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殼對于龜類來說有什么作用呢?當然是保護它們免受天敵的傷害。但事實上,科學家們長久以來都不清楚龜殼最初為何進化出來。最近,美國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發(fā)現,龜殼最初的作用與挖坑有關。
肋骨在動物活動中起支撐身體和協(xié)調肺部通氣的作用。但是對于四足動物來說,更寬的肋骨會使動物的身體更加僵硬、活動更緩慢,并且還會干擾它們的呼吸。而研究人員發(fā)現,龜殼進化過程中最主要的生理變化恰巧是其肋骨慢慢變寬。
那么,更寬的肋骨與龜殼有什么關系呢?正南龜是一種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發(fā)生于距今約2.6億年前)中存活下來的生物,它們被認為是龜類的祖先。不過它們與現在的龜類不同,它們有很寬的肋骨。研究人員認為,在那時,正南龜正是因為躲到了洞穴中,才躲過了大滅絕。而為了挖這些洞穴,它們需要保持前肢的挖掘動作足夠有力,這意味著正南龜的身體需要一個穩(wěn)定的支撐。這使它們的肋骨不斷增寬,最終進化成為龜殼。
所以,龜類的殼最初不是為了保護它們不被天敵傷害,而是為了挖洞逃生。
大科技·科學之謎201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