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瑯琊路小學四年級9名學生“上書”全國人大,建議修訂廣告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不但予以了回應,還以書面回函的方式讓同學們收到了一封不同尋常的回信。
據悉,9名小學生主要是針對在少兒節(jié)目精彩處頻繁插播廣告、部分廣告內容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問題提出修訂建議。筆者認為,9名小學生此舉看似平常,卻具并非普通的社會意義。
首先,這說明小學生的權利意識在增長,并懂得通過有效途徑維護自身權益,非常難得??措娨暎m然遙控器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天下電視熒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插播廣告沒有節(jié)制,以致觀眾弄不清到底是廣告插播電視劇,還是電視劇插播廣告。連動畫片也不例外。對孩子們而言,這簡直就是一種“感情傷害”。
其次,這說明小學生也有法治意識了。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人人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識、法治素養(yǎng)。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從小就養(yǎng)成了良好的法治觀念,具備一定的法治素養(yǎng),長大以后法治意識只會更強、不會更差。當全民都具備了良好的法治意識,依法治國就水到渠成了。
孩子們通過合法渠道維護自身的權益,是對成人上了一課:反映個人訴求和利益要通過合法的渠道,不能胡鬧和無理取鬧,不能走極端。當然,全國人大的姿態(tài)也為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了一個良好互動的法治范本,值得學習和推廣。是的,只有政府暢通訴求渠道,主動受理民眾的利益訴求、解決問題,才能實現(xiàn)社會和諧有序地發(fā)展。
(轉自《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