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雪浪中學
歐小龍
·青少年綠洲·
大渡橋橫鐵索寒
無錫市雪浪中學
歐小龍
“瀘定橋,瀘定橋,我們?yōu)槟慊硕嗌倬?,費了多少心血,現(xiàn)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1935年,激戰(zhàn)后的瀘定橋上,時任中央紅軍總參謀長的劉伯承用腳重重地在橋板上連跺三下,感慨萬千!
此時此刻,望著我校紅色藏品館中“飛奪瀘定橋”的像章,聽著講解員的娓娓敘述,我的思緒一下子放飛到80年前紅軍那段可歌可泣的戰(zhàn)斗中去了。
1935年5月,紅軍在長征途中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崇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國民黨軍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后來又調(diào)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
紅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紅四團官兵冒著瓢潑大雨,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終于在5月29日凌晨6點到達瀘定橋西岸,創(chuàng)造了人類行軍史上的奇跡!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由13根鐵鏈組成,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蕩秋千似的。橋面上的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紅褐色的河水涌起翻騰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真叫人心驚膽戰(zhàn)。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墻和山坡上筑好工事,憑著天險,有人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紅四團馬上發(fā)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zhàn)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戰(zhàn)士們手持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qū)Π稕_去。跟在他們后面的是三連,戰(zhàn)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英雄們奮不顧身,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激戰(zhàn)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狽地逃跑了。
紅軍的主力終于渡過了天險大渡河,取得了長征中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這段可歌可泣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被賦予“十三條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美譽,朱德也為之題詞“萬里長征猶憶瀘關(guān)險”。
紅軍長征途中有許許多多壯懷激烈、舍生取義的故事,紅軍戰(zhàn)士為了信仰和正義,拋頭顱、灑熱血,沒有一絲畏懼,沒有一絲想到自己,只是前進,前進,前進!當年戰(zhàn)事非常緊張,打完瀘定橋,部隊又繼續(xù)向前打,那22位勇士的名字沒有來得及記下來,后來在長征路上,大多數(shù)都犧牲了。但歷史記住了這一英雄群體,他們的事跡,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
我們會永遠傳承長征精神,在未來實現(xiàn)強國夢的征程中,肩負重任,敢于擔當,光榮的歷史將由我們來續(x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