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紅霞
愛崗敬業(yè),夫婦共譜和諧之歌
——記四師六十七團中學教師張旭、韓娟夫婦
□毛紅霞
今年37歲的張旭和36歲的韓娟夫婦是大學時的戀人,張旭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含蓄樸實,是一個比較認真踏實的小伙。韓娟,干凈利落的短發(fā),微胖的她一見面就是滿臉的笑容,性格爽朗、樂觀。
2004年夫妻倆大學畢業(yè)后,懷著對新疆兵團的神奇向往和要闖一番新天地的熱情,一起通過招聘會從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來到四師六十七團中學工作。12年的風風雨雨,12年的艱辛磨練,讓他們深深了解了第一代軍墾人的艱辛和屯墾戍邊的精神,也讓他們感受到了團場人的淳樸,同時也讓自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團場人。
如果說大學畢業(yè)為了純真的愛情選擇背井離鄉(xiāng),遠離父母是他們當時的沖動,那么這12年的時間又見證了他們夫妻二人的堅定。初來團場,看見團場人的生活環(huán)境,并不是他們心中那么的神奇,而是面對酷暑和寒冬的勇氣令他們折服。夫妻倆下定決心要像團場人一樣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于是,他們開始慢慢適應團場的氣候,與團場的人們結(jié)下深厚的友情。
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是他們的信念。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記得剛到學校不久,因為住宿條件緊張,他們暫時和學生住在宿舍里,當時還在上小學的孫夢怡因為父親生病,母親要陪著一起去烏市做檢查。小夢怡的生活沒有人照顧了,張旭和韓娟知道后,就主動與小夢怡的父母商量,由他倆來照顧夢怡的生活。在照顧夢怡的一個月里,夫妻倆當自己的孩子一樣來照顧,做可口的飯菜給夢怡吃,還幫助夢怡補習功課。當小夢怡的父母安全回來后,為了感激他們要給他們小夢怡的生活費,但被夫妻倆拒絕了。如今,小夢怡今年上高三了,6月份就要高考了,夫妻倆仍然還在關心小夢怡的學習情況,并和孫夢怡的父母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十幾年來,夫妻倆經(jīng)常這樣帶著家庭困難的學生和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來自己家中,既照顧學生的生活又幫助學生提高成績,還成為與這些學生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張旭和韓娟夫妻倆既是生活的伴侶,又是事業(yè)的相互支持者,在家里時常交流工作體會,相互取長補短。張旭帶的是初中數(shù)學,妻子韓娟帶的是小學數(shù)學,所以有時候會有一批學生妻子帶了張旭繼續(xù)帶。因此茶余飯后談論學生的話題就更多了,他倆經(jīng)?;ハ嗔私鈱W生小學和初中時的各種變化及發(fā)展,讓他們從中總結(jié)了更多的經(jīng)驗,在實踐中學會了用發(fā)展的眼光去評價孩子,從而堅定了他們共同的教育理念——教育學生“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學習”。他們經(jīng)常說老師身上有一副擔子,一頭擔的義務,一頭擔當責任。
他們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隨著女兒的出世,他們更加堅定了生活的信心,他們決定留在團場,為團場的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如今,張旭是六十七團中學部教研員,妻子韓娟是小學部教務主任,女兒在六十七團中學上小學三年級。夫妻倆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學技能大賽并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多次被評為團級“優(yōu)秀班主任”“先進教師”“和諧小康家庭”稱號,兩人分別都榮獲過師級“先進教師”,妻子韓娟于2012年被四師教育局評為“師德標兵”光榮稱號。
自古忠孝難兩全,有了女兒的她們更加珍惜和孝敬自己的父母。如今而立之年的他們不能在父母面前盡孝成為了他們隱忍的痛。夫妻倆的父母都在老家,他們也想接父母來新疆生活,可是老人不愿來新疆和他們共同生活。于是夫婦二人無論大小節(jié)日都會為雙方父母以充話費、網(wǎng)購衣物、轉(zhuǎn)賬等形式送去祝福,以表孝心。一家三口一起保證每周必須和家里人通個電話或者視頻聊天問候近況。每逢回家探親,他們更是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為他們盡孝。
除此之外,他們夫妻多年來在鄰里之間、同事之間都很熱心,都能夠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他們夫妻也因此受到身邊人的好評和贊揚?,F(xiàn)在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住上了新的樓房,還購買了一輛私家車,從女兒5歲半時每周送女兒去伊寧市參加興趣班學習,一家人過著和諧、平淡的生活。為人誠懇、踏實、善良,做人表里如一,待人熱情謙虛是他們做人的標準,也是他們身邊80后和諧幸福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