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楊浦區(qū)邯鄲路220號】——1905·復旦大學
承載過篳路藍縷的歷史,也擁有著歷久彌新的輝煌,復旦大學(以下簡稱“復旦”)可以說是上海的一面招牌。時光將歷史細密地刻在藤蔓攀附的墻面之下,然后一批批新生的人才于墻內踴躍而出。
復旦承載了20世紀悠遠的歷史使命,也吸納了上海的新興文化,與清華、北大齊名,是學子們的夢中殿堂。復旦的師資,有陸谷孫、裘錫圭這樣的知名教授;復旦的學科,文理并蓄,擁有11個國家一級學科;復旦的社團,覆蓋面廣,其中更有全國知名的復旦詩社;復旦的食堂,有令人念念不忘的3.5元的大排和只要2元的清水面;復旦的故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下每一個學子的夢,讓他們的心里都住進一個詩人;復旦的學霸……復旦里都是學霸。
坐落于上海的復旦,擁有著同級大學所遠不及的國際資源,是當之無愧的上海高校霸主。
【上海市楊浦區(qū)四平路1239號】——1907·同濟大學
從1907年的同濟德文醫(yī)學堂到1912年的同濟醫(yī)工學堂,再到今天的同濟大學(以下簡稱“同濟”),同濟校名的變遷所反映出來的不光是深厚的歷史底蘊,還有這所大學最引人注目的教學招牌。
同濟憑借著其強大的教學資源,吸引了一批批擁有著與眾不同的才能的學子們。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材料學院、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醫(yī)學院……一個個霸氣的學院名稱,熔鑄了一具具為新時代所需要的科研靈魂。
作為上海的一角,同濟也是時尚酷炫的,比如學校食堂近期開業(yè)的“同濟大排檔”,就引領了一股“吃在同濟”的風潮。想必,這也是“同濟天下”的一種表現(xiàn)吧。
【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定路777號】——1917·上海財經(jīng)大學
毗鄰復旦和同濟的上海財經(jīng)大學(以下簡稱“上財經(jīng)”)雖然略年輕,但也是中國商科類大學中的泰斗,是中國第一所以“財經(jīng)”命名的高等學府。
說起財經(jīng)大學,旁人除了想起一堆堆厚重難懂的經(jīng)濟學書本,恐怕很難想到別的景象了,可是上財經(jīng)偏偏將學校設在有“小徐家匯”之稱的五角場(上海的美食區(qū))。在那里,繁華與浪漫徹夜流淌,紅男綠女觥籌交錯。如果將上財經(jīng)比作一位民國時期的小姐,那么五角場就是將她從禮教中解救出來的遠洋公子。青春的多巴胺在這里無限地分泌,足以融化一切由學術帶來的苦悶。
【上海市楊浦區(qū)軍工路516號】——1906·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以下簡稱“上理工”)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國防特色高校,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理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上海市屬重點大學,享有中國“制造業(yè)黃埔軍校”的美譽。庚子之亂期間,美南浸信會的華中差會和美北浸禮會的華東差會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然后決定在上海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一所高等學校——滬江大學,它就是上理工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