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樂樂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四中學
?
關于提高高中生歷史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思考
魏樂樂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四中學
學生的主體性是自主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和諧統(tǒng)一,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那什么是自主性學習?自主性學習是指在歷史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以學生興趣和內在需求為基礎,主動體驗和感受歷史過程,探索和解決歷史問題,那么,歷史教學應從哪些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下面,就此談談個人的一些淺見。
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質量,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動集中體現(xiàn)在學生主體和知識建構上,這個構建過程的最高層次是師生互動的思維探索過程,尤其是學生自身的思維探索活動,所以無論是概念的形成、規(guī)律的總結、習題的解答,都應該充分重視和展示思維過程,同時也為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打下基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出來的。教師要從“學什么、為什么學、怎樣學”的角度,依據(jù)“學是教的主體,教是以學為主體的主導”的原則,按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設計好教學過程。
1.與舊知緊密相連的新知,教師基本不講。
要在強化舊知的前提下,確定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運用知識的正遷移,完成認知沖突,順利掌握新知。教師只需在舊知與新知間架起一座能讓學生自己通過的橋梁。
2.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要精心設計,要指導學生逐步地學會思考的方法和習慣。精心設計對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起重要作用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和聯(lián)想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教師設計提問要在內容的關鍵處下心思,這不但是讓學生能夠回答出問題,更是讓學生能夠抓住問題的關鍵,將來他們能夠自己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自主學習的關鍵。
3.注重問題解決過程。
展示問題思維過程,不但能為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及時指導和總結。
使新知識內化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點到面,再回歸“結點”的過程,是一個由認識“目”到掌握“綱”的過程,因此,教師的指導就是要把相關新知識的“結點”和“綱”總結、升華為一般性的常態(tài)并固化在學生的頭腦中,這樣才能打好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學生長期習慣于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要他們馬上轉向自主學習,這是不大可能的事,及時指導和總結,使學生自覺地運用科學的方法學習,長期訓練,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著力點,都應放在教會學生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想方設法去喚起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的條件,從而使他們的推理能力、解決問題和歷史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教師應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人到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教師交往,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下建立起來的。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多鼓勵,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并讓學生說說是從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并通過學生自己來解答疑問。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濃了,也可多讓學生思考、提問,多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歷史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在教學中要有自主的精神,開放的創(chuàng)造性現(xiàn)代歷史教學觀念?!安晃ㄉ稀⒉晃〞?、只唯實”,不斷地引導學生逐步樹立公民意識,增強自主精神,在民主、平等、和諧、寬松和個性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去感悟、探究人類發(fā)展的歷史。在歷史教學中除了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具體時間是客觀唯一的外,其余的分析、評價與結論應該說是沒有唯一答案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勇于挑戰(zhàn)教材、挑戰(zhàn)權威,“盡信書等于無書”,要敢于突發(fā)奇想,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遵循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及實踐標準(社會生產力標準)的原則去分析,評判每一歷史現(xiàn)象、事件和人物。在教學過程中,相對來說,教師、教材、學習輔導材料等是“權威”,這些“權威”的積極作用不可否認,但“權威”不等于“真理”,受到時代或個人認識的局限。因此,學生要培養(yǎng)自主學力,就要堅持“信仰”,即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用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事物。“當仁,不讓於師”,對一些問題大膽提出質疑,通過師生之間交流探得“真理”。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定會有所積累和感悟,隨著知識的不斷豐富和深化,對原有的知識內容產生一定的疑問。對此,筆者以為這樣的疑問是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拓展延伸,應該予以鼓勵,值得推廣學習。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探索,一方面,有利于激活他們的歷史學習思維;另一方面,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他們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價值觀的發(fā)展。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只要我們認真遵循新課程理念,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大膽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就一定能夠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不斷探索出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給學生一個樂于自主學習的寬松環(huán)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樂趣中不斷地健康成長,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