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周的詩
賀街八景之桂花井
五百年來,有誰在此嬉戲
苔蘚匍匐,水深幽篁
石縫殘留著歲月的記憶
一瓣一瓣,打磨成似桂花花瓣
桂花井水清甘冽,香如桂花
有誰能在此共飲一掬呢
同著不羈的風雨,抑或交投的俚語
笑聲在不經意間漣漪
香爐石獸,社鼓烏鴉
是否有乾隆爺?shù)南沐阚E
還是有明皇朱由校的手藝
而我只在晴明的日子
徜徉在桂花井一隅
我只是個找尋歷史的過客
遠去的打水聲木鐸如罄……
賀街之南漢之紅花磚
陽光熾烈,春妍花繁
水祿萍斷,墻陰草蕪
不知漢唐,怎為華夏
一千年的述說
一千年的迢迢
青蕨和苔蘚的相伴
沉淀竟能如此美幻
一切的苦難也無法磨滅鮮明
魚骨紋、五銖紋、竹節(jié)紋、太陽紋
紅色的花磚上仿佛演示著
那些工匠們的專注和想象
一片荊棘遍地的夷方
一群衣蔽裹體的男人
時而是黑亮亮的肌膚
時而是握鏟琢磨的沉思
喧囂和鼎沸已經沉寂,宋元明清
更無言倭寇的呼嘯利器
是涂鴉還是不朽的雋永
抑或包含了生活的臺詞和愛的格言
無法想象的穿越,竟能讓一千年后的我們
惶惑地面對……
賀街之文筆塔
羽扇綸巾,吟詩賦曲
我只是江南一逍遙書生
手掩門扉,燈花暗焰
望他朝一夜看盡長安花
三月趕期,風餐露宿
心中忐忑十年如東流
起筆運氣,胸端千萬
殿前對答如流入三甲
剝落的彩墻,漸去漸遠的朗朗
琉璃的檐瓦冷靜如垛
八角攢頂尖蒼穹空靜
高中及第的幽魂宛如昨夜黃花
依然是那一列城堞
滄桑得似進了悠遠的古音
而在藍天陽光下
我們倆與前朝學子有了一次
隔空的濡沫和推心
夜游黃姚鎮(zhèn)
夜說來就來了
且伴著濕漉的石板
黃昏的燈籠裹著一間間幽靜
——朦朧的家
終于可以卸下一天的吆喝
酒旗和門匾
咿呀咿呀的風扇和深沉的笛子
黑夜來臨前的白和酒吧搖曳的迷蒙
斑駁的磚墻上掛滿了
穿旗袍女子的畫像
民國女子的古樸和典雅
婀娜含黛,淺笑低眉
黃昏下司馬第顯得有些凋敝
馬槽和馬栓似醉了地躺著
水在暗色中有一片明亮
放船歸來的畫舫微微晃擺著漣漪
燈在天上、水里及情人的幽會中
拂琴的女子哪里去了
梳著流蘇,錦衣翻飛
記憶中的接廬躡足而來
唯只剩下這三三兩兩
我們這些被遺漏的旅者
仿佛一種慵散在閑蕩
世界真的靜了,靜了
秀水村的柿子
伴隨石板的穿越
仿佛千古馬蹄鈴脆
柿子青了又熟,熟了又落
俯瞰著這條繁華古道
商賈書生穿村而過,放眼中原
十月柿子十一月透
樹葉凋零 柿子卻依然昂起頭
宛如一個個小小的紅燈籠
寂寥地伴隨著古村的斜陽余暉
我們從時光隧道感受柿子的甜澀
選擇是多么重要
柿子澀,澀如人生
柿子甜,甜如生活
甜澀也許就在那一瞬間
柿子成熟的過程儼如我們的一生伴隨我們的滄海桑田
而我們,除了咀嚼卻還可品嘗
秀水村的拴馬樁
曾經拴過鐵戟盔甲將軍戰(zhàn)馬的
曾經拴過紅綢絲錦進士軒轅的
曾經拴過腰纏萬貫商賈穿街過巷的
曾經拴過心中藏萬卷圣賢書書生向往的
而冬意微醺,秋色更濃
黃昏似裹了一層神秘的紗
是誰在述說這千年的輝煌
唐、宋、元、明、清
晃一晃都感覺這是多么厚重
時光已經穿越,繁華鼎沸飄散
明麗的燈籠已經湮滅
而深入土地的拴馬樁卻猶在
一個拴馬樁代表了什么
地位、向往、理想以及門庭
是延續(xù)后人向前的夢
我們只是江南一舸飄客
我們從遙遠走來
又將飄向遙遠去
風散了便了無痕跡
故事只有后人在講訴
而我們,卻在傾聽前人的往昔
梵安寺
風有點大,梵安寺有點寒
守寺的老人圍著火爐
燙上一杯清茶
冷冷的香爐和裊裊的水霧
有炮竹聲從遠處傳來
驚得老人忘記了敲罄
有誰能把目光和思維
在世俗和無聲中
來回穿梭和品嘗
鳳尾長青
傳說是梵安寺被留下的
唯一寶物
千年的修煉
是妖還是精沒有誰知道
不要說鋪門人這么迷信
我寧愿相信
它是寺內為取功名夜讀書生
相依相伴的幽魂
注:梵安寺建于宋宣和年間(1119-1125),內有千年“鳳尾蕉”,鳳尾蕉其實是四川蘇鐵,屬于蘇鐵科,已有一千年。
石城記
今天很冷,石城也很冷
凜冽的風不停地吹送著石板
還有千年的廢墟
整個城墟只有我們兩個人
我們既不是盜寶者
也不是文物勘探愛好者
而只不過是仰慕靈魂的游者
黦黦凝黛,榕樹巉巖
蕨草肆虐,廢墻榱梁
整個石城里空曠、冷清
嘚嘚的馬蹄穿透了千年石板的凹槽
我們只是感嘆
英雄的濡沫和落寞
熙攘的繁華和孤獨
每一種過往
都是那么壯麗而又蒼涼
世事既然已過,留下的只有
我們兩人孑然的身影
雨打荷塘
雨來了,是半夜
帶了點氣勢和怒氣
聽說臺風把防城港弄得
有點狼藉,這臺風也真是
窗櫳已闔,夜燈迷茫
小孩酣睡,酒催人醒
濕氣和熱氣相互交替
想屋外的荷塘怎能度牒
那溫潤的含苞花蕊
豐盈如蓋的亭亭水盤
如果嬋娟滿盆,星星點綴
將如何清芳鋪面,水澹蛙鳴
如今一池的風鳴和雨聲
我只能閉眼暖心
想象雨中荷塘花折葉殘
一潭碧水波詭云譎
心想也好,肆虐過了更美麗
除了流光還有一層光暈
我只好把自己丟給這個裹著臺風的夜晚
還有雨中荷塘每支菡萏對我的傾述
白衣 舟楫 紅蓮
只是,這一身白衣是不甚目睹的
如果有窗欞,我會縵立成雕
纏眷于這江南的紅衣魚浪
而詩是要寫的,哪怕是絮絮叨叨
而伊呢,我得踏破三十六陂春色
只取一瓢為伊簪花弄水
波影粼粼,一舸溢出
熏風吹香輕楫咿呀
是白衣水鄉(xiāng)的女子凝目溫婉
還是探頭舟楫的不忍嫣然搖動
也許,我愿做一回風荷中的紅簪
一朵最為接近蓮的心事
傾聽那囷囷的過往
靜靜地對視
享受著脈脈和停駐的時光
(責任編輯 高地)
黃宇周,1970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邵陽市,畢業(yè)于目前的邵陽學院。蟄居深圳多年,也曾在杭州和廈門工作過,現(xiàn)定居于廣西南寧。目前從事生物制品銷售工作。十多年前開始詩歌和散文寫作,作品散見于《中國詩歌月刊》《參花》《今生我在——現(xiàn)代愛情詩歌精選集》《深圳科技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