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田成龍家
陳春曉正在給張中宇的女兒喂奶,她自己的兒子在一張兒童小車里坐著,兩只大眼睛咕嚕嚕的看著媽媽,把手指頭塞在嘴里,吸允著。
陳春曉輕聲道:好兒子,咱們先讓你小妹妹吃飽。等一會兒,媽媽給你米糊吃。你等著。
田成龍風塵仆仆地走進家門,看見這個場面,他丟下手提包,抱起兒子。
陳春曉的臉上有些許的愧疚。她把已經睡著了的張中宇的女兒,放在那只制作挺粗糙的嬰兒床上。這才回頭,對田成龍,道:你回來啦!
田成龍走到那張嬰兒床前,道:這是咋個情況?你啥時候,又給我生了一個呀?你都把我弄糊涂了。
陳春曉:這是張中宇的女兒。
田成龍吃驚非小,道:張中宇的女兒?咋跑到咱家來啦?你還給人家喂奶吃。怎么的?你成了他們老張家的奶媽子啦?
陳春曉:你說的什么鬼話?馮迪產后感染,人沒了。我現在就是這孩子的娘。
田成龍:什么?你說馮迪她生了孩子就死了,這是張中宇的女兒,你就當這孩子的娘了?
陳春曉點頭。
田成龍:張中宇的女兒,就應該由他張中宇自己來養(yǎng)。你這算什么事兒呢??。?/p>
陳春曉:他個大男人,在兵團司令部值班呢,他帶得了一個吃奶的孩子嗎?
田成龍在地上轉圈,道:他帶不了孩子,那就一定要你給帶嗎?你還讓張中宇的閨女吃奶,讓我兒子吃米糊糊兒?這都是哪兒跟哪兒的事兒???
陳春曉:兩個孩子吃奶,肯定不夠吃的。咱兒子不是大了點嗎,補充一點米糊,不會影響健康的。
田成龍:不管怎么說?這事兒,我還真的不能認。我得找他張中宇去說道說道。
陳春曉:老田,就算是我求你了。咱們幫幫馮迪,幫幫張中宇吧。我和馮迪是一個車皮到新疆來的好姐妹。張中宇也是你的老戰(zhàn)友。他如今沒了妻子,一個這么大點兒的孩子,他怎么帶著呀?我們必須得管那。
田成龍:我要是堅決不同意呢?
陳春曉:如果你不同意我的做法,你可以離開這個家。要么?就是我搬到學校教工宿舍去住。我相信,憑我自己一個人的能力,能管好兩個孩子,把他們養(yǎng)大成人。
田成龍氣得臉發(fā)靑,話都說不成句了:我……你……
他一拳擂在桌子上。震得桌上的水壺茶碗,稀里嘩啦的響。
田壯壯嚇哭了。張中宇的女兒也驚醒過來,咧咧嘴,也哭了。
陳春曉趕快過來,抱起張中宇的女兒,推著田壯壯坐著的小兒童車,就要往外走。
陳春曉:既然你容不得這個孩子,那我們就走吧。
田成龍忽然改變了態(tài)度,擋住她,道:算了算了,這孩子哭老婆叫的,成什么體統(tǒng)?
陳春曉:你什么意思?
田成龍嘆了口氣,道:我想明白了。無論我田成龍愿不愿意做這個好人,我都得和你一起做啦。要是因為這個事兒,讓你離開了這個家,那我田成龍算什么人呢?我就成了天下最不通情理,最不講道理的人。我在天山農牧師六萬官兵家屬,乃至整個兵團這兒,就徹底輸掉了道義。所以,我田成龍,既便是吃了滿嘴的黃連,也不能叫苦。什么都得認啦。
天山農牧師的農藝實驗室里。
這是一座玻璃暖房。別列金、謝爾蓋、蕭媛媛、方慧、中方的農藝師還有幾位老棉農全在這里。這些人在觀察架子上的一排排棉苗。從出芽,一直到結桃,各個時段的活體樣本。
別列金:這是新棉一號,從出芽到結桃的全過程樣本。它在人工條件下,生長期為128天。我們模擬了全部可能的自然情況,當然真正播種到棉田里,情況一定會有變化的。那就要看今年實際播種之后的情況了。
方慧翻譯。
中方技術員:這個品種的結桃率,高于本地品種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如果成功,新疆,真的有可能成為全中國棉花種植的大省了。
老農民搖頭,道:只怕是真種下去,連一個棉桃也結不出來。我們不懂,我們也不知道這一幫子蘇聯(lián)專家這么個種棉的辦法,到底有沒有用?
方慧有些猶豫,她還是沒有翻譯這個農民的話。
謝爾蓋卻把這段話說給了別列金聽。
別列金拍著那個老農民的肩膀,道:你的話雖然不好聽,但是,在科學實驗中,不順利,是常有的事兒。我們的責任,就是努力把我們的實驗成果,變成實際的收獲。我們會讓豐收的棉花說話的。
方慧看著謝爾蓋,道:你行??!中國話都能聽懂許多了。
謝爾蓋:這說明,你這個老師很棒,很有成績呀。
眾人都笑。
蕭媛媛: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田副政委回來了。今天是周末,小禮堂的舞會,恢復了。
謝爾蓋:好啊,田副政委是一個很可愛的人,他是我們蘇聯(lián)同志的好朋友。
小禮堂的舞會。田成龍很不高興的樣,蕭媛媛請他跳舞。問他發(fā)生了什么事兒?
田成龍說:自己平白撿了個閨女。得替咱們那位張師長養(yǎng)著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孩子。
蕭媛媛告訴他,這件事情可是成了咱們整個天山農牧師的佳話兒了,沒有人不佩服陳春曉老師是個急公好義的好校長,好女人。都說你們兩口子,是有情有義的人那!
田成龍:是嗎?有這樣的事兒?
蕭媛媛:田副政委,你們夫妻倆這事兒做的非常好哇。大大的樹立了你在天山農牧師的道德形象。你的妻子是好人,你則是聰明人。
田成龍搖頭,贊道:你蕭媛媛,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44.石河子朝陽山主峰
天山南北春色正濃。萬頃麥田,綠浪翻滾,遼闊草原,牛羊遍野。
七一毛紡廠、紅星綿紡廠的機器在轉動。八一鋼鐵廠的爐前,爐火正紅……
石河子兵團司令部里,陶峙岳和張中宇等領導在石河子市城市建設藍圖前,指點著圖上坐標,討論著什么……
提記:
到1957年,新疆軍區(qū)生產建設兵團開墾播種土地兩千八百五十萬公頃,糧食產量達到三千萬公斤;棉花種植面積一千二百萬公頃,產量達到五百萬公斤;建成鋪設公路兩千四百余公里;疏通、新建水利灌渠十六條,形成了覆蓋天山南北的灌溉網;八一鋼鐵廠初步建成投產;八十萬千瓦的火力發(fā)電廠投入運轉。建成各門類,中小型工業(yè)企業(yè)340多個。為整個新疆未來的經濟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西北大學。
校園的廣播中正在播送社論:號召社會各界,幫助中國共產黨整風。
學習會上。曲一凡在發(fā)言,他對絕對服從蘇聯(lián)專家的意見提出了異議。他認為學術,就是要爭鳴和爭論。如果只有一個意見,一言堂,科學就會變成教條。蘇格拉底,柏拉圖的哲學思想,還會是照耀人類的智慧之光嗎?哥白尼和伽利略的悲劇,還會重演的。對于學校領導的官僚主義,教條主義也提出了批評。
沈群眾也想發(fā)言。他剛要舉手,系里的黨總支秦書記在下面重重地踢了他一下。沈群眾一愣神兒的功夫,另一個戴眼鏡的教師說話了:他也認為,學校的辦學方針應該是學術、技術、教學并重。
沈群眾悄悄地問秦書記:我不該說話嗎?
秦書記也低聲道:你是什么人?兵團的特培生,而且馬上就要畢業(yè)了,你跟著他們起什么哄啊!
沈群眾:不是給黨提意見嗎?這是愛護黨啊。
秦書記:你就是黨的一份子。所以,你不能跟著別人亂說話。
學校食堂里。
曲一凡和沈群眾正在吃飯。
沈群眾:曲老師,你的蕭媛媛還沒給你來信嗎?
曲一凡搖頭,道:也許她最近很忙吧。
他轉開話題,道:你今天上午的學習會上,為什么一言不發(fā)呀?有啥顧慮嗎?
沈群眾:你們老師們都說的太好了,我還說什么呀。不過,你們的觀點,我基本是贊成的。
曲一凡:那就成。我這兒還備了一份意見書呢。對于蘇聯(lián)教授改進教學的要求,我們必須鄭重地向系里和學院提出來。再這樣下去,西北大學將完全成為蘇聯(lián)的莫斯科大學分院,我們中國人就用不著辦大學啦。
他掏出那份意見書,道:你也簽個名吧。沈群眾也不好推辭,便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學?;@球場上。沈群眾和同學們正在打籃球。有一名學校的政工干部,把他叫出來,兩人走了。
曲一凡沖著他喊著:你快點回來啊,!我替你打一場中鋒。
系黨總支書記辦公室。秦書記把那份意見書推到沈群眾面前,道:你認真的看過這份意見書嗎?
沈群眾搖頭,道:我知道他們的意見,我也有相同的看法。
秦書記把他的名字,用墨水兒重重地劃掉了。
沈群眾:秦書記,您這是?
秦書記語重心長,道:不要人云亦云。你年紀不大,卻是八路軍的老兵,是從南泥灣走到新疆的。千萬不要和那些態(tài)度偏激的人攪在一起,我這是愛護你。
他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書,交給沈群眾,是一本《容齋隨筆》。
沈群眾手里拿著書,隨意翻了翻,道:我是學建筑工程學的,讀這種古董書干什么?要讀也得讀馬列,毛主席著作呀。
秦書記:我可以斷定,你沈群眾未來一定會成為中國社會某一層級的領導者,當然要讀馬列,讀毛主席著作。但是,讀懂《容齋隨筆》里面的東西,對你絕對有益無害。我還建議你買一套《資治通鑒》,那樣,對你未來成為一個領導者,乃至你的人生道路,都會有許多幫助的。
沈群眾看著手中的書,自語道:張師長送我一本《康熙字典》,秦書記送我一本《容齋隨筆》,有點兒意思??!
石河子,朝陽山主峰。
陶峙岳和張中宇正用望遠鏡觀察石河子市區(qū)內的地形地貌。
兩人放下望遠鏡,在山上漫步,山上鳥語花香。
張中宇:石河子市作為兵團的指揮中樞,我們必須把她建設成祖國西部最具現代風貌的城市。而城市的基礎規(guī)劃,將決定這個城市未來的發(fā)展前途,是一點兒都不能馬虎的。
陶峙岳:是啊,把石河子市建設好,這是我們兵團百年大計之一呀。
張中宇:要是依我看,咱們干脆調一架飛機來,一架小型運輸機就行了。咱們飛到天上去,把這方圓百里之內仔細的看一遍。然后,再做一個總體的規(guī)劃。陶司令,您看這主意怎么樣?
陶峙岳笶道:不是依你看,是你來定。你現在是兵團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震部長工作實在是太忙啦。農墾部長還兼著鐵道兵司令員,不可能常駐新疆。現在,兵團的各項工作,你張副政委是必須負責的。
張中宇笑道:我還是唯陶司令馬首是瞻吧!您說怎么辦?我一定辦好。
陶峙岳:我雖然不是共產黨員,但是,我非常懂得黨的規(guī)矩。兵團的工作,你張副政委責無旁貸。
張中宇:陶司令是民革中央的副執(zhí)委,中央統(tǒng)戰(zhàn)政策需要您保留現在的身份。但是,我們全體黨的同志,一樣把您作為我們最信賴的同志啦。
陶峙岳:這不就結了嗎!你張副政委只管大膽工作就是啦。
張中宇:好,那咱就調一架飛機來,帶著我們的城建專家們,一起飛上天去看一看。
西北大學的校園里,廣播中正在播送《人民日報》的社論:……資產階級右派分子,他們絕不死心。對于他們失去的政權和特權,有著無限的留戀。于是,他們利用中國共產黨整風的機會,向黨發(fā)動了猖狂的進攻……
學校大禮堂。曲一凡等十幾個右派分子,在接受批判。
臺下群情激奮,口號聲震天。沈群眾也在人群中。開始時,他表情木然。過了一會兒,他也開始大聲呼喊口號:打倒右派分子!右派翻天,亡黨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