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德治
如何看拳譜學拳
文/范德治
我們剛開始練拳,都是經(jīng)老師傳授,通過模仿老師的動作來學拳。悟性好的學生練習時間長了,就會很像老師的拳架,自然形成一派的風格。在學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遇到一些實際問題,比如說某一招是干嗎用的,如何出腳、如何出手,身法是用轉(zhuǎn)身,還是轉(zhuǎn)腰,還是轉(zhuǎn)胯,還是回身,還是閃身,還是翻身等等。這個時候有些老師可能就回答不上來了,需要從理論書籍,也就是拳譜里面去找答案。
現(xiàn)在的拳理拳論多如牛毛,魚龍混雜,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我的建議是看最早的拳譜,這樣沒有后人的思想元素影響,更接近太極拳的本來面目。這個時候又會出現(xiàn)新的問題,由于老拳譜是一代一代人手抄過來的,難免填錯標點符號,甚至沒有標點符號,或許有錯別字或音同字不同的字,造成了文章的方向性錯誤,使習練者誤入歧途,反而自己還不知道,誤認為是正確的,這樣練下去后果不堪設(shè)想。我試著用以下幾個地方,來說明一下看拳譜學拳的誤區(qū)。
1.虛領(lǐng)頂勁,這是太極十要里面的第一個要領(lǐng),它主要是說在練拳時,頭部百會穴需要向上虛虛領(lǐng)起,下頜微內(nèi)收,頭容正直,讓頭部與天空接軌。如果錯誤理解“頂勁”的道理,就會使得頭部僵直,脖子發(fā)困,反而產(chǎn)生不了養(yǎng)生效果。
2.按在腰攻,這個是“十八在訣”里面的一句話,前面四句是這樣說的:“在兩臂,捋在掌中,擠在手背,按在腰攻”。太極拳里面哪一招又何嘗不是用腰來帶動完成的,為何單單指按式,用腰攻擊呢?如果把“攻”換成“弓”就不一樣了,是說在使用按勁時,腰部是弓形的,也就是身備五弓里面講的那張身弓,這樣就好理解了。
3.秋金四西,在楊家老拳譜里,有一篇文章叫《太極四時五氣解圖》,我認為應(yīng)該叫“太極四時五行氣解圖”為好,這里短了一個“行”字。原文是這樣寫的:“春木噓東、夏火呵南、秋金四西、冬水吹北、呼吸土中央,配以太極陰陽圖?!边@篇文章沒有解釋,只有陰陽圖,在圖的四周配了剛才的幾句話。按照標題來理解,文章應(yīng)該是講四個季節(jié)(四時)春夏秋冬、五行(金木水火土)與呼吸之間的配合關(guān)系的。我在看了好多版本的文章后,發(fā)現(xiàn)全部是一樣的寫法,對“秋金四西”始終不得其解,也不敢瞎練。后來偶然的機會得遇一位國學老師,方使我茅塞頓開。原來這個“四”是個錯別字,應(yīng)該寫成“”,它代表著呼氣的一種方法,比如春天應(yīng)該用噓,夏天應(yīng)該用呵,冬天應(yīng)該用吹,那么秋天應(yīng)該是用,也就是呼氣時,牙齒輕咬,口唇微開,從牙縫隙中間呼氣。
諸如此類錯處,在老拳譜里或許還有,以上三例從肢體、勁力、呼吸方面簡單做一個介紹和說明,只是不想耽誤了那些有志專研太極拳的愛好者們,免得走彎路。本人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也是參入了自己的想法和學習心得,不足之處還請專家、老師指正!
(編輯/張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