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沖
斯坦福大學曾經(jīng)做過調查,人們找到工作,有多少人是通過關系,有多少人是通過正式渠道,比如,看廣告,投簡歷……
結果發(fā)現(xiàn),超過一半人,都是靠個人關系獲得的工作。
比如鄧文迪。在飛機上,與默多克交談一番,就獲得了星空衛(wèi)視總部實習生的工作。
也就是說,當我們悶著頭,絞盡腦汁,在琢磨如何讓簡歷更好看時,一半以上的工作,已經(jīng)被有關系的人拿走了。
這似乎很不公平。但其實很公平。之于用人單位而言,一個工作機會,給A還是給B,在雙雙適合的前提下,誰先下手,誰先獲得。
而研究也表明,一個人能力越大,財富越多,名望越高,那么,他的社交圈子也就越多,交往人物越雜,獲得信息越快。反之亦然。那么,用人單位為什么不試用通過關系獲得機會的先來者呢?
每個人,只要參與社會,就會擁有強連接和弱連接。
在強連接的圈子里,比如,親朋好友,街坊鄰居,因為相似的愛好和價值觀,彼此傳遞的信息,具有同質性。你和親戚聊得再多,都是家長里短。
而圈子和圈子之間的弱連接,比如,A與B的圈子,C與D的圈子,都有著不同的資源,彼此交匯,就會帶來新鮮的異質信息,和隨之而來的新機會。
這也就是鄧文迪、田樸等交際達人,能夠得償所愿的原因。
這也就是許多信息掮客,能夠贏得巨額財富的原因。
我們不鼓勵攀關系,但也不能讓大家都以為,放棄社交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
社會網(wǎng)絡學專家羅家德教授,曾經(jīng)舉過一個例子。
在美國波士頓,有兩個社區(qū)。
一個是意大利人社區(qū),強連接特別多,你請我吃飯,我去你家玩,很有人情味,最后,一個個小圈子便建立了。
德國社區(qū)呢,大家相敬如賓,各不侵犯,君子之交淡如水,只在各種音樂會、體育團、家長會時相見,以弱連接為主。
所以,后者形成了一整片連在一起的弱連接網(wǎng)絡,而意大利社區(qū)形成了好多孤島狀的斷點網(wǎng)絡。
有一天,政府官員決定,要做都市更新,兩個社區(qū)都要被拆。
意大利社區(qū)群情激憤,各種反抗,甚至組成敢死隊,去阻止拆遷工人,最后還是被拆了。
德國社區(qū)里的居民,則平靜很多。
他們組成志愿性團體,動員了各種關系,有人去找媒體,有人去市政府游說,有的人剛好認識市長,就想辦法直接陳情,最后,德國社區(qū)沒拆。
前者是使用自己的力量。
后者是擴散自己的力量,由1變成10,由10變成100,就有了足夠的力量反抗。
所以,如果只有強連接,社會網(wǎng)絡就會被獨立成眾多的孤島,可以被各個擊破。而弱連接首尾相連,形成一張大網(wǎng),可以協(xié)力做不同功能的整體系統(tǒng)。
強關系會帶來親密。也帶來愛。
擁有強關系的人,會覺得不再孤獨。但弱關系,卻因為可以提供路徑、獲得信息、占得先機、推薦和控制利益。
所以,會帶來機會。也就是帶來錢。
最后,我想告訴大家,此文不是鼓勵大家混圈子,也不是慫恿大家成為社交狂魔,而是希望大家看清,不同的關系,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走向。然后,根據(jù)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對象。
比如合作與工作,就考慮弱關系的伙伴,因為,這會讓成功率更高。而散心與放松,則與強關系的親友家人在一起,因為,這會讓你更幸福。