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柳珠
注重精細化打造富有效率的語文課堂
林柳珠
課改以前中學語文課堂偏重知識和能力,機械地剖析文本,肢解語言,沒能高效率地把課文的重要內容傳達給學生,讓學生無法感受到語文的鮮活、迷人、多彩,語文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學得精疲力倦;課改以后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了,學生也學得興趣盎然,但是課堂教學內容也變成了大雜燴基于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和語文學科性質,要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注重精細化的課堂教學應該是當務之急。同時語文學科的三個原則性任務:“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更是決定了只有細致入微才能達成有效的教學效果。
精細化 語文 課堂
語文教學目標的精細就是指一堂課的目標設置不宜過多過大,因為課堂的容量和時間畢竟有限,過多或過大都不容易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只有在課前認真細致地解讀教材,從眾多的信息中提煉出真知識和真能力,從而讓每一堂課都有明晰的學習目標,師生通過對知識點細致入微地討論和分析“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增強語文教學的魅力,實現(xiàn)一課一得,也追求一課多得的教學效果。
以《散步》為例,體會親情的豐富多彩,重視親情,珍惜親情,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主題可以說是七年級第一單元每篇課文都著力要完成的教學目標,而《散步》這篇課文與本單元其他課文相比又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作者莫懷戚善于以樸實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情感和重大主題,重視民族傳統(tǒng)美德,基于對文本的反復研讀,該課的教學目標如下: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平易樸實而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風格;學習本文巧妙的構思以及以小見大,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寫法;體會文章主題,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有了這樣細致入微、提綱挈領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時就能層層深入、水到渠成了。
精細化的語文教學,選擇教學的切入點要精準獨到,找到一個恰當?shù)那腥朦c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找到了切入點也就等于找到肯綮之處,接下來的教學過程就可以沿著切口逐漸延伸開來,深入下去。
例如教《陳太丘與友期行》時,我抓住文章精彩對話塑造人物這個切入點,主要設計了如下問題:(1)本文主要寫元方與“客”談論什么話題?(2)元方反駁“客”的話好在何處?通過學習,學生感受到元方正直明理、據(jù)理駁斥、聰慧善辯的兒童形象。精準的切入點讓學生對人物有了深刻了解。由切入點鋪就的精細的教學途徑,像一條簡明的路,引領學生進入色彩斑斕的語文勝境。
精細化的語文教學對文本的解讀應“細”?!凹氉x”應是教師的必備能力,對于一般語文教師來說,對文本的微觀解讀,既是難點,也是弱點,甚至是盲點。這就需要我們細致全面地解讀文本的每一個細節(jié),思考文中的每一個問題,依托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借助他人的閱讀成果,精心設置每一個問題,力求把學生文本閱讀中有可能出現(xiàn)的疑難頑癥徹底地解決,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一個質的飛躍。
例如楊朔先生的《背影》一文,雖然平淡淺近,但細細尋找,慢慢品味,就會發(fā)現(xiàn)其情深、意濃、味厚。圍繞文中“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一句話,抓住“背影”這個細節(jié)可以設置以下幾個問題供學生思考:(1)復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作者為什么寫得這樣詳細?(2)父親離去時的背影,作者怎樣寫的?有什么作用(3)結尾讀父親的信,又見父親的背影,為什么是在“晶瑩的淚光中”?圍繞以上三個問題,學生必然可以找出作者與父親離別過程中的很多細節(jié),從這些細節(jié)中品味出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細談、研讀、挖掘,由細微處體會到可貴又可嘆的人間至情,理解了作者這樣一句話的深刻內涵,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品析語句的能力,又讓學生理解了文本主旨,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語文課堂的“精細化”還特別注重教學過程,為了達成精心確立的教學目標,經(jīng)由精心設計的切入點,精心賞析所挖掘的文本細節(jié),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是具體的、精確的,不能把這些只呈現(xiàn)在教案里。上海金匯實驗中學的單云德老師在上《動詞的錘煉》一課時,他把教學目標定為:從課內、課外積累運用動詞的范例,提高品讀的能力,并遷移到寫作中,提高表達能力。然后他精心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已學課文溫習,名著范例鑒賞,動詞積累(表示手和做菜的動作),表達訓練。整個教學過程中單老師依據(jù)預設的教學目標,激發(fā)興趣、循循善誘、啟發(fā)點撥、師生互動,整堂課一氣呵成,精確具體地完成教學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地達成教學目標,這是一堂很成功的小學語文課。因此,教師在保障教學過程精確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要把教學內容落到實處,教學步驟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目迷五色、耳亂八音,東拉西扯,對文本沒有多大價值的東西不要涉及,否則課堂教學必然是無序的,課堂教學效率必然是低下的。
當然,在具體實施課堂教學時,還要注意學生對文本獨到的見解、新鮮的體會、另類的質疑和意外的收獲,所以教學精細化目標的高效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充分考慮課堂條件的變化,充分尊重學生閱讀文本的多元反應,隨時作適度的調整。通過這樣的精細雕琢,品味語文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終極追求。
(作者單位:龍海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