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祎
《左耳》藝術(shù)賞析觀后感
熊祎
《左耳》生動地塑造了小耳朵(陳都靈)、許弋(楊洋)、張漾(歐豪)、黎吧啦(馬思純)等一批年輕人形象。那時,他們17歲,有激情,有憧憬,更有在成長時期青春帶來的美好和疼痛!左耳聽力不好,如果站在左邊說話就聽不見,這樣一個不起眼而渺小的“我”在暗戀的男生許弋被一個放浪女孩吧啦追到手后而心碎,后來卻在偶然的機會中,與情敵黎吧啦成為了朋友,也認識了黎吧啦真正心愛的男生張漾,在黎吧啦死后甚至有段時間想變壞。
《左耳》一致被各界認為是饒雪漫的巔峰之作。饒雪漫是個善于推出概念的作家,對作品《左耳》就給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青春互動小說。在作者看來,這就是一本從故事、封面、制作到出版后閱讀全程與讀者互動的書。
其實在聽說《左耳》要拍成電影時我就蠻期待的,因為高中的時候看過這部小說??赐晷≌f之后的感覺是:在青春的成長中,因為對未來有憧憬、有迷茫,對世界有很多無知,所以刻意去揮霍青春,在青春中瘋狂著,但人“傻完了,就長大了”,就會去思考,去反思,去成長!那時候看這本書,給了我很多思考。
《左耳》的定位是一部關(guān)于青春成長的電影,“我”對愛情有過憧憬。在“我”青春的時候不見得會實現(xiàn),年輕的時候會經(jīng)歷很多不一樣的傷痛或者迷惘。
他們都說左耳聽見的都是甜言蜜語,左耳的愛情遺失在風里。小耳朵,左耳聽力不好,如果站在左邊說話就聽不見。李珥,在生活中低調(diào),而且樸素,在外貌上清純而美麗,陳都靈的形象其實蠻符合小耳朵的。小耳朵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愛情與友情的打擊,曾想:真的變成個壞姑娘,對張漾進行報復(fù),對許弋寬容對待……但,發(fā)生了很多事情,這些事卻無法改變,就因為青春的不懂,所以讓十七歲,痛得如此潰不成軍。最后成長過后,就明白了,與張漾相愛!這是陳都靈的熒屏首秀,可能初出茅廬,所以感情度不夠,沒有太多的感染力,但總體還是可以的。
我喜歡許弋這個角色,喜歡楊洋的表演。書中的許弋開始是一個標準的乖乖牌好孩子,斯文帥氣,乖張善良。然后在殘酷青春的命運安排下,與黎吧啦相遇,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壞和墮落。在善和惡,溫暖和黑暗的兩面體中,從開始的乖乖孩到后來的壞痞形象,楊洋演繹得恰到好處。楊洋長著一張溫柔善良的臉。臉部線條柔和,笑起來的時候眼睛溫和地垂下,是清秀溫柔的模樣。但另一方面,楊洋有低沉醇厚的嗓音,倒是和他驕稚清秀的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我看來有一種亦正亦邪的氣質(zhì)。這種亦正亦邪的氣質(zhì)注定了他就是許弋最好的代言人。
歐豪在片中飾演內(nèi)心叛逆的張漾。張漾應(yīng)該是最鮮明的青春符號呢,他有著青春期所有男孩的倔強,叛逆,心事重重,也有著大男孩的自立和善良。歐豪給我的感覺是蠻痞子形象的人,喜歡耍酷。歐豪把張漾的復(fù)雜把握地恰到好處,雖然感情度還不夠,但還不錯。從開始時,憂郁自閉到黎吧啦死后的悔恨,再到最后的成熟,與小耳朵相愛。歐豪在人物塑造上游刃有余,與三位女主角的感情戲份也處理得相當細膩,將一個既腹黑又善良的張漾很好地呈現(xiàn)在銀幕上。
對黎吧啦這個角色,印象蠻深的就是青春名言,如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我們都想要牽了手就能結(jié)婚的愛情,卻活在一個上了床也沒有結(jié)果的年代。 對一個男人來說,最無能為力的事兒就是“在最沒有物質(zhì)能力的年紀,碰見了最想照顧一生的姑娘?!睂σ粋€女生來說,最遺憾的莫過于“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了等不起的人?!瘪R思純在片中演的黎吧啦,是影片的“最痛所在”,最能引發(fā)深思。我覺得黎吧啦是“無論在哪兒,你都無法忽視她”。許弋與張漾愛過她,小耳朵因為她的死而憂郁過。她身上有很多壞女孩兒的特點,但本質(zhì)上又是一個純粹、美好的女孩,她敢愛敢恨,就像她所認為的“昨夜的煙花有一些燙,燙傷了,青春就散場”,她可以為了愛情奮不顧身,為愛癡狂。我覺得馬思純是感情度最深的,很有感染力。她把黎吧啦這個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我很喜歡馬思純的這個角色。
《左耳》中講“我”常常在思索我們的青春,它真是一個奇形怪狀的玩意兒,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個長長的尾巴,像翅膀一樣招搖著,久久不肯離去!這句話就是對青春的思考,在一場戲還沒有散場,另一份愛卻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 ……
人生就是,開始,結(jié)束,再開始,再結(jié)束……這樣循環(huán)吧!人生中,沒有人能夠告訴我們“永遠”到底有多遠,不知道從哪天開始,我們也不再相信天長地久的諾言,歲月將遺忘刻進我們的手掌,眼睛望不到,流水滴不穿,過去過不去,明天不會遠。
我們在青春中,不斷練習(xí)著人生,不斷有著痛苦與幸福;青春過后,就會往前走,不回頭,走向早已安排好的命運!
武漢東湖學(xué)院 4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