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威冀龍輝
1.西安政治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2. 71117部隊 河南洛陽 471300
毛澤東四次題贈《七律·長征》
鄒 威1冀龍輝2
1.西安政治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2. 71117部隊 河南洛陽 471300
毛澤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他戎馬倥傯,叱咤風云,轉(zhuǎn)戰(zhàn)大江南北,經(jīng)歷逆境重重。他是偉大的革命家,但同時,又是一位造詣極高的書法家和詩人,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詩詞名篇,其中長征詩詞,特別是《七律·長征》被公認為千古絕唱。毛澤東一生中有四次親筆書寫這首詩題贈友人。
題贈;七律·長征
1936年7月至10月,30歲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作為第一個到陜北蘇區(qū)的外國人,懷揣宋慶齡的介紹信從上海出發(fā),來到陜北的“紅都”保安進行采訪。
1936年與毛澤東見面的第一個外國新聞記者即將來到,毛澤東非常高興。與世隔絕幾年,“赤匪”已經(jīng)瀕于死亡的傳說,不脛而走。如何把紅軍以及紅軍長征的情況和勝敗告訴世人呢?這是最好的機會,他等待這位記者的到來。當他接到周恩來發(fā)來的電報,得知斯諾即來保安的消息起,他就等著斯諾到來。30歲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作為第一個到陜北蘇區(qū)的外國人,懷揣宋慶齡的介紹信從上海出發(fā),來到陜北的“紅都”保安進行采訪。
會面那天,毛澤東在門口迎接他。他和斯諾談了好幾天,談了抗日,談了個人,談了共產(chǎn)黨,談了紅軍,談了他的同事,談了長征,談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談了共產(chǎn)黨的政策,談了與國民黨的關(guān)系,談了人民,談話包羅豐富的內(nèi)容。
斯諾在紅色區(qū)域經(jīng)歷了四個月,臨走前又去看了毛澤東。毛澤東又回答了斯諾提出的一些問題。臨別時,應(yīng)送斯諾什么呢?毛澤東考慮著。最后,他為斯諾手書了一首關(guān)于長征的舊體詩,即《七律·長征》。
長征在毛澤東的腦海中,的確印象太深,永世不忘。如果沒有長征,沒有遵義會議,沒有四渡赤水,沒有巧渡金沙江,沒有彝海結(jié)盟,沒有強渡大渡河,沒有東征,沒有西征,沒有抗日綱領(lǐng)和行動,沒有三大主力會師,沒有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法寶,特別是沒有遵義會議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法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工農(nóng)紅軍以及他個人又會怎樣呢?
l937年9月25日平型關(guān)大捷之后,一位青年作家從五臺山奔赴延安的途中,從被日軍炸毀的廢墟中拾得莎士比亞的《漢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仲夏夜之夢》四冊名著和《石索》、《三希堂殘?zhí)犯鲀删?,如獲至寶。雖經(jīng)朱德總司令多次通令輕裝,他始終愛不忍釋。到達延安經(jīng)朱光引見,這位作家見到了毛澤東。
毛澤東雖與這位青年作家萍水相逢,卻似故人邂逅,竭誠歡迎,殷勤款待。一瞬間,青年作家感動不已,不禁激情暴發(fā),將挎包內(nèi)未曾釋手的名著、字帖一股腦兒地掏了出來,全部送給毛澤東。毛澤東喜出望外,連連稱好。誰知站在一旁的朱光手疾眼快,一把將莎士比亞的四本名著奪了過去。
書和帖就這樣被朱光奪走了一半。
二人在中南海毛澤東住處暢談起來。朱光乘興抒情,書詩一首:
四載風云塞北行,肩矩跋涉愧才淺;如今身是南歸客,回首山川覺有情。
落款署“朱光于一九四九年建國前夕古都中南海書法家之府?!泵珴蓶|看罷提筆對個別單字作了修改,將“法。字改為“癖”,把“府”字改為“家”。
朱光見此不以為然地說:“主席,何必如此。過不了幾日,你就是一國之主了。我尚且故隱其諱,否則,我不該寫‘主席府’了嗎?”
“你這個朱光上皇,你要給我加冕而稱為王嗎?朱光,我們出身草莽,不可忘本!明天也罷,明年也罷,千萬代也罷,你我始終如一,要禍福與共,甘苦共嘗,同稱同志。同叫背槍的、當兵的。多少年,我們當兵的,來無蹤,去無影,行無定所。時至今日,我們的人民、我們的黨勝利了,有了‘家’。我指的不是書法家之類的‘家’,這個‘家’、那個‘家’,只是說以‘府’稱‘家’的‘家’,人生一世,保全一‘家’,足矣、足矣……”
毛澤東說著,百感交集,聲色懼厲,顯然,這是毛澤東特意在表示他的義正辭嚴。他意猶末盡,欣然命筆,為朱光草書舊作《七律·長征》詩一首,“附贈征人”。
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廬山舉行工作會議。江西省農(nóng)墾局文工團是當時上廬山演出的文藝團體之一。邢韻聲是農(nóng)墾局文工團團員,跳舞時毛澤東得知她是上海人,時年22歲,家境貧寒,初中畢業(yè)就跑到江西工作。毛澤東鼓勵她好好復(fù)習,并表示可以幫助她。邢韻聲見毛澤東戴的是一塊老掉牙的手表,表帶表殼都失去了光澤,表盤模糊,就想送給毛澤東一塊手表。在臨別那天早晨,她把自己那塊瑞士產(chǎn)的英納格手表送給了毛澤東。這塊表是她參加工作時,母親花了200元錢給她買的。她說:“主席,沒有什么東西送給你,送你這塊表作紀念吧!”毛澤東接了表,鄭重地放在上衣口袋里。然后說:“小邢,你是個大方人,我也不能小氣?!彼呎f邊走到辦公桌邊,找出一張事先寫好的詩稿《七律·長征》,說:“就送首詩給你吧!”邢韻聲小心疊好,放進西裝裙的口袋里。由于口袋太小,詩稿的大半露在口袋外面。毛澤東見了,就從自己口袋里掏出一塊手帕,要過詩稿,仔細包好后遞給邢韻聲,說:“好好放好,不要讓大家看見。我是作為朋友送給你的。大家都沒有,你有,人家會嫉妒的,將來對你不利。”邢韻聲說記住了。
后來,毛澤東到南方巡視,又與邢韻聲有過幾次會面。他還自己出錢讓人通過瑞士駐華使館,訂購了一塊瑞士手表送給邢韻聲,說是沒有手表怕影響她工作。毛澤東贈送的詩稿和手表,邢韻聲一直珍藏著。
1962年4月,跟隨毛澤東15年的衛(wèi)士長李銀橋要調(diào)到天津工作。他們揮淚話別時,李銀橋除表示牢記毛澤東的囑咐,好好工作外,還提出希望毛澤東給他題幅字,作為永久的紀念。毛澤東慨然答允。
4月21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地設(shè)晚宴,餞別李銀橋全家。飯后,毛澤東主動說:“我們站著合個影吧,以后見面少了!”李銀橋搬來椅子,堅持讓毛澤東坐下,全家站在毛澤東的身后,由中辦攝影師呂厚民為他們拍下一張紀念照。之后,毛澤東對李銀橋說:“銀橋,你讓我給你寫的字寫了,近來沒有新詩,寫了一首舊詩給你吧?!泵珴蓶|指了指桌子。李銀橋前去拿起榮寶齋精致的折子,打開一看,是毛澤東手書的《七律·長征》,字體渾厚,用筆濃重,氣勢磅礴。詩末落款“毛澤東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日”。毛澤東在自己寫的幾十首詩詞中,又選中了《長征》,再次反映了他對長征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無比重視和念念不忘。
李銀橋高興至極,又給夫人韓桂馨看。當他們坐到沙發(fā)上時,呂厚民又為他們照了一張合影。李銀橋回家后,一家4口人爭著再看毛澤東書寫的《長征》。李銀橋忽然發(fā)現(xiàn)“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句中,落掉了一個“索”字,寫成了“大渡橋橫鐵寒”,便說:“明天我去請主席補上這個字?!钡诙?,他持折子去見毛澤東。毛澤東看后笑了笑說:“我落了,現(xiàn)在補上這個字。”他提筆在繁體、字大的“鐵”字旁,寫了一個小小的、相當于“鐵”字六分之一大小的“索”字。李銀橋馬上用宣紙吸干。毛澤東高興地夸贊說:“你很認真么!”“這都是跟主席學的!”李銀橋回應(yīng)說,心中自然高興。
只可惜,李銀橋回到河北省后,酷愛書畫的省委書記林鐵早已聽說此件,便向李銀橋借去欣賞,原說借一個月,后又加一個月,直到一年多后“文革”開始,大家各奔東西,自顧不暇?!拔母铩焙?,李銀橋找林鐵要此件,林鐵稱,當時“文革”抄家,他的一切東西都被紅衛(wèi)兵抄了,這個既有政治意義,又有藝術(shù)意義的無價之寶,從此不知去向了。
[1]葉心瑜.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長征情結(jié)[J].世紀橋,2005(11):103-104.
[2]葉心瑜.《放眼看長征》[M].北京:紅旗出版社,2006.
[3]孫國林.毛澤東《七律·長征》軼事[J].湘潮(上半月),2011(09):123-124.
[4]李友唐.毛澤東《七律·長征》軼事[J].黨史文匯,2012(06):56-57.
[5]曹元明.毛澤東與他的“上海女兒”[J].黨史縱覽,2005(02):125-126.
鄒威(1986.05—),男,河南省焦作市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共黨史;
冀龍輝(1988.03—),男,河南省洛陽市人,本科,71117部隊政治指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