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代山西蝗蟲災情統(tǒng)計與時空分布

      2016-12-08 01:08:19劉曉晨??〗?/span>
      防災科技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晉北州府蝗災

      劉曉晨,??〗?/p>

      (太原師范學院,山西晉中 030600)

      明代山西蝗蟲災情統(tǒng)計與時空分布

      劉曉晨,牛俊杰

      (太原師范學院,山西晉中 030600)

      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對明代277年的山西蝗災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從時間上看,明代山西蝗災每4~5年發(fā)生一次;在季節(jié)上,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其中秋季危害最重,具有明顯季節(jié)差異;在月份上,主要集中在陰歷6月;從地域上看,澤州和平陽府蝗災分布具有普遍性,同時也是蝗災發(fā)生最為頻繁的地區(qū),大同府和汾州府蝗災分布較集中,遼州和汾州府發(fā)生蝗災次數最少,明代山西蝗災主要沿河分布,主要集中在晉南區(qū),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

      明代;山西;蝗災;時空分布規(guī)律

      0 引言

      山西是農業(yè)開發(fā)較早的地區(qū)之一,有關于蝗災最早的記載見于雍正《山西通志》:“夏晉大旱蝗”[1],在封建社會的發(fā)展中,明代是蝗災發(fā)生最為頻繁、危害最為嚴重的時期。關于明代蝗災的研究多集中在華東地區(qū)[2-9],其對于涉及明代山西蝗災的學術研究成果有張青瑤的《明清晉北蝗災統(tǒng)計特征及災情分析》[10],通過對明清時期晉北地區(qū)史料的搜集,從時間、空間兩個角度分析蝗災發(fā)生的規(guī)律并加以個案分析,并對蝗災與旱災、饑疫進行耦合;白燕斌的《明代晉北地區(qū)的自然災害與社會應對研究》[11],以明代晉北地區(qū)的各類自然災害為研究對象,從災害發(fā)生的原因、時空分布規(guī)律、災害應對、災害社會影響四個方面進行研究;鄒文卿《明清山西自然災害及其防治技術》[12],以明清時期山西災害為研究對象,運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交叉的研究方法,對不同類型的自然災害進行統(tǒng)計,在此基礎上,分別對各種自然災害發(fā)生規(guī)律、災害救治進行總結。

      從上述學術成果中得知,明代山西蝗災的學術研究成果較少,一是主要集中于自然災害整體上的研究,并沒有單獨對蝗災時空分布規(guī)律進行研究;二是集中于局部地區(qū)的研究,缺乏整體上的研究。鑒于此,本文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出發(fā),復原明代山西蝗災的分布情況,探究時空分布規(guī)律,以便豐富山西蝗災史的研究內容,同時有助于提高現(xiàn)今山西蝗災的監(jiān)測精度和預測水準。

      1 資料來源與數據處理

      本文在明代山西蝗災資料收集方面采用《山西自然災害史年表》[13]、雍正《山西通志》[1],通過資料整理和數據收集,制作成表1。在行政區(qū)劃方面,主要以《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14]和《山西省歷史地圖集》[15]為主,明初沿用的是元代的“行中書省”制,洪武九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15],明代行政區(qū)劃為三級制,布政使司為一級行政區(qū),府、直隸州為二級行政區(qū),縣、州(散州或屬州)為三級行政區(qū),不同級別行政區(qū)之間具有從屬關系,另外由于明蒙關系緊張,山西地理區(qū)位特殊,故在邊防重地設置具有軍政合一的衛(wèi)、所,將衛(wèi)與州劃為同一級別,將所與縣劃

      為同一級別。本文采用的是明萬歷四十八年的行政建制,因為1620年以后,今山西明代政區(qū)建制無變化[15]。該階段的山西行政區(qū)劃是山西布政使司下轄5府、3直隸州、16屬州、79縣,除去今省境外蔚州廣昌縣外,今山西境有15屬州、78縣[15]。本文以縣、屬州為主。

      表1 明代山西蝗災一覽表Tab.1 List of locust plagues in Shanxi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續(xù)表1

      續(xù)表1

      2 明代山西蝗災時空分布

      2.1 明代山西蝗災空間分布

      縱觀歷史,蝗災是山西歷史上生物災害中發(fā)生最為頻繁、危害最為嚴重的災害,具有普遍性、連續(xù)性、積累性的特點,尤以明代山西蝗災最為突出。要想了解明代山西蝗災的歷史,就必須了解明代山西行政區(qū)劃建制。本文采用1620年行政區(qū)作為分析蝗災空間分布的基礎,以縣、屬州作為基本統(tǒng)計單位,對明代山西蝗災空間分布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得出結論(表2)。

      表2 明代山西蝗災政區(qū)統(tǒng)計表Tab.2 Statistics of locust plague areas in Shanxi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明代大同府轄4州,除去蔚州,共3州,7縣,外加府名,共11個地名。大同府受災地區(qū)數是4個,占總數的36.4%;平均每一災區(qū)發(fā)生蝗災的次數是2.75次。

      明代太原府轄5州、20縣,外加府名,共26個地名。太原府受災地區(qū)數為18個,占總數的69.2%;平均每一災區(qū)發(fā)生蝗災的次數是2.39次。

      明代汾州府轄1州、7縣,外加汾州府名,共9個地名。汾州府受災地名數為4個,占總數的44.4%;平均每一災區(qū)發(fā)生蝗災的次數是1.50次。

      明代遼州下轄2縣,外加直隸州名,共3個地名。遼州受災地名數是2個,占總數的66.7%;平均每一災區(qū)發(fā)生蝗災的次數是1.00次。

      明代沁州轄2縣,外加直隸州名,共3個地名。遼州受災地名數為2個,占總數的66.7%;平均每一災區(qū)發(fā)生蝗災的次數是2.00次。

      明代潞安府轄8縣,外加府名,共9個地名。潞安府受災地區(qū)數是7個,占總數的77.8%;平均每一災區(qū)發(fā)生蝗災的次數是2.57次。

      明代澤州轄4縣,外加府名,共5個地名。澤州受災地區(qū)數為5個,占總數的100%;平均每一災區(qū)發(fā)生蝗災的次數是3.80次。

      明代平陽府轄6州、28縣,外加府名,共35個地名。平陽府受災地區(qū)共有34個,占總數的97.1%;平均每一災區(qū)發(fā)生蝗災的次數是3.62次。

      從上述各府、直隸州中蝗災空間分布情況,得出澤州和平陽府蝗災分布具有普遍性,同時也是

      蝗災發(fā)生最為頻繁的地區(qū),大同府和汾州府蝗災分布集中,遼州和汾州府發(fā)生蝗災次數最少。

      根據表1繪制出山西蝗災空間分布圖(圖1),本文將山西劃分為晉北區(qū)、晉中區(qū)、晉東南區(qū)和晉南區(qū)。從圖1中可以看出,明代山西蝗災具有明顯的沿河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晉南區(qū),其次是晉中區(qū),晉北區(qū)蝗災發(fā)生最少,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性。

      明代山西蝗災分布呈現(xiàn)出地域差異的原因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與蝗蟲本身的生物生理特性有關,蝗蟲是一種喜食禾本科植物、趨水喜洼的直翅目昆蟲,具有繁殖能力強,群居性、擴散能力強的特點。二與自然條件有關,山西是一個內陸省份,位于華北西部,黃土高原東部,在氣候上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干旱少雨;在地形上,平原、丘陵地區(qū)溫暖濕潤適宜蝗蟲生長,同時該地區(qū)是主要農耕區(qū),為蝗蟲提供充足的食物供應;在水文條件方面,山西共有1000余條河流,干旱年份,河流沿岸成為潛在適蝗區(qū),為其提供生存、繁殖的環(huán)境。

      2.2 明代山西蝗災時間分布

      2.2.1 年際變化

      明代從洪武元年到崇禎十七年,共計277年,其中明代山西共有58個蝗災年,平均4~5年發(fā)生一次蝗災。在這58個蝗災年中,連續(xù)兩年發(fā)生蝗災的共計4次,分別是:1506—1507年、1528—1529年、1559—1560年、1531—1532年;連續(xù)3年發(fā)生蝗災的共計3次,分別是1372—1374年、1535—1537年、1583—1585年;連續(xù)4年發(fā)生蝗災的共計3次,分別是 1483—1486年、1587—1590年、1615—1618年;連續(xù)6年發(fā)生蝗災的共1次,是1575—1580年;連續(xù)8年發(fā)生蝗災的共1次,發(fā)生在1635—1642年?;葹陌l(fā)生最為嚴重的時期是17世紀30年代,山西共有70個屬州、縣受災,其次是17世紀10年代,山西共有55個屬州、縣受災。

      2.2.2 季節(jié)變化和月份變化

      明代山西有關蝗災記載精確到季節(jié)的共有13個蝗災季,精確到月的有28個蝗災月,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在季節(jié)上來看:明代山西蝗災季中春季占總蝗災季的7.7%,夏季占總蝗災季的69.2%,秋季占總蝗災季的61.5%,冬季占蝗災年的0%個,說明夏秋兩季是蝗災發(fā)生的高峰期;根據表1可知,春季共2縣遭災,占5.26%;夏季共14縣、屬州受災,占36.84%;秋季共22縣、屬州受災,占57.89%;說明蝗災影響范圍最廣的是在秋季,其次是夏季,蝗災的發(fā)生隨季節(jié)更替而波動,具有很強的顯著性。

      表3 明代山西蝗災時間分布表Tab.3 The time distribution of locust plagues in Shanxi during Ming Dynasty

      續(xù)表3

      續(xù)表3

      從月份上看:明代山西蝗災月中6月、7月發(fā)生蝗災最為頻繁;結合表1可得,4月份受災地區(qū)共20個,占21.05%;5月份受災地區(qū)共19個,占20%;6月份受災地區(qū)共38個,占總數的40%;7月份受災地區(qū)共13個,占13.68%;8月份受災地區(qū)共3個,占3.16%;9月和3月受災地區(qū)各一個,各占1.05%。受災最重的蝗災月是6月。

      3 結論

      明代山西蝗災是歷史上發(fā)生最為頻繁、危害最為嚴重的生物災害,通過對上述明代山西蝗災的統(tǒng)計與時空分布的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澤州和平陽府蝗災影響范圍普遍,大同府和汾州府蝗災影響范圍集中;澤州和平陽府受災區(qū)發(fā)生蝗災次數頻繁,遼州和汾州府受災區(qū)發(fā)

      生蝗災次數少。

      (2)明代山西蝗災呈現(xiàn)出沿河分布的特點;主要集中在晉南區(qū),其次是晉中區(qū),晉北區(qū)發(fā)生較少,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性。

      (3)在年際變化上,每4~5年發(fā)生一次大蝗災,具有連續(xù)8年受災的記載,特別是在17世紀30年代蝗災危害嚴重。

      (4)明代山西蝗災季節(jié)差異明顯,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上,其中秋季危害最重;月份上具有明顯的集中性,主要集中在6月份。

      [1]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清·雍正)[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6.

      [2] 張霖.明代山東蝗災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歷史地理學系,2013.

      [3] 孟艷霞.明代山東蝗災分布特征初探[J].菏澤學院學報,2009,31(1):69-72.

      [4] 李慶勇.明代山東蝗災地域分布分析[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5.

      [5] 李慶勇.明代山東蝗災發(fā)展趨勢分析[J].青島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7(1):74-84.

      [6] 陳業(yè)新.近五百年來淮河中游地區(qū)蝗災初探[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20(2):24-34.

      [7] 胡夢飛.自然災害與神靈崇拜——明清時期蘇北地區(qū)災害信仰的歷史考察[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14,16(4):78-84.

      [8] 張崇旺.明清時期江淮地區(qū)的蝗災探析[J].古今農業(yè),2007,4(1):65-74.

      [9] 李剛.江蘇千年蝗災的時空特征與環(huán)境相應[J].自然災害學報,2015,24(5):185-198.

      [10] 張青瑤.明清晉北蝗災統(tǒng)計特征及災情分析[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09,23(5):186-188.

      [11] 白燕斌.明代晉北地區(qū)的自然災害與社會應對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

      [12] 鄒文卿.明清山西自然災害及其防治技術[D].太原:山西大學,2014.

      [13] 張杰.山西自然災害史年表[M].山西:山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1988:1-384.

      [14] 譚其驤.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1-125.

      [15] 山西省地圖集編纂委員會編制.山西省歷史地圖集[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0.

      Stat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Locust Plagues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in Shanxi Province

      Liu Xiaochen,Niu Junjie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Jinzhong,Shanxi,030600)

      The data of locust plagues during 277 years of the Ming Dynasty in Shanxi province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geography.The results show:locust plague stroke every 4-5 years;summer and autumn are the main seasons of plague,especially autumn or June of Chinese calendar.In spatial distribution,Zezhou and Piangyang were commonly and most frequently stricken areas;the plague in Datong and Fenzhou were concentrated;Liaozhou and Fenzhou had least plagues.Locust plagues in Ming Dynasty were along the rivers,mainly in the south of Shanxi province,showing obvious spatial distribution.

      Ming Dynasty;Shanxi;locust plague;time and space features

      K248.07

      A

      1673-8047(2016)03-0089-09

      2016-06-18

      山西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2011325);山西省軟科學項目(201204101503)

      劉曉晨(1992—),女,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區(qū)域歷史環(huán)境變遷。

      牛俊杰(1968—),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自然地理與區(qū)域環(huán)境。

      猜你喜歡
      晉北州府蝗災
      危害中國農業(yè)幾千年的蝗災
      軍事文摘(2023年18期)2023-10-31 08:11:50
      從州府到鄉(xiāng)村 這里走出過云南大學的首任校長輝煌之后的寂寥 云龍寶豐村
      云南畫報(2021年6期)2021-07-28 07:10:44
      晉北地區(qū)半干旱風沙區(qū)典型林分適宜性評價
      武鳳杰:中國晉北蠶桑的開拓者、產業(yè)扶貧帶頭人
      蝗災降臨東非,氣候變化可能是罪魁禍首
      英語文摘(2020年4期)2020-07-28 07:57:26
      意大利撒丁島遇嚴重蝗災兩千多公頃農田被毀
      曹議金東征甘州回鶻史事證補——浙敦114號《肅州府主致沙州令公書狀》譯釋
      康熙辛卯本《池州府志》的編纂特點與文獻價值
      晉北戲曲文化特征及其旅游開發(fā)分析
      用腳步丈量長城 晉北長城踏察記
      大眾考古(2014年9期)2014-06-21 07:11:26
      明光市| 舒兰市| 绍兴县| 桐梓县| 清水河县| 承德县| 吉安市| 河南省| 成武县| 双流县| 泰安市| 闸北区| 大城县| 临泉县| 乐陵市| 开原市| 临潭县| 石台县| 翁牛特旗| 北流市| 开化县| 新建县| 舒城县| 南涧| 万荣县| 泸西县| 吉安县| 杂多县| 汕头市| 红原县| 德阳市| 江华| 西畴县| 阳谷县| 浦东新区| 清涧县| 泰和县| 苗栗县| 东宁县| 弥勒县|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