塵的制造者。憑武斗,我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打不過人家——姑且不說打架斗毆合不合法。論文斗,縱使我扯開喉嚨講理、吼叫、或者謾罵,那些施工的人可能會一臉茫然地望著我,說:“你是三醫(yī)院出來的吧?”那些工人,僅僅是掙幾個飯錢。出個什么事情,他們就是替罪的“臨時工”。背后操縱的公權(quán)者們,要么在拼政績,要么在撈腰包,在目前鋼筋水泥拉動經(jīng)濟的國情里,是公開的秘密,誰都明白。但誰能說破呢?

      6

      賣茶的老王撐起一把傘,可以略微遮擋一點灰塵。至于噪音,只有寄希望于他們快點挖完。我曾經(jīng)問過老王:“你是不是王璽的某代后裔?”他答不出。這倒讓我想起了那些善于攀附名人的人,生怕逮不著這樣的機會。近年來,時興做家譜,記得有家姓李的人,前些年做一本厚厚的家譜,攀上唐朝皇帝不說,還轉(zhuǎn)彎抹角攀上了當時顯赫的安徽胡姓。古城這個縣,歷史上沒有太有名氣的人,只有王璽,在這座古城,聞名幾百年。賣茶的老王不攀附。其實,是他說不清楚?;蛘咚婢褪峭跬了镜暮笠?,算官N代,也未可知。

      夕陽已經(jīng)挨近西山頂了。那余輝斜著灑下來,像是給古寺的一切鍍上了一層薄金。尤其是灑在琉璃瓦上,那些碧綠的瓦背便閃耀出亮麗的金輝,熠熠閃閃,讓我體會到了什么叫“金碧輝煌”。我甚至認為,那就是人們追尋的佛光,至少是佛光的一種吧。這夕陽,也當沐浴過古人王璽,也照耀著今人我們,還定將照耀來者。晚風吹來,拂過古寺前的皂角樹香樟樹銀杏樹和天王殿后面的古柏樹,拂過古寺夕陽鍍金的紅墻碧瓦,拂過古寺廣場上的每一個人。這算不算佛風浩蕩呢?五百多年前,土司長官王璽也該是在這里,吹沐過這樣的風兒吧?這風兒,吹拂過古人,吹拂著今人,還將吹拂未來的人。但是,它已經(jīng)算不得是古風了!

      老王給我續(xù)上熱水,玻璃杯立刻又一次冒出一縷青白色的氣霧。我美美地喝上一口,吐出茶末,長長地舒一口氣,便斜躺在塑料椅子上,繼續(xù)欣賞夕陽下的古寺,欣賞古寺上的夕陽和它四圍血紅的晚霞,欣賞夕陽下碧瓦閃著幽幽藍光。

      猜你喜歡
      夕陽古城
      《疊加古城》
      包裝工程(2023年16期)2023-09-27 10:53:11
      這里的“夕陽”別樣紅
      金橋(2020年12期)2020-04-13 05:51:10
      浪漫夕陽
      青年歌聲(2019年11期)2019-11-13 08:07:04
      夕陽的見面禮
      我有兩個童年,一個古城一個江邊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26
      翹街古城
      夕陽
      夕陽
      安居古城
      青年歌聲(2017年6期)2017-02-08 13:56:31
      為讓夕陽更美好
      政和县| 西青区| 井冈山市| 中超| 台东市| 东平县| 芦溪县| 天峻县| 顺义区| 唐河县| 清水河县| 福建省| 弥勒县| 四平市| 安乡县| 阿克苏市| 蓬安县| 三河市| 宁阳县| 科尔| 南昌县| 旬阳县| 通河县| 花垣县| 黄大仙区| 无锡市| 龙海市| 夏邑县| 赤壁市| 新蔡县| 洪江市| 醴陵市| 永新县| 密云县| 桦南县| 高陵县| 商城县| 河西区| 汝阳县| 油尖旺区| 新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