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鐘
摘要:新時期,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因此,探討其課程建設和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十分必要。該文主要分析了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幾點課程建設和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高職;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6-0143-02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已進入信息時代。在信息時代,高職院校的學生應具備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技能。作為一門通識性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也是面向全院學生開設的公共基礎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該門課程的改革建設勢在必行。
1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當前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針對性和合理定位
作為高職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基礎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也是高職院校培養(yǎng)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門重要基本課程[1]。從這一角度講,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最終目標及其合理化定位只有滿足社會人才市場要求,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才能夠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優(yōu)秀人才。但是,就目前來講,我國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在該門課程的教材選用、教學目標確定和任課教師的合理安排方面還沒有一個細致化的工作,還無法滿足學生在計算機應用能力方面的需求。此外,當前所使用的課程教材的針對性明顯不強[2]。比如,若選用計算機專業(yè)課程的教師作為非專業(yè)課程的任課教師,則可能出現(xiàn)教學目標設置過高等問題。再如,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十分缺乏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無法得到有效地提高。
1.2課程教學資源不足
從一定程度上講,高職院校若要通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就應具備雄厚的師資力量、過硬的教學器材和其他硬件設施[3]。但是,隨著高職教育院校擴招政策的繼續(xù)施行,現(xiàn)有的硬件設施和辦學條件很難進一步推進其《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而影響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提高。
1.3 學生基礎學習層次不同,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入學之初,高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而教師所制定的教學進度依據(jù)大都是學校的教學要求,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矛盾。就目前來講,多數(shù)高職院校多采用大班教學的方式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提高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比如,若教學內容難度太大,基礎較差的學生就容易失去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若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就難以滿足基礎較好學生的學習要求,進而會使基礎較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傊?,由于學生基礎差異較大,大多數(shù)教師難以做到充分協(xié)調教學進度與內容,也就無法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目的,最終影響了實際的教學效果。
1.4課程理論與實際操作教學課時分配不合理
從本質上講,理論與實踐作為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4]。該門課程最終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既需要重視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也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由此可知,教師的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同樣重要,缺一不可。但是,就目前來講,多數(shù)高職院校該門課程的教學課時明顯不足,特別是在實踐教學方面。因此,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
2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2.1 規(guī)范課程管理
一般情況下,課程管理內容主要有教學大綱、目標、教材、考核和教師等[5]。從一定程度上講,規(guī)范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標準的統(tǒng)一,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享。具體來講,課程規(guī)范化管理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其一,應確定《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高職人才培養(yǎng)中的基礎地位,并強調其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二,應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和個性化發(fā)展需要進行課程方案設置,并進行有重點的研究內容教學。其三,在學生入學時,教師應對其計算機應用水平和就業(yè)后的實際能力進行調查分析,進而明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以為課程的后續(xù)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其四,作為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教學大綱應符合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教學目標,才能夠保證教學指導的規(guī)范性。
2.2完善教學資源
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分析,應加大該門課程的教學資源建設力度。具體來講,一是可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并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二是可開通網(wǎng)絡課程平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檢測能力;三是可開通課程案例平臺,應用于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四是建設學生作品展示平臺,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與交流;五是建設考試系統(tǒng)平臺,實現(xiàn)課程考核的有效驗收。
2.3 加強教材建設
作為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知識載體,教材也是基本的教學工具[6]。從一定程度上講,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只有具有針對性并適應高職教育與專業(yè)發(fā)展水平,才具有相應的教學意義。因此,加強教材建設勢在必行。具體來講,一是教材內容應具有基礎性、應用性、時代性和先進性;二是教材內容應符合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三是教材內容應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2.4 加強優(yōu)秀教學團隊建設
作為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的關鍵,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為實現(xiàn)課程建設的統(tǒng)一管理,應建立課程管理負責制,明確課程負責人;二是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政策,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與教學質量;三是可適當組織開展相關的教學研討和實際操作技能競賽,促使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技能應用水平;四是可通過建立課程教學團隊,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建和共享。
2.5開展分層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普及,信息教育已在全國中小學全面展開。但是,由于城鄉(xiāng)和地域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別,高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也存在相應的差距。因此,采用分層教學的形式,通過提出各層次的學習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實現(xiàn)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此外,可對部分學生實行課程免修或免試,拓寬學生的計算機應用知識面,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2.6 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從一定程度上講,課程教學形式對課程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決定作用。但是,無論是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統(tǒng)考試形式還是側重于操作技能的無紙化考試都無法滿足對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的全面考核要求。因此,應加強對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教學過程考核,一方面應建立標準試題庫,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進行全面考核;另一方面應將實訓項目的完成過程納入考核內容,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測試。
3 結束語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原有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已不能滿足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應根據(jù)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課程建設,不斷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方法,構建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呂雅君.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有效教學策略淺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02):336-337.
[2]李曉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有效教學”策略與方法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2):2785-2787+2791.
[3] 趙建新.高職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及改革創(chuàng)新[J].軟件導刊,2014(06):197-198.
[4]章晴,付江帆.淺談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J].南昌高專學報,2011(05):139-140+152.
[5] 王一軍.高職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創(chuàng)新與改革[J].科技視界,2015(05):69.
[6] 高建芳,張嵐.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與改革[J].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0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